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晚间,阿里云旗下视觉生成基座模型万相2.1(Wan)正式开源,此次开源采用最宽松的Apache2.0协议,14B和1.3B两个参数规格的全部推理代码和权重全部开源,同时支持文生视频和图生视频任务,全球开发者可在Github、HuggingFace和魔搭社区下载体验。
当天以单日17万下载量的狂暴增速,在开源第6天完成对DeepSeek-R1的绝杀,强势包揽模型热榜、空间榜双料冠军。
当前行业几大电商巨头中,阿里对云计算重视程度可以说是最高的,这不仅体现在阿里两届集团CEO都要兼任阿里云董事长和CEO,更体现在对AI和云坚持不懈的投入。
早在2014年杭州云栖大会上,马云就预言:"未来阿里的技术要像水电煤一样普惠全球开发者"。这一战略在万相大模型上得到极致演绎:
2008年,马云决定开始做云计算,邀请前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
王坚
以首席架构师的身份加入阿里。在王坚的助力下,马云于2009年创办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王坚担任总裁。
马云参观王坚的工作室
2010年BAT三家掌门人被记者问到对云计算的态度时,马化腾不紧不慢:这个事情过几百年、一千年后有可能,但现在还是过于早了。
李彦宏在旁边补了几句:云计算这个东西呢,不客气一点讲,它是新瓶装旧酒。
2012年的阿里年会上,马云放话:
“我每年给阿里云投 10 个亿,投个十年,做不出来再说。”
2013年发布了飞天5K集群,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家对外提供5K计算服务能力的公司,一鸣惊人。
2014年,阿里云推出了全球首个云原生产品“容器服务”;2015年,阿里云推出了云计算大数据平台“MaxCompute”;2016年,阿里云启动了全球化战略,在海外建立数据中心。2017年4月2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深圳IT领袖峰会发表主题演讲,马云曾说:
“人算不如天算,天算就是云计算。”
当时人们都以为这是调侃,但如今回过头来看,或许马云真的洞见了未来。
2017深圳IT领袖峰会马云发言
2019年的双11,对阿里云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在这一天,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核心系统
100%上云
,这意味着,全球极端复杂的商业系统被搬到了云端。阿里云承受住了54.4万笔/秒的流量峰值,顺利实现了“云上双11”,通过了这场大考。
2021年:达摩院启动「通天塔计划」,300人攻坚团队开始研发多模态基座模型。
2023年3月:万相1.0低调开源,在GitHub获5000+星标,但未大规模推广。
2023年7月7日正式上线,通义万相是阿里云通义系列AI绘画创作大模型,可辅助人类进行图片创作。
2024年1月:迭代至2.0版本,长文本理解能力超越GPT-3.5,引发海外开发者关注。
2024年8月:2.1版本携「动态推理加速引擎」横空出世,开源6天即登顶全球榜单。
2024年9月19日的阿里云栖大会上,阿里发布了通义万相视频生成大模型。该模型可以生成影视级高清视频,而且更能听懂中国话,被外界称为“最懂中国风”的视频大模型。
据介绍,通义万相首批上线文生视频、图生视频功能,在文生视频功能中,用户输入任意文字提示词,即可生成一段高清视频,支持中英文多语言输入,并可以通过灵感扩写功能智能丰富视频内容表现力,支持16:9、9:16等多种比例生成;在图生视频功能中,支持用户将任意图片转化为动态视频,按照上传的图像比例或预设比例进行生成,同时可以通过提示词来控制视频运动。
现场,阿里云演示了该模型强大的运动生成和概念组合能力,输入「穿着滑冰鞋的小兔子在冰面上灵活移动的可爱场景」,通义万相仅用数分钟就能生成一段高清、逼真的视频。
在民营企业座谈会后第3天,2月24日,杭州西溪园区内,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掷出一枚震撼行业的“战略核弹”——未来三年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这不仅是中国民营企业在该领域的最大单笔投资,更意味着阿里十年云计算投入总和被浓缩至三年完成。在AI技术狂飙突进的当下,这场史诗级投入背后,既折射出中国科技巨头对产业变革的敏锐判断,也预示着全球AI竞赛进入新赛段。在当天举行的战略发布会上,吴泳铭
明确表示,“
阿里巴巴将不遗余力加速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助推全行业生态发展
”
。
数据显示,阿里云本季度收入317.42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六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增长。这印证了阿里“AI+云”双轮驱动战略的有效性,也解释了为何要将资本开支从2024年四季度的318亿元提升至年均1267亿元的惊人水平。
马云的回归,更是犹如一针强心剂,
给阿里注入了全新的战略方向和信心。加上频繁现身阿里园区及重要会议,
释放出强烈信号:
推动战略调整,剥离银泰、大润发等重资产,轻装上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