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书法网
中国书法网(www.freehead.com)是中国成立最早,注册会员最多的专业性书法交流网站。 本站旨在为广大书画家、爱好者提供最新书坛新闻咨讯,学术成果、书画展览、书画印学习创作交流以及艺术品交易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扬州晚报  ·  王楚钦、王曼昱,夺冠! ·  21 小时前  
扬州晚报  ·  王楚钦、王曼昱,夺冠! ·  21 小时前  
惠济发布  ·  “冰雪”活动,开赛启幕! ·  昨天  
沈阳地铁报  ·  突发!举重冠军被杠铃压脖身亡 ·  3 天前  
南昌晚报  ·  突发!举重冠军被杠铃压脖身亡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书法网

空青墨迹传千载 鸾翔凤翥耀古今——曾纡《人事帖》浅析

中国书法网  · 公众号  ·  · 2019-12-20 20:00

正文

Lot 2801

曾 纡(1073-1135) 人事帖

镜心  水墨纸本

32×40cm.

题识: 纡乍到。人事纷纷。未能作记。侄孙过治下, 谈能面言也,纡再拜。允直知县七哥。

鉴藏印: 珍绘堂记、宋荦审定、松州、江恂之印、德 量、盱江曾氏珍藏书画印、芑孙、王铁夫阅 过、西蠡、张氏涵庐珍藏、张文魁、闻武私 印、天泉阁、思潜室、张珩私印、自怡室、王 霭云印、闻善珍藏

展览:

1.“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大展一”,保利艺 术博物馆,2010年3月。

2.“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大展二”,保利艺 术博物馆,2010年10月。

3.“第二届北京中国文物艺术品国际博览 会”,主办单位:北京市文物局,北京日报报 业集团,北京电视台。

著录: 徐邦达编著《古书画伪讹考辨》下卷,第220 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

出版:

1.《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选集(一)》,第 42、43页,保利艺术博物馆编。

2.《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选集(二)》,第 173页,保利艺术博物馆编。

3.《第二届北京中国文物艺术品国际博览会展 览图录》(贰),第6-7页。


说明:

(一)20世纪八十年代徐邦达、刘九庵二位先生鉴赏曾纡《人事帖》。徐邦达先生认为张珩先生旧藏之《人事帖》与《石渠 宝笈续编》、乾清宫《宋人法书》第三册著录,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之曾纡《草履帖》以及张珩先生另一旧藏曾纡《过访 帖》为一人所书,且以《人事帖》起首落款“纡”字最为清晰可辨。此三札都有同一上款,即“允直知县七哥”,且同样都 为南宋“珍绘堂”所藏。


徐邦达与刘九庵在20世纪八十年代鉴赏曾纡《人事帖》


曾纡 《人事帖》

张珩旧藏

曾纡《草履帖》

《石渠宝笈续编》乾清宫《宋人法书》第三册著录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曾纡《过访帖》 张珩旧藏


曾布 《致质夫学士札》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二)此作经宋代“珍绘堂”、清宋荦、谢凇洲、江恂江德量父子、 曾燠、王芑孙、近代费念慈、张文魁、许姬传许源来兄弟、张珩、王 霭云、王闻善先后递藏。

1.“珍绘堂记”为宋代鉴藏印。关于“珍绘堂记”藏印,徐邦达先生 定为南宋。珍绘堂所藏法书以曾纡三帖及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法书为 例见右表。而更为值得注意的是,“珍绘堂”不仅藏诸名家法书,曾 纡之父曾布法书《致质夫学士札》也为其所藏,所以此时“珍绘堂” 藏曾氏一家法书尚未散落。


2.“宋荦审定”为宋荦鉴藏印。宋荦(1634-1713),清国史院大学 士宋权之子。字牧仲,号漫堂,别号绵津山人,晚号西陂老人、西陂 放鸭翁。商丘雪苑六子之一,著名诗人、书画家、文物收藏家和鉴赏 家。


