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杜绍斐
一键关注老中医,一针根治直男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界面新闻  ·  重磅!信托业出台纲领性文件,有哪些新看点? ·  15 小时前  
界面新闻  ·  许主洪加盟阿里巴巴 ·  16 小时前  
界面新闻  ·  韩国棋院决定变更争议规则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杜绍斐

这位禁片导演,拍出了最洋气的中国男人

杜绍斐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8-12-04 23:30

正文


前两天,意大利名导贝托鲁奇的逝世让「末代皇帝」成为互联网热门电影。


的确,这部作品头上挂满光环,充满传奇:


从获奖看,1988年第6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末代皇帝」揽下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9项大奖,至今仍是中国题材电影的巅峰。


从地位看,这是唯一一部在紫禁城真实取景的清宫故事。恰巧今年大火的「如懿传」中,两位女主陈冲、邬君梅重回宫廷。难怪有人说,贝托鲁奇才是清宫戏鼻祖。


再从制作看,开启改革的中方给予高配合,英方出资,美籍演员,日本天才坂本龙一作曲,加上意大利人贝托鲁奇,翻译就30人。这可能是庚子年后,唯一进入紫禁城的多国部队,而且是带着和平友好目的进行文化创作。



但对于我来说,这部电影最吸引人的是大量前卫的生活方式。


如果说「教父」是男人品位的教科书,「末代皇帝」中溥仪的生活,就是中国前卫生活方式的百科,很多细节都能在100多年后的今天找到相似的影子。


不少老爷并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不过没关系,我已经把电影里最精彩的16个细节帮老爷们找出来了:



1. 有信仰, 但一定要是最时尚那个。


电影一开始,小溥仪进宫见慈禧,宫殿外一堆喇嘛诵经,吹着刚洞。


藏传佛教一直是清宫及上层皇族信仰。当年人们肯定想不到,如今信仰回潮。朝阳区一度遍地仁波切,不少影视音乐圈的大腕儿都曾坐床、获法号,获得信仰慰藉:



2. 精神抑郁不需要吃药,靠狗治疗即可。


进入宫里后,小溥仪看到奄奄一息的老太后抚摸着一只憨态可掬的京巴,聪明黏人,非常适合缓解宫斗的焦虑,跟中产以柴犬解忧别无二致,东亚土狗安抚东亚人心:



3. 肉体疾病更不需要吃药,只靠最科学的食补。


老太后接见小皇帝也不忘记食补,大锅里煮一只活龟,扭动着头,汤水冒着蒸汽,补身体的时候就捞一勺喝,让人想到现在某些动物野味的烹饪方法,中国人的滋补概念,百年不变:



注重食补的养生概念延续到小皇帝身上,如果皇帝有什么不舒服,绝不先用药,而是拿出陛下的大便,让老中医们观色闻味,或上火、或风寒, 一番诊断贯彻落实到饮食中,让皇帝「食补」燕窝:



4. 在正式场合必须讲究仪式感,这是尊重。


终于,慈禧传位新帝,登基大典上百官三叩九拜,跟08年奥运开幕式一样,令行禁止,整齐划一,这是对正式场合的尊重,仪式感必不可少。


据说为了展示这一幕,当时2000名解放军剃光头戴假发上阵,吓得贝托鲁奇躲在房车里喝威士忌壮胆:



5. 注重素质教育,特别是英语。


溥仪真正当上「小皇帝」以后,生活中充满素质教育的影子。


睡不着觉时,奶妈用儿歌哄着「月儿明,风儿静, 树叶儿遮窗棂」,顺便对小皇帝进行音乐启蒙。玩具是全套精装皇宫手办,俨然独生子女的精致版:



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外教Johnston时,就能大大方方主动走过去,伸出双手:「How do you do, Mr Johnston」,把旁边大臣看懵了。



想去牛津大学深造,跟现在多数80、90后年轻人的留学梦一样,虽然皇帝的身边人都不允许,但掌握英语的重要性,溥仪在100多年前就知道了:



6. 穿衣服,就学习英国萨维尔街的风格,哪怕是在中国紫禁城。


随着外教Johnston开始给溥仪上课,对溥仪的影响越来越大,首先就是穿衣服。


作为英国人,Johnston就是一部行走的英伦绅士穿衣教科书,仿佛把萨维尔街搬到紫禁城,哪怕日常上课也要穿最隆重的礼服


全套黑色礼服,平顶礼帽、翼领衬衫,口袋巾。如今,传统英国贵族及全盘西化的日本皇室仍旧保留这个做派。


尤其那颗「Tie Tack - 领带钉」,固定领带,代表对严肃场合的尊重,今天仍是精致男人的必备:



