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九承收藏
品鉴收藏 品味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林小奇笔记  ·  马云再次现身 ·  10 小时前  
大江网  ·  马斯克寻求控制OpenAI?奥尔特曼:我们也 ... ·  22 小时前  
创业家  ·  卫哲:一件事值不值得做就看两点 ·  2 天前  
创业家  ·  浙大天才,震惊全球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九承收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宜兴紫砂

九承收藏  · 公众号  ·  · 2019-06-27 11:05

正文


宜兴紫砂

CCTV《非遗公开课》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别节目 联合制作

国家文化、旅游部非遗司、中央电视台

宜兴紫砂经过几百年的传承与发展,

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工艺理论体系,

具体说就是紫砂材质学、

紫砂工艺学与紫砂人文学。

材质是根本,工艺是关键,

人文则是我们宜兴紫砂艺术的灵魂。



宜兴陶瓷博物馆馆长周小东

就宜兴紫砂历史、宜兴紫砂工艺

以及紫砂艺人在创作过程中的感悟进行了讲述。


周小东: 人文是紫砂艺术的灵魂


宜兴陶瓷博物馆馆长周小东



宜兴,是中国著名的陶都,有7300年的制陶史,紫砂只是宜兴众多陶瓷门类中的一种,其优良的材质、独特的工艺、卓越的功能以及文人所赋予的丰富的人文内涵,使之成为了世界陶瓷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宜兴紫砂经过几百年的传承与发展,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工艺理论体系,具体说就是紫砂材质学、紫砂工艺学与紫砂人文学。如果要用几句话来说明紫砂,那是有难度的,但是归根结底一句话:材质是根本,工艺是关键,人文则是我们宜兴紫砂艺术的灵魂。这里我想通过介绍几把茶壶和几位艺人来阐述一下我们宜兴紫砂的前世今生。


供春款树瘿壶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

第一把是明代嘉靖年间的《供春树瘿壶》,这也是历史上可考的(最早的紫砂壶之一)。


这把壶见证了宜兴紫砂是因茶而生,为什么是因茶而生,这就要提及中国饮茶在这一时期发生的转变:宋代,中国的饮茶方式主要是点茶,而明代,中国的饮茶方式则主要是泡茶,所以这把壶可谓生逢其时。


另外,这件作品上还承载着一个重要信息,在这把壶的把稍里,还有两个字——供春,这是供春在壶做好后,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了上面。这一刻不仅开创了宜兴紫砂,更开创了中国陶瓷界匠人能将自己的名字堂堂正正留在作品上的新风尚,这是一种文化自信,也为后人研究紫砂提供了依据和方便。


曼生井栏壶

|

第二把是清代嘉庆年间的《曼生井栏壶》,它见证了宜兴紫砂是因文而兴。


这把壶是西泠八家之一的陈曼生设计的,他既是文人,又是官员。在紫砂的创作方面,陈曼生可以说是全方位地参与了进来:

第一,他参与了设计,设计了很多的壶型,现在就有曼生十八式的说法;

第二,他在壶上进行铭刻,且字与壶相得益彰;

第三,作为金石家的他把印章和壶融为一体。


而这把曼生井栏壶是如何设计的,就要追溯到清嘉庆年间的一个中秋节,陈曼生和他的好朋友赏月品茶,就在这时,一个丫鬟在院子里的井边取水,陈曼生一看来了灵感,就画下了井栏壶的图纸,曰:“此壶天成,唯曰井栏。”就在画好的时候,天上的云彩飘过来,把月亮遮住了一小半,陈曼生的灵感又来了,于是又创作了一把“却月壶”,并提下了“月盈则亏,置之座隅,以我为规”的壶铭。一个中秋夜,就设计了这样两把传世经典,到如今,这两把壶和壶上的铭刻都成为了受人称道的珍品,足见“壶随字贵,字随壶传”。


板桥提梁壶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