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安徽网
更好看、更有用、更权威、更有温度是我们的追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安徽网

摘桑葚、看湖景、吃杀猪饭 六安市三十铺镇有个好地方!

安徽网  · 公众号  · 安徽  · 2017-05-27 10:10

正文

       

5月24日,记者走进六安市三十铺镇胡大楼村、史祠村和黄大塘村,三个村子通过党员联帮户、大户带动、产业扶贫等多种方式深入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理念。


黄大塘村

摘桑葚、生态观光

六安三十铺镇有个好地方

清澈湖水


百亩葡萄园


黄大塘村位于六安市三十铺镇东南部,村域地处江淮分水岭脊背地带,易旱缺水,全村总人口3031人,耕地面积6000多亩,下辖29个村民组。水留不住,土地干旱导致贫困。


然而,在这片土地上打造的绿都生态观光园却拥有清澈的湖水(人工挖掘引流)、百亩葡萄园、近300亩桑葚采摘园……


现在,成片的桑葚已经成熟,一串串沉甸甸地挂满了枝头。这些鲜嫩的桑葚或红得发紫,或紫中带黑,还有晶莹白透的奶油桑葚。酸酸甜甜的味道总能勾起儿时的记忆。


每到周末,慕名而来的采摘团络绎不绝。如果运气好的话,还可以在这里吃到诱人的杀猪饭、品尝红烧土鸡的美味。孩子们还可以在养蚕室领取蚕宝宝,观察蚕宝宝的生长过程。


桑葚熟了,近处是奶油桑葚


运气好的话,还能来吃上杀猪饭


黄大塘村董家如书记介绍,该村土地扭转3000多亩,由绿都公司为首的7家企业开展现代生态农业,带动周边97户贫困户进园务工。另外,15户通过小额贷款入股村集体合作社,进行花卉苗木培植。


62岁的杨清芝是2014年建档的贫困户,因丈夫生病没有劳动能力,她成为绿都生态观光园的一名工人,一年收入1万多元。夫妻俩因土地扭转一年能得1200元,通过"大户带动"一年获2000元资金收益。相比从前,杨清芝家里的收入提高了一万五千元,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胡大楼村

大学教授驻村任"第一书记"

创业培训助六安精准扶贫


宣岩松走访贫困户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驻村帮扶工作队进入六安市金安区三十铺镇胡大楼村快一个月,连日来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的宣岩松已先后走访村民87户,与村两委召开座谈会4次。"摸实情、查家底,找出各家各户致贫的原因。通过创业培训,让贫困户想干事、愿意去干。"宣岩松说。


贫困老两口有了养鸡场


70岁的蒋世清奶奶患糖尿病25年,老两口因病致贫,家中三间屋子已成危房。工作队了解情况后,马上组织人员对老人的房屋进行了修缮。


蒋奶奶身体虚弱,不能下地干活。子女身体也不好,在上海打零工。老伴宋业海的身体还算健朗。在与两位老人商议后,村里送来80只鸡苗,根据一只鸡50元的补贴标准,老两口还获得4千元补贴。


住在隔壁的侄子一家已经迁居别地,宋爷爷就在院内圈起一个几百平米的养鸡场。眼看着80只鸡苗一天天长大,宋爷爷和老伴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我记得第一次来的时候,老人家的气色都不好,现在鸡苗长大了,菜园也打理得井井有条,老人家越来越有精神头儿了。"宣岩松说。


宋爷爷说,他还是头一回养这么多只鸡,心里难免担心发生鸡瘟等意外。"村里请了养殖能手来家里指导我,怎么配饲料,怎么预防疾病。"每天15斤稻、10斤麦麸、3斤米皮糠、2斤玉米,一天的饲料大约花费20多块钱。


在宋爷爷的悉心饲养下,鸡苗茁壮成长,还有两个月,这批鸡就要出笼了。"多亏镇里和村上的支持,我要干,不能等靠要。干好了,我得到收益,帮助我们的领导看到也欣慰。"宋爷爷笑着说。


