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貌貌狼 公众号:财经郎眼Daily(ID:cjlydaily)
在国内第四次单身潮背景下,众多单身者将寻觅另一半的重托交给了婚恋网站。
9月18日,共青团中央、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青年婚恋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协调推动工商、工信、公安、网监、机关职能等部门的协同联动,推动实名认证和实名注册在婚恋交友平台的严格执行,严厉打击婚托、婚骗等违法婚介行为,促进婚恋市场规范发展。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兴起,婚恋网站成为人们交友途径之一。
作为具有盈利性质的互联网平台服务商,其掌握了大量的个人信息和隐私,
对于信息的审核、平台的监管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目前我国婚恋市场现状究竟如何?
相关报告显示,
2016年我国网络婚恋市场规模达34.4亿元,在整体婚恋市场中占36.5%。
随着婚恋网站在线下和移动端的积极布局,网络婚恋交友在整体婚恋市场中的占比不断提高。目前我国主要的婚恋网站包括世纪佳缘、百合网、珍爱网等。
市场上大多数婚恋网站都采取O2O的运营模式,业内称为红娘模式。
即平台方从线上网站获取用户信息,再将用户约到门店进行一对一的线下服务,
这一过程中需要用户缴纳一定费用成为会员。
以“世纪佳缘”为例,线下收费标准从最低的3.98万元到最高的100.98万元不等,根据费用不同分为五个等级。不同等级的会员所享受到的服务时长和约见人群也有所不同。3.98万元的铜卡会员可享受6个月的服务期限,由红娘提供约见人数不少于12人。100.98万元的高端定制会员则是12个月内名额不限。
通过提供个人信息可以在线上免费注册,但是想要知道谁浏览了自己的资料或者享受其它线上服务则需要缴纳线上会员费。
相比线下动辄上万元的收费,线上收费显得“亲民”得多,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
这也是除广告、无线增值服务外,很多婚恋网站的主要盈利模式之一。
2015年世纪佳缘全年净收入约7.136亿元,其中一对一红娘服务占比36.6%,达到2.615亿元。
线上结合线下的O2O模式,是当下整个网络婚恋市场实现立体化转型的方向之一,
相较于刚起步时的单一盈利模式,已经有所进步和成熟,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亟需解决。
程序员之死的案件将这些问题推到大众面前。由于婚恋网站定位相似、服务产品相同等现象的存在,
用户的粘性都比较低,类似的经营模式削弱了各自的竞争力。
加上网站运营费用高、线下门店成本压力大、盈利模式难持久、用户资源难变现等问题,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婚恋网站少之又少,即便获得一席之地也需要不断烧钱来巩固地位。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婚恋网站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为了优先于同行抢占用户资源,部分婚恋网站在用户注册环节、信息审核方面不会那么严格和谨慎。
大部分婚恋网站在注册时,不用经过任何实名制审核,
用户如果主动进行实名认证,认证时需要提供的个人资料也都可以随意填写。包括学历、收入、住房、婚姻资料等信息。
注册完成后通常会有工作人员主动联系,
美其名曰“核实资料”,
其实是对用户概况进行基础“摸底”,
判断此人是否可靠。随后再邀请用户到线下门店,让用户缴纳服务费成为会员,再为会员提供一对一的红娘服务。
如果用户从一开始就不同意到门店,他们会进行信息刺激,
比如告知用户正好有一名符合他要求的。
这一过程里,对于“是不是骗子”的问题完全依靠用户自己判断,
这些都让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近年来,因为婚恋网站相识而引发的离婚纠纷、经济纠纷、重婚诈骗、传销犯罪等案件多达上百起。
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由于个别用户提供虚假信息。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平台监管不到位,信息审核存在漏洞;另一方面是诈骗方无所不用其极的行骗手段,甚至于已经形成网络诈骗的产业链。
利用虚假信息瞒天过海已经不是新鲜事,不法分子常混迹于各类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
已婚男冒充单身汉潜伏婚恋网,3年诈骗7网友70余万;25岁大学生通过招聘网站投简历,误入传销组织致死的类似网络诈骗案件时有发生。
尽管国家近年来不断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对互联网平台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网络信息诈骗案,但依然有违法犯罪分子无视法律法规顶风作案。互联网信息服务商的进入窗口一旦出现漏洞,就极易被不法分子加以利用。而且
现在的网络信息犯罪大多数已形成“团队制”,通过虚假信息进行诈骗,形成了一个简单的产业链。
上游主要负责“情报收集”,
通常由黑客完成,利用技术在个人信息网络平台上获取用户资料,具体到姓名、联系方式、学历、资产信息、婚姻状况、消费情况等。
中游主要负责“运营维护”,
通过到处收集虚假信息伪造个人或平台的真实性,给受害人塑造一种假象,让他们行骗时所说的一切“确实存在”。
下游主要负责“业务联络”,
根据中上游提供的信息伪造虚拟身份,与受害人进行沟通交流,并套用话术模板,正式实施诈骗。
在网络诈骗整个过程中涉及到的信息泄露数量非常惊人。而作为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又该在诈骗事件中负起什么样的责任,人们的声音褒贬不一。
一种观点认为,根据目前的法律法规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相关的管理要求,此类互联网平台服务提供商的其中一项义务是保证注册会员的身份真实。信息的真实指的是姓名、身份认证、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真实,其中并不包括婚姻状况、婚史、生理及健康状况等可能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信息的认证和审查。因此,
婚恋网站没有义务强行认证注册会员的婚姻状况,也没有权利和能力解决这个问题。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
婚恋网站以信息服务牟利,就具有审核义务。
从商业性质上来说,这类平台与其他提供商适用的法律法规并无本质区别。也就是说用户在接受服务过程中产生法律纠纷时,相关方可以通过合法途径调取信息,相应的服务提供商有义务予以配合。
婚恋网站应当保障其提供的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其实,无论基于什么角度,
任何一个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作为市场参与者,都有责任和义务审核信息的真实度。
动辄数万元的收费也应该值得婚恋网站对信息的真实度负责。
从招聘网站找工作误入传销组织,到现在程序员之死引出婚恋网站信息认证不实等问题,值得让人深思。
网络求偶本是信息时代带给都市人的便利,不该因为平台的监督不力和用户的疏忽大意而荒腔走板。
此次三部门严查实名制,严打婚托婚骗,网络“红娘”回归理性善良的未来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