衡水中学跑到外省开“分号”,引发热议,褒贬者各执一理,互不相让。贬者认为,在主张素质教育的今天,疯狂追求应试教育,“泯灭学生天性,扼杀学生创造力”的“衡水模式”不该推广,而“学霸”也不可以复制;而褒者则认为,一所学校好不好,一种教育教学模式对不对,学生和家长们最有发言权,那么多学生及家长追捧“衡水模式”,那么多毕业生被清华北大录取,则说明“存在即是合理的”。然而在我看来,衡水中学到外省开“分号”,不必棒杀,也不必捧杀。
先说不必棒杀。“衡水模式”确实是中国应试教育的一个缩影,让师生长期处于亢奋状态,以及大量做题挖掘应试潜力,其精确到分钟的学生作息时间表,准军事化、标准化的教育管理,更被认为是“反教育”的“考试集中营”。不过,“衡水模式”并非单独的存在,而是根植于应试教育的广袤土壤之中,那片应试教育的广袤土壤不除,“衡水模式”就不会绝迹。“衡水模式”也是对高考制度的极致迎合,只要高考制度没有大的变化,这个模式就会存在,它们的代表以前是湖北黄岗中学,现在则是衡水中学。
某些引进了衡水中学办的分校,也不必担心,它会让当地的素质教育出现倒退。事实上,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学校并不是衡水中学第一家“分号”,2015年,云南衡水实验中学呈贡校区在昆明成立,它让当地的素质教育倒退了吗?没有。2016年,河北衡水中学落户合肥,今年9月份将正式面向安徽全省招生,相信它也不至于让当地的素质教育倒退。何况如今,在高考的指挥棒之下,又有多少地方与学校是真心在搞素质教育?衡水中学外省分校的到来,只不过是给当地应试教育的对垒学校,增加了一个“劲敌”而已。
再说不必捧杀。追捧“衡水模式”者认为,衡水中学省外办分校,给外省平民子女考上好大学开辟了又一条通道,“普通老百姓孩子上名校只能拼分数,而衡中就是从分数上保证了孩子上名校的概率,所有的争议和质疑都抵不过一个实实在在的分数”。“衡水模式虽然残酷,却是平民教育、平等教育;素质教育虽好,却是金钱教育”。这些看法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学霸真的不可以复制,衡水中学目前取得的应试成绩,只能说是现行高考选拔体制下萌生的一枝“奇葩”,辉煌早已不复当年的黄冈中学就是明证。
这些年,名校异地办学早已不是新鲜事。对于衡水中学外省开“分号”,我更愿意将之看作是资本投资教育的一起普通事件,只是对当地教育资源的一个补充,对当地教育模式的一个丰富,应该以平常心视之。无论是衡水中学在昆明、合肥,还是在浙江开办的民办分校,能否取得像衡水中学那样的高考成绩,引得学生与家长竞逐之,还有待时间来检验,没那么容易高下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