3.“松州”为谢凇洲印鉴。谢凇洲,字沧湄,号林村,清长洲人。工 诗,擅画山水,学倪黄兼元人笔意,精于鉴别,雍正年间特命召其鉴 别内府所藏法书名画。


4.“江恂之印”为江恂印鉴。江恂(1709~?)字于九,号蔗畦,清 广陵(今江苏仪征市)人。江昱胞弟。乾隆二十年(1755)以拔贡初 知常宁,有政声,为巡抚陈宏谋所倚重作为一代饱学之士,江恂在诗 文、书法艺术、字画鉴定、金石字画收藏等方面亦有一定的造诣。


5.“德量”为江德量印鉴。江德量(1752-1793),字成嘉,江恂 子,一字秋水,号秋史,又号量殊,江苏仪征人。乾隆四十五年 (1780)榜眼,官监察御史。承家学,好金石,尽阅两汉以上石刻, 篆、籀摩不综览,故其隶书卓然成家。工刻印,兼能人物、花卉以北 宋人为法。收藏旧拓碑版及宋本书甚富。


6.“盱江曾氏珍藏书画印”为曾燠藏印。曾燠(1759-1830),字庶 蕃,号宾谷。南城(今江西南城)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进士, 选庶吉士,改主事,累官两淮盐运使。著《赏雨茅屋集》,又辑《江 西诗征》、《骈体正宗》等书。


7.“芑孙、王铁夫阅过”王芑孙鉴藏印。王芑孙(1755-1817),字 念丰,一字沤波,号惕甫、铁夫、云房、楞伽山人,江苏苏州人。乾 隆五十三年召试举人。官至华亭教谕。书仿刘墉,诗工五言古体。尤 以书法闻名于时。


8.“西蠡”为费念慈印鉴。费念慈(1855-1905),字屺怀,一字君 直,号西蠡,晚署艺风老人,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光绪十五年 (1889)进士。擅鉴赏,工书法,出入欧褚,兼通魏晋各碑。着《牧 归集》。


9.“张氏涵庐珍藏、张文魁”张文魁藏印。张文魁(1905-1967):字师良,上海浦东人,故居涵庐,早年经商,颇有成就。分事之余, 酷好书画收藏,与沪上收藏家庞莱臣、吴湖帆、谭敬、张珩等过从甚 密。其收藏的惊人之处在于宋元信札多至四、五十通之多,故宫博物 院曾入藏十几通。


10.许姬传、许源来藏印为“闻武私印、天泉阁、思潜室”。许姬传 (1900-1990),字闻武,号思潜。浙江海宁人,晚年定居北京。长 期任中国剧协和梅兰芳剧团秘书,并致力于文物鉴赏和收藏,工书 法,亦擅楹联。许姬传与弟许源来(1904-1979,字崇齐),二人皆 喜鉴藏,与吴湖帆、张珩、韩慎先等南北大收藏家多有交往。天泉阁 是许氏兄弟共用的斋号。许姬传一直对许源来呵护提携,故其某些藏 品多归许源来“天泉阁”名下。


11.“张珩私印”为张珩印鉴。张珩(1915-1963)字葱玉,别署希 逸。祖父张均衡、伯父张乃熊,均为著名收藏家。在他十几岁时,就 已对中国古代绘画颇有心得,交往者多为画家、书法家和收藏家。他 在书画鉴定方面造诣很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曾被聘为故宫博物院 鉴定委员。1961年文化部组织以张珩为首的书画鉴定小组,到全国各 地巡回鉴定书画有近10万件之多,发现一批湮没已久的书画珍品。


12.“自怡室、王霭云印”为王霭云印鉴。王霭云为台湾近现代著名 藏家。


13.“闻善珍藏”为王闻善鉴藏印。王闻善生于1933年,广东中山 人。父亲王商一乃已故著名书画家,王闻善年轻时即拜黄君璧丶溥心 畬为师,学习研究书画艺术。喜爱收藏书画,且精于鉴赏。