70岁的宋业海老人在养鸡场


为每个贫困户制定具体帮扶措施


胡大楼村下辖16个村民组,有412户1826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14户392人。经过3年的脱贫攻坚,现有73户205人未脱贫。按照该村脱贫攻坚工作年度计划,2017年,胡大楼村将完成62户贫困户178人脱贫任务。2018年,将完成剩下未脱贫的11户脱贫任务,并对已脱贫的进行巩固,坚决杜绝返贫现象发生。


宣岩松是安徽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有着多年从教经历,还担任学院办公室主任职务。"我是搞教育的,对于农村工作本是'门外汉',自己要学习政策,提高思想水平。最重要的是,及时摸清掌握贫困户基本情况,从而得出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帮扶。"宣岩松说。


"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了,增收渠道多了,农民才能得到更多的实惠。工作队经过调研走访,与村两委为每个贫困户研究制定出具体的帮扶措施。对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工作队积极宣传国家健康脱贫相关政策;对劳动能力弱的农户,安排其承包鱼塘养鱼、家禽养殖等方式,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助力其脱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发展村集体经济帮扶兜底等方式,确保其生活有保障;对因子女教育使其家庭经济暂时困难的农户,通过联系兑现教育帮扶政策的方式,减轻其家庭生活负担。


目前,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就建设蔬菜大棚等项目进行前期调研,并将于近日选派创业培训专家来胡大楼村开展创业培训,引导农民开展创业发展。"6月开始,对于来参加培训的农户,我们都准备了小礼品,带动他们想干事,愿意干。"宣岩松说。


史祠村

党员到贫困户田里耕地

结对帮扶真脱贫

任礼宝在田里劳作


六安市三十铺镇史祠村五十铺村民组,有两位六十开外的老农民正在田里耕作:一个在整理田块,一个在水田里旋耕。一打听才知道,整理田块的叫任礼宝,是五十铺村民组的组长,正在旋耕的叫王恒付,是五十铺组的普通村民,两位都是老党员。他们耕作的田地都不是自己家的,而是本组的贫困户的。


贫困户无力种地党员上


张全贵是史祠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家五口人,妻子自幼耳聋,去年又因病手术,是一个病残交加的人。三个孩子,分别在大学、初中、小学读书,全家就靠张全贵一个人在外面打点零工支撑,无暇顾及家里4亩农田。


贫困户王恒权去年骑摩托车摔成重伤,失去劳动能力,两个小孩均在20里开外的镇一小上学,家里严重缺劳力,3亩多水田没人耕种。村"三联三帮"会议以后,组长任礼宝、退伍军人王恒付两位老党员商量,针对以上两户的实际困难,一人帮扶一户,解决他们种田的后顾之忧。


他们主动找到张全贵和王恒权,分别主动包下了两户从旋耕、种子、化肥农药、收割等全部农耕事宜。工是两位党员自己出,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的钱是两位党员自己掏。两家帮扶对象户感动万分,非要给两位老党员管饭,可都被他们拒绝了。


党员王恒付在贫困户田里劳作


40多名党员结对帮扶


帮扶对象张全贵给我们算了一笔账:近4亩水田,旋耕费用200元,种子160元,肥料、农药500元,收割费用240元,插秧等费用500元,一共需要1600多元。到秋要收3000多斤稻子,有4000多块呐!"这些都是任队长免费给我做的啊!我们非亲非故的,我什么人情能还他啊!"


任礼宝拍拍张全贵的肩膀说:"过去我也跟你一样,也是个老穷户,得亏了村里引来了奥林园艺,带动我栽桃树,这几年我甩掉了贫困的帽子,我现在也有点能力帮帮你们了,也算我一个共产党员一点小小的作用吧。"


王恒付停下小铁牛说:"我不但是个党员,我还是个退伍军人,那时天天唱'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上级号召党员帮扶贫困户,我虽然没有经济支持,但我用自己的劳力,做一点亲帮亲邻帮邻的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任礼宝和王恒付同志的带动下,史祠村掀起了"三联三帮"的热潮,四十多名党员纷纷与贫困户结起了帮扶对子。做到真帮扶,真脱贫,一户不落齐脱贫。


新安晚报 安徽网记者 宛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