7. 成熟男人得懂得自己讲话的分量,包括皇帝在内。


上课时,老师讲苏格兰裙子不是Skirts,而是Kilts,溥仪认为中文里都是裙子的意思,没必要较真。Johnston纠正他,措辞很重要: 一个人无法准确表达他的本意,他就无法说话算数。


这么简单的道理,今天多少人仍无法做到。



8.可以飙车,但一定要绿色环保。


下课后,Johnston还会陪溥仪进行体育锻炼,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青春期的溥仪想飙车,跟每个叛逆少年一样。Johnston没有给不差钱的皇帝整来汽车,而是推来一辆帅气的自行车,放今天也是时髦的复古款式,环保又健康,非常值得提倡:



9. 可以戴配饰,但一定要是经典款。


进入青春期,溥仪视力开始变差,宫中亲戚却说,皇帝不该戴眼镜。Johnston威逼利诱保守腐败的大臣们,允许他配了副圆框金丝眼镜,简约又不失古朴,100年后依旧经典,永不过时:



10. 虽然 不能反抗包办婚姻,但可以先解放性观念。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溥仪想要个时尚的媳妇儿,必须会英法双语,还会跳快步舞,但现实是,他只能遵从别人安排的婚姻。有欲望怎么办?一群老少太监为了满足他隔着一层布摸来摸去,小小年纪就试过这种带有敏感词的交往方式:



后来,溥仪想做点实事,起码扼制宫内腐败。身边人却一把火毁掉保存财务档案的宫殿,焚烧掉他的幻想。


溥仪没有办法,只能把精力放在提升夫妻生活质量上,拉着皇后、妃子体验三人钻被窝的一时沉沦,身体力行先锋夫妻关系:



11. 爱好一定要高雅,可以先向英国贵族学习。


成年后的溥仪除了体验先锋夫妻生活,还学会不少高雅爱好,穿着温莎公爵同款英式毛衣,打打网球,感受贵族生活,虽然这样的日子没过两天,他就被军阀赶出皇宫了。



12. 听歌可以赶潮流,但百老汇的品位是最后的底线。


虽然被赶出宫跑到天津,但溥仪成为真正的潮流引领者,前沿生活方式KOL。


隔三差五跑去蹦迪跳舞,开香槟,还自己唱起爵士「Am I Blue」,口音纯正,Gentle至极。


旁边伴奏白人把脸都涂成黑色,这是20年代百老汇刚掀起的爵士乐装扮,带着浓郁的反种族主义意识:



13. 对形象有要求,哪怕是去蹦迪。


在穿衣服这件事上也不再受传统束缚,去夜店蹦迪也得穿得像个英国绅士:油头、正统Black Tie礼服加白色口袋巾,拉着婉容跳舞。


他是Henry,皇后婉容是他的Elizabeth,他们细数着旧金山、里维埃拉、蒙特卡洛,幻想着去西方。从夜店出来,路上还得嚼一下网红零食口香糖:



14. 不爱就离,不 BB。


脱离束缚后,连溥仪身边的人都前卫起来,特别是在感情上。淑妃文秀,意识到自己不是正房妻子的她,竟然敢在舞会上跟外国人眉来眼去:



还主动跟溥仪提出离婚,被拒绝后,竟然直接离家出走,自寻生计。八成是看了挪威作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别说正宫妃子,直到80年代也没几个女性敢这么先锋:



15. 结婚,是个人自由,不结婚也是。


然后是最具争议的川岛芳子。作为满清后裔被培养成特工,一出场就穿着皮质连体飞行服,开口就是「傻女孩,为什么人想要结婚呢」,与时代格格不入,已然是新时代独立女性的代表言论:



并且,她主动勾引溥仪,跟婉容搞同性别暧昧,甚至声称要驾驶轰炸机,四处干仗。


尽管三观不正,但单看生活方式与进取心,这位反派的确让人不服不行:



16. 女孩必须独立进步有内涵,哪怕是全职太太。


最保守的可能是皇后婉容,但她同样思想独立超前。


结婚时,她就曾许诺溥仪,要跟他一块去牛津,成为现代夫妻,这难道不是学霸情侣相约高考后清华见的清宫版吗?


后来,她准确意识到日本人在利用溥仪,阻止他堕落,而且当溥仪被软禁时,一直陪在溥仪身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