“珍绘堂”所藏宋代法书札简表


空青墨迹传千载 鸾翔凤翥耀古今

——曾纡《人事帖》浅析



《人事帖》,亦称《草书与允直知县七哥札》,为曾纡(1073- 1135)致“允直七哥”信札,所言“人事纷纷。未能作记。侄孙 过治下,谈能面言”。大意为因人事纷杂,或多有不便,未能 “作记”,恰“侄孙”过治下,故尔能面谈。曾纡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曾巩之侄,字公衮,晚年号为空青老人。最初以恩荫补 以官职,绍圣年(1094-1098)复中弘词科。因“元佑党籍” 连坐被贬到零陵。后遇赦,调监南京、河南税,改签书宁国军 (今安徽宣城县)节度判官。历通判镇江府,知衢州、楚州、秀 州,提举京畿常平,江南东路转运副使,迁直显谟阁。宋高宗 建炎四年(1130),再任江南东路转运副使,移两路。绍兴二 年(1132),知抚州。三年,除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司农少卿。 四年,改福建路提典刑狱,直宝文阁。五年(1135),除知信州 (今江西上饶),未之官卒,年六十三。(《宋会要辑稿》职官 八六之七),曾纡著有《空青遗文》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 一八)、《南游记旧》一卷,已佚失。



曾纡 关系简图



有关曾纡的记载,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四十一·子部 五十一,宋代王明清撰《挥麈前录》·四卷(河南巡抚采进本) 一条后记载,“王明清为王铚之子,曾纡之外孙,(曾)纡为曾 布第十子,故是录于(曾)布多溢美。”另据《宋史》和《宗圣 志》记载:“(曾)纡,(曾)布四子,工诗词,材高识明,博 极书史,以文章翰墨风流 蕴借,为时名人,官至大 中大夫。”其实,《四库 提要》记载有误,曾纡是 曾布的第四子,行十字。 据《曾氏宗谱》(上海图 书馆藏本)、《武城曾氏 谱源》(江西省图书馆藏 本)中记载曾布之父曾易 占(989-1047)共有六 子、廿八个孙子:长子 曾晔、次子曾巩(1019- 1083)、三子曾牟、四子 曾宰、五子曾布(1035-1107)、六子曾肇(1047-1107)。



《武城曾氏重修族谱》(江西省图书馆藏本)封面



长子曾晔,在《曾氏家谱》中写作叶,曾巩在其撰写的《兄墓 志铭》中写作晔:“君姓曾氏,讳晔,字茂叔,有智策,能辩 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行二。曾牟,字子迪,嘉佑 二年进士,初授衢州安仁县令,迁临川推官,天荐五年辛酉四月 初十生,治平二年己巳五月初四殁。据曾巩撰写的《亡弟湘潭县 主簿子翊墓志铭》中记载,曾宰,字子翊,嘉佑六年辛丑进士, 官至湘潭主簿。据上海图书馆藏的善本书《曾氏族谱》卷二之 《南丰曾氏族源》中记载:曾布(1035-1107),曾巩异母三弟, 字子宣,少时从二兄曾巩学,嘉佑二年(1057)与曾巩同登进士 第。熙宁二年(1069)任开封府知府。经韩维、王安石推荐,受 宋神宗召见,三日中五迁官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集贤校理、 判司农寺、检正中书五房。他积极支持和参与王安石领导的变法 运动,受到守旧派的种种阻挠。曾布为此上疏说:“陛下诚推赤 心以待遇君子而厉其气,奋威断以屏斥小人而消其萌。使四方晓 然,皆知主不可抗,法不可侮,则何为而不可,何欲不成哉?”深得神宗赏识,擢升为翰林学士兼三司使。后因论商贾之法,与王安石等不合,被贬官外放,历任饶州(今江西波阳)、潭州(今湖南长沙)、广州、桂州(今广西桂林)等地方为官。元丰末年,迁翰林学士,转户部尚书,绍圣初年(1094)任承旨兼待读,拜同知枢密院、进知院事。徽宗朝,以定策功出任宰相,打出“绍述”的旗号,主张调和新旧两派,恢复新法,因与左丞相蔡京不合,又多次受贬外任,大观元年(1107)卒于润州(今江苏镇江市),追赠观文殿大学士、鲁国公、谥文肃。曾布有十个儿子,长子曾綎、次子曾缨、三子曾缲、四子曾纡、五子曾绚、六子曾绂等等。可以说,曾氏一门皆为效力北宋王朝之名士。



