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漫步金融街
金融从业者带你漫步金融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西新闻频道  ·  南宁市市长侯刚谈新一年高质量发展目标与计划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漫步金融街

追忆似水年华的碎片

漫步金融街  · 知乎专栏  ·  · 2018-03-05 20:39

正文

很多人以为金融男是枯燥的,好吧,今天就让我矫情一次吧。



早就想以《世说新语》的经典桥段开始一篇文章,今天终于如愿。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



王子猷这个人很神,一天晚上外面下起大雪,估计是天太冷了给这哥们冻醒了,赶紧让仆人倒酒暖身。结果这么一整失眠了。四处望去,一片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不知咋的,突然想起了好基友戴逵,估计想唠嗑了,便乘船前往。那会儿交通实在不方便,开了一夜才开到戴家门口,谁知他却令仆人掉头返程。仆人不干了,不带这么耍人的吧?子猷神叨叨的答道:“我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为啥一定要见到他本人呢?”仆人一万点伤害。


关于这个故事,解读很多,正统解读为反映了魏晋士人不满旧礼教的约束,放荡不羁,性情洒脱,率性任情的个性;搞笑解读为冬天被子要盖厚点,别被冻醒;理科生解读为过程比结果重要。但其实都没说到点子上。


相比大多数人,王子猷太幸运了。起码他找到了毕生知己,灵魂伴侣,这个不同于天天混在一起打牌喝酒的那帮损友。就这一点,就超过了99.9%的人。对于过戴家门而不入,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即使灵魂伴侣也得见一面吧,好歹开了这么远的船。对于是否真如他自己所说“乘兴而行,兴尽而返”,这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这里我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来解释:


《稻田里的守望者》估计很多人看过,但《破碎故事之心》这个短篇小说看过的人不多。塞林格在其中有句经典“Love is a touch and yet not a touch.”(爱是想触碰又收回的手)。王戴之间纯洁的友情,有异曲同工之妙。




凡夫俗子之所以既凡又俗,就是因为他们连自己生活的意义和毕生所爱都未找到。不是活在周围人的期待中,就是活在义务教育灌输的价值观中。其实也曾奋斗过,也曾燃烧过,最终难免被一口口的鸡汤灌醉,走上平凡之路,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这方面国人表现出的群体性倾向,显著超越外国民众。原因太多,不一一赘述,也没法一一赘述。



乔布斯在斯坦福毕业典礼上说道:“我确信,唯一让我保持前进的动力,就是我热爱自己做的事情。你必须找到你热爱的东西。无论对于工作,还是对于爱人,都是如此。你的工作是你人生的很大一部分,真正令你感到满足的唯一方法,就是去做你心目中的伟大工作。做成伟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热爱你自己做的事情。如果你还没有找到这样的事情,那就继续寻找,不要妥协。就像与内心有关的其他事情一样,当你找到的时候,你自己会知道的。并且与所有伟大的感情一样,时间越久,它的情况会变得越来越好。所以,不停地找,直到找到为止,不要妥协。


Don’t settle. “settle”这个词用的太好了。不是stop,因为stop只是物理状态的静止,这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很多人日理万机,看似繁忙,却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停留在内心的舒适区,封闭自我,裹步不前。而这,就是settle。settle了但还未找到所爱,还有比这还惨的吗?


每次背诵罗素的《What I Have Lived For》,总是难言内心的澎湃。


“Three passions, 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 have governed my life: the longing for love,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d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 These passions, like great winds, have blown me hither and thither, in a wayward course, over a deep ocean of anguish, reaching to the very verge of despair.”

我为何而活?人生的意义何在?


这和雪夜访戴、和斯坦福演讲一个主题。很多人压根就没想过。


OK,给你五分钟,闭上眼睛,告诉我三个关键词。


没找到?好吧,还是继续听我唠吧。

请去看一部电影:《记忆碎片》(Memento)。天才导演诺兰的第二部作品。



《记忆碎片》的主题是,“Everyone lives for a meaning.”

每个人都有生活的动力,和生命的意义。每个人的动力都不同。早于生命物质形态的结束,是生活动力的消减。自杀就是动力极度匮乏的一种极端表现。在片中,男猪脚在新婚之夜遭到匪徒袭击,挚爱被害,自己虽然从死亡线上挣扎了回来,却因为脑部的严重损伤而成了海底总动员中的Dory,得了“短期记忆丧失症”,从此他只能记住几分钟前发生的事情。警察无法破案,男猪脚只能自己复仇。他凭借纹身、纸条、宝丽来快照等零碎的小东西,保存记忆,收集线索,展开了艰难的调查,开始了平凡人的伸张正义。


最令人拍手叫绝,并陷入深深思考的是结局。男猪脚发现自己杀死的并不是罪犯,而是帮助他的警察。而罪犯也早已被逮捕并执行了死刑。他之前复仇是生活的动机和意义。他发现了真相,但他生活的动力也到此结束了。为了活着,他会把认识的人,假想成凶手,并忘掉真相,再次走上莫须有的复仇之路。


太精彩。



很多人知道《追忆似水年华》,但很少人了解普鲁斯特。

普鲁斯特出身富裕人家,却从小疾病缠身,体质极其虚弱。虚弱到什么程度?虚弱到他很难独自走出家门,而只能做在马车中,撩开窗帘的一角,兴奋又紧张的望着车窗外的世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