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传媒研究
传媒圈里圈外,新闻台前幕后,这里大概是离新闻一线最近的地方,给你不一样的视角,新闻从未如此有趣。关注我们~~~因为你除了帅,还有脑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夜读】珍惜那个和你聊得来的人 ·  昨天  
人民网  ·  《哪吒2》,又登顶了! ·  昨天  
人民日报  ·  暴涨3000%!卖爆了! ·  昨天  
新华社  ·  哪吒,凭啥这么火?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传媒研究

做新闻也要有产品思维 彭博社发力“用户体验”

新京报传媒研究  · 公众号  · 社会  · 2019-01-07 10:04

正文


来源:journalism.co.uk

作者:Caroline Scott

编译:Lucy(实习生)

编辑:罗布君

图片:网络


按: 自互联网将媒体带入新时代,传统的“受众”成了如今的“用户”,在关注内容与渠道的同时,“平台”和“用户体验”也成了新媒体人的口头禅。


新闻媒体如何才能更好地吸引用户、留住用户?彭博传媒集团(Bloomberg Media)进行了创新的尝试,他们成立了BHIVE团队,不仅使用定量分析了解用户习惯,还能使用定性数据来分析发现读者对新闻的态度,构建用户画像,从而不断改进产品,为用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新闻服务。



BHIVE,彭博社(Bloomberg)的人本研究和原型团队,于2017年创立,旨在了解用户的新闻消费动机。设计师、工程师、产品开发人员和研究人员组成了这个跨职能团队。该团队致力于构建和测试数字化解决方案,以改善彭博社用户的新闻体验。

彭博传媒集团移动应用部门主管安比卡•尼甘(Ambika Nigam)表示:“我们希望深入了解用户日常生活中实际的新闻需求,以及他们对新闻的态度。”

“重要的是要发现用户行为与可以补充或发展我们订阅业务的事物之间的交叉点。”

团队将探索增强现实、机器学习、音频/语音和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同时使用不同的商业模式和平台,让更多的订阅用户接收来自彭博社记者的新闻报道。



彭博传媒集团的设计研究主管卡伦•约翰逊(Karen Johnson)解释说,该团队着力向用户提出具体而有针对性的问题,以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和行为。

“我们希望通过用户测试来了解用户对新功能的反应,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阅读习惯,以及他们如何看待新闻。”她说, “关于人们浏览什么、他们如何使用我们的网站以及他们在网站上停留了多长时间,有很多定量数据,但我们喜欢进行定性研究。

“除了从数据中看到‘是什么’,还要理解‘为什么’会这样,我们需要不断致力于发现那些数据库中体现不出来的更为内在的动因。”

彭博社的用户体验研究实验室像是一面单面镜,而BHIVE团队则是镜子的另一面,这个团队的成员囊括编辑、广告部门和设计团队的工作人员,他们可以通过访谈,倾听用户对相关产品的态度。

通过研究和访谈,他们可以建立一套新闻用户画像,给不同的消费者贴上特定的标签,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彭博传媒集团用户的需求。



在这些画像中,用户一般被分为以下几个类别:“新闻追求者”(想要第一时间获悉突发新闻的人),“新闻连接人”(想要通过分享新闻报道与他人建立联系的人),“意见寻求者”(想要得到关于正在发生的事情的看法和评论的人)。

尼甘说:“这些类别彼此之间肯定有交叉,不是互斥的,但基本上可以定义多数用户对新闻的态度。”

用户画像的构建激励了整个团队,他们为新闻媒体提供了不少有用的点子,来改善用户的新闻阅读体验。

例如,为了满足“新闻追求者”的需求,他们在去年推出了“新闻简报”(Bulletin),这是一项新的人工智能手机功能,可以让用户在刷新闻时,无需离开主页,就读到当下最重要的新闻报道。



“做好订阅业务就是我们的目标。”所有的研究都是为了保证用户能够从我们的产品中获得最大的价值,不断改善用户体验。

接下来,BHIVE将把千禧一代纳入其设计研究日程中,关注年轻用户独特的专业需求,并测试原型以获得更好的TicToc手机应用和社交视频体验。




你能为我摘一颗星星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人民网  ·  《哪吒2》,又登顶了!
昨天
人民日报  ·  暴涨3000%!卖爆了!
昨天
新华社  ·  哪吒,凭啥这么火?
昨天
界面新闻  ·  曹云金长文背后的德云社
8 年前
墨香中华  ·  三月的小雨
7 年前
匈牙利新导报  ·  【服务商讯】服务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