曾巩 局事帖

成交价:RMB 207,000,000



曾纡善书,同时期的汪藻说他“篆隶行草,沉着痛快,得古人用 笔意。江南大榜、丰碑率公为之”。曾纡的书法作品,传世尚有 数件二类,一类是国宝级书画后面的跋语,为楷书,字体取法唐 楷,结体端庄稳健,笔法流畅自然,如怀素《自叙帖》后面的曾 纡题跋、李公麟《免胄图》和《五马图》后面的跋文等,接近于 蔡襄楷书,取蔡襄《澄心堂纸帖》可资比较;二是尺牍类行草书 作品,目前仅知为三件,即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之《草履帖》、 私人藏《过访帖》以及本《人事帖》,三帖行草书为 “既不用 法,亦不祈工,其神娓娓,意尽由止,亦造其妙”的宋人行草书 代表作品——它所表现的是一种别开生面的“天真烂漫是吾师” 的艺术境界。曾纡行草书远学晋唐,近追宋四家,有苏轼、米芾 之法度,也是宋代书法“尚意”的典范之作,这必然属于时代之 风格。曾纡之父曾布、其伯曾巩与苏轼有同榜之谊,尽管他们后 来的仕宦生涯中政见不同,但始终保持着友好的关系,所以, 曾纡见到苏轼是比较容易的,亦因此,曾纡可以经常看到苏轼 法书,并习之;米芾为曾纡前辈,对其应是不吝赐教,曾纡从其 取法较多,二人更有书信往来。故宫博物院藏有宋拓米芾《致公 衮帖》,即写给曾纡之信札。“芾便介来问讯取书,执笔念无人 可作书,永怀君子。碑诏一本奉寄。侍奉外千万加爱加爱。芾顿 首。公衮人英。”此札言米芾寄“碑诏一本”给曾纡,可见米芾 以师者以教曾纡也。



曾纡在怀素的《自叙帖》后面的跋文


蔡襄《澄心堂纸帖》


米芾致曾纡之《致公衮帖》



《人事帖》完美体现了“宋人尚意”之书风,“纷纷,未能作 记”、“面言也,纡再拜” 二行墨迹一气呵成,牵丝未断,回环往复,连绵不绝,其如见晋王献之《中秋帖》“一笔书”之神魄。米芾行草书《临沂使君帖》、《张季明帖》等连绵之“一笔书”是否为曾纡所见我们不得而知,但曾纡本帖连绵之意与米芾上述二帖相近,不能不说受其影响之巨。此帖于法度中见奔腾之势,可谓“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对前人各有取法,又自成体势。相比较而言,《人事帖》于《草履帖》、《过访帖》多几分空灵之态,虽仅书五行,却光彩炫目,令人叹赏击节。《人事帖》和《过访帖》皆为张珩先生旧藏, 《过访 帖》裱褙有张珩先生墨书“此帖是曾纡空青,非钱维治。珩审定记”。徐邦达和刘九庵二位先生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鉴赏《人事帖》,徐邦达先生更是在《古书画伪讹考辨》中论证过张珩先生旧藏之《人事帖》、《过访帖》二帖,从书风来鉴定,徐先生断定为北宋人书且二帖用笔与公认的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曾纡的《草履帖》同出一人之手,以《人事帖》起首落款“纡”字最为清晰可辨,三帖上款人相同,都是写给“允直知县七哥”的,故尔即作者为曾纡无疑。



