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网易新闻学院
网易传媒旗下新闻研究机构。这里有最优质的原创报道,最新国外传媒动态,以及一手行业情报;还有最IN的线下讲座、沙龙与培训,告诉你新媒体运营的一切秘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江南晚报  ·  【江南早报】下月起,开始退钱了! ·  18 小时前  
江南晚报  ·  【江南早报】阿里否认投资DeepSeek ·  2 天前  
红星新闻  ·  大S将树葬,小S:正在申请 ·  3 天前  
红星新闻  ·  大S将树葬,小S:正在申请 ·  3 天前  
扬子晚报  ·  最新发布,所有中小学严查! ·  3 天前  
新华社  ·  一飞机在菲律宾南部坠毁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网易新闻学院

知识分子&科学队长CEO纪中展:收费是筛选稀缺内容的最好方式

网易新闻学院  · 公众号  · 社会  · 2018-02-07 18:53

正文


一档节目52期,每期10分钟,只需不到一百块钱,你就可以把孩子喜欢的科学课程收入囊中,最重要的,这些音频课程全部由国内权威科学家献声录制,而这,正是过去两年来纪中展和知识分子&科学队长团队所做的事情。


作为《科学队长》的掌舵人,纪中展是如何看待知识付费这个话题的?关于如何生产让大家愿意买单的内容产品,他又有哪些方法和心得?在2月5日的网易闻学社沙龙上,知识分子&科学队长创始人兼CEO纪中展为大家分享了他的经验。


知识分子&科学队长创始人兼CEO纪中展


能赚广告费的时候,没人愿意赚稿费


谈到知识付费,纪中展认为,和做平台卖广告相比,这并不是什么大生意,在能赚广告费的时候,没人愿意赚稿费。


他谈到了罗振宇的例子:“(罗振宇)原来一直提倡U盘化生存,而最后他自己变成了主机,所有人都可以拿U盘接入他,他自己却从原来的瓦匠罗振宇变成了建筑公司罗振宇,最后买块地,变成了万科级的罗振宇,就是这么一个逻辑。”

只不过,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让平台变得更大、巨头变得更大,做平台和渠道的仗已经打完了,人们需要开拓新的蓝海,于是,内容付费应运而生。


做内容,收费级的才是稀缺的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内容行业同样如此。


在信息泛滥或过剩的时代,什么样的内容才是稀缺的呢?纪中展给稀缺内容下了一个自己的定义:收费级。


“现在信息绝对过剩,但好内容绝对稀缺,比如淘宝和网易严选,淘宝的东西太多了,你找不到好东西,得花多长时间才能找到一个感觉不是那么A的货品?那你就需要一个筛选机制,(而)收费是最好的筛选机制,有人拿人格背书、拿机构背书,给你提供还不错的内容。”纪中展如是说。


内容再垂直一点,运营再重一点,体验更好一点


在闻学社沙龙上,多位嘉宾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那就是:知识本身很难不断推陈出新,而知识付费就是对过去出版、培训、教育的互联网化。《科学队长》正是这样一款儿童科学教育产品,它并没有创造新的知识,而是把国民级品牌《十万个为什么》重新包装,把文字转化成音频,把冷知识故事化和场景化,然后请科学家讲出来。


那么,大家为什么愿意为这样的内容买单呢?纪中展分享了他眼中的稀缺内容生产逻辑:内容再垂直一点,运营再重一点,体验更好一点。


“最早《科学队长》不是教授讲,(而是)教授出内容,请广播电台的主播讲,用我们的老师的话说就是‘美妙的声音’,让你听了觉得非常舒服。但(当时)就是没人付费,后来我们没办法,换成科学家原声出现,就开始付费了,而且卖得都很好。”


科学家来自全国各地,普通话难免带着方言,会不会把小朋友教坏了呢?《科学队长》推向市场后,得到的反馈是:不但没有教坏,反而这样的内容不管是妈妈们还是小朋友们都非常喜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