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思考者与观察者,倡导独立思维和价值投资,带你洞穿币圈,获得更多投资理财新思维,欢迎关注老赵读币
资讯 | 趋势 | 操作 | 思维 | 咨询
提起长铗,有个圈里圈外人皆耳熟能详的梗,就是2011年知乎上那条价值千万的问答:
“买比特币,保存好钱包文件,然后忘掉你有过6000元这回事,五年后再看看。”
年初,长铗在接受采访时还曾自我调侃:
“我还算是一个比较有名气的科幻小说家吧,但是我小说的所有读者加起来,也没有知道那个留言的人多。”
大佬在知乎里不为人知的一面
事实上,素有“比特币布道者”之称的长铗曾不止一次地在知乎里诸如“如何快速凑出首付让丈母娘满意”、“如何在15个月后拥有25万月”之类的问答下推广比特币。
可惜的是,当年听从其建议的人少之又少,多少知友与财富擦肩而过!
翻看2011年至今长铗在知乎上的207条问答,
除不遗余力地宣传比特币和普及区块链知识之外,俨然还是个尽心尽责的青年导师。
而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大佬居然是个重度围棋爱好者,关于围棋的话题就有几十条。
活在知乎问答里的长铗,用时下饭圈流行的话来形容,“是个宝藏男孩无疑了”。
次次正正经经、苦口婆心的写问答,可惜多数人要若干年之后才能勉强反应过来。
难怪大佬最后留下这么句话:
“我们常常被正确的废话所打动,却忽视身边近在咫尺的真相”
。
不会下棋的科幻作家不是好创业者
如果引申“长铗归来”的典故来看,大佬的笔名还带着些许怀才不遇的味道,但从其经历来说却罕见这样的痕迹。
被评价为“激情飞扬的理想主义者”的长铗,身上贴着“银河奖论证过的科幻小说作家”、“巴比特论坛创始人”、“比原链创始人”三大标签。
2003年到2010年,长铗痴迷于科幻,也有许多颇具名气的作品,但写作并非他对自己的终极定位。进入地质大学本想学物理,却被调剂到资源勘探专业,苦闷的长铗只能以写科幻小说来倾注自己对科学的热情,并继续热爱物理。
长铗的作品不同于以往充斥着“外星人”和“飞船”的科幻题材,更偏西式风格且略晦涩。2007年,他曾发表一篇名为《屠龙之技》的小说,其主题就是:谁掌握了计算能力谁就掌握了核心权力。概念与区块链密码学的基础不谋而合。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当长铗接触到比特币之后,立马成为了信仰者和布道者的原因。他憧憬“计算即权力”的时代,比特币的出现,完美的契合他对云时代、宏大分布式计算工程的想象。
于是2011年,在民众对此尚未开悟之时,长铗创办了国内最早介绍区块链的论坛巴比特,把自己工作第一年的薪水全拿来买了比特币,并在此后践行着区块链和比特币的推广。
用“激情飞扬的理想主义者”形容长铗是非常贴切的,毕竟从区块链的蛮荒时代坚持到今天,历经波折跌宕,没有一点信仰和一点理想主义精神,根本难以支撑。
巴比特创立的数年间,跨越几次比特币寒冬,数次徘徊在生死边缘。危机时刻,区块链媒体相继倒闭或是转型,同僚陆续离场,但长铗仍然熬了过来,带领巴比特走到今天。
2017年在区块链项目爆发式增长环境下,同段星新一起创办了比原链,专注于建造一个多元化资产的登记、流通的去中心化网络,在区块链道路上越走越远”。
从小说家、比特币的布道者,再到公链创始人的三次转身,长铗一直践行着自己对信仰的坚持。
迎合别人?不存在的
长铗曾说过一番让很多媒体人深有同感的话,“
不能因为公众喜欢通俗易懂的事物,就当那些难的事物不存在,那些最接近事物本质的奥义,本来就需要更多思考
”。
所以无论是写作还是创业,长铗始终没有学会迎合二字。
他笔下的科幻小说以长句子、信息量大而著称,读起来很费脑细胞。讲区块链也一样,会夹杂一些热力学、不可能三角、第一性原理等字眼,越说越晦涩。
甚至于在巴比特寻求融资时,BP里面出现了堪称大忌的数学公式,他也拒绝接受FA提出的修改建议,保持自己一贯的风格。
在接受葛岭录采访时,长铗说:“我不喜欢迎合别人,有人不喜欢你的风格,那是他们的事,自然有人会喜欢你的风格。”
图片来源于葛岭录
从某些方面来说,长铗有着不可入侵的专属世界观,理性十足且深不可测。他的不迎合,也许就是别人眼中的“偏执”,但正是这样才促成了长铗的独树一帜。
创业是一条孤独的路,多数前行者都有长铗这样的“偏执”。过多受到外界的干扰、一味地迎合,只会让人迷失初心,但是适当地接受修正建议也未尝不可,这取决于你如何把握平衡。毕竟,并非人人都是判断力优秀的长铗,可以“不迎合”到底。
写在最后
送朋友们一句长铗的话,“人们应该引以为豪的是,通过自己理性的决策,出色的执行力,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是为随机性的东西喜怒哀乐。”
不要让币市的涨跌过多影响你的情绪,你要明白自己在这里的信仰是什么,坚持是什么。
交流、咨询、看朋友圈,更多投资理财内容,请扫二维码加老赵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