曾纡《人事帖》局部


左: 米芾《临沂使君帖》

右:米芾《张季明帖》



值得注意的是,帖上有“珍绘堂记”一印,徐邦达先生确认此印章为南宋藏印。查“珍绘堂”曾藏,今归台北故宫博物院宋人法书有:


北宋 钱勰(1034-1097) 《致知郡工部札》

北宋 曾布(1036-1107) 《致质夫学士札》

北宋 曾纡(1073-1135) 《草履帖》

北宋 叶梦得(1077-1148) 《伟业宏材帖》

北宋 张九成(1092-1159) 《慈谿帖》

南宋 陆游(1125-1210) 《致朝议大夫权知严州军州札》


我们可以看出“珍绘堂”所藏尺牍皆为宋人法书,而且至为重要的是,同为珍绘堂所藏的曾纡《人事帖》、《过访帖》彼时应该与《草履帖》以及其父曾布《致质夫学士札》汇为“曾氏法书合札” ,当然此为后世之人所想,但或许不无道理。其后散佚,《草履帖》、《致质夫学士札》终归台北,《过访帖》、《人事

帖》成为私人珍秘。


直到清代,此帖归于著名大藏家宋荦。而后经谢凇洲、江恂、江德量父子、曾燠、王芑孙、近代费念慈、张文魁、许姬传、许源来兄弟,张珩、王霭云、王闻善先后递藏。其中曾燠为曾纡后人,其收藏印是“盱江曾氏珍藏书画印”,在现藏故宫博物院清代画家华冠画、张赐宁补图、王芑孙题记的《曾燠西溪渔隐图像》轴上,有其小传,曾燠,字庶蕃,号宾谷,江西西城人,乾隆年间学者。宋荦为清国史院大学士宋权之子,商丘雪苑六子之一,著名诗人、书画家、收藏家和鉴赏家。谢凇洲,精于鉴别,雍正年间特命召其鉴别内府所藏法书名画。江恂作为一代饱学之士,江恂在诗文、书法艺术、字画鉴定、金石字画收藏等方面亦有一定的造诣。此作后为张珩先生曾藏,张珩先生在十几岁时,就已对中国古代绘画颇有心得,交往者多为画家、书法家和收藏家。他在书画鉴定方面造诣很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曾被聘为故宫博物院鉴定委员。1961年文化 部组织以张珩为首的书画鉴定小组,到全国各地巡回鉴定 画有近10万件之多,发现一批湮没已久的书画珍品。张文魁字师良,上海浦东人,故居涵庐,早年经商,颇有成就。分事之余,酷好书画收藏,与沪上收藏家庞莱臣、吴湖帆、谭敬、张珩等过从甚密,其收藏的惊人之处在于宋元信札多至四、五十通之多,故宫博物院曾入藏十几通,而拍卖场中近些年来惊艳于世之曾巩《局事帖》即为其所有。至于二位先生藏此《人事帖》孰先孰后,或无能考,因民国其间,藏家交流藏品为常见之事。


有学者专家认为“允直知县七哥”或为曾布六弟曾肇之子曾纵。曾纵,字符矩,号允直(为其伯父曾巩所取,其义为“允直且仁,蓄德于身”之意),曾巩《浮溪集》中记载:曾纵“贤父母,…年十三,伯父南丰先生(曾)巩授以韩愈诗文,学益进。”正因如此,元佑初年,曾纵娶了苏辙五女,从而使曾家与声名显赫的眉山苏氏(苏轼三兄弟)有了姻亲之谊。另有学者以为曾纵在家族中年龄较小和排序问题应不为曾纡“七哥”,故尔认为“不确”。然距今近千年之事,料难定论,我们亦赞成以开放之态度,斟酌研究,有待方家。亦如此学者之意,即使不能确定“允直知县七哥”为何人,亦不减此作连城之值。经数百年、历代流转仍能光华耀于世间,岂非天意使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