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增并购圈】是专注于定向增发和并购重组等一级、一级半市场的金融社群和项目平台。扫描右方二维码,添加工作人员【王逸昕-定增并购圈】,欢迎电联:400-991-0090、010-88975580
导读 并购重组案例库终于等到你。
5月12日,我们推出了第一期《并购重组后时代》报告(后附),在那时,并购重组生态链上的各方,正处在一个有些许悲观的阶段,并购审核从严、审批进度停滞。
但是,我们在此前的报告中认为,这是一个并购重组热潮的后时代,而不是终结,它意味着未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动更趋于“理性”,盲目跨界并购与概念式并购将会收敛,并购重组的去泡沫化正在行进中。
证监会高层在最近一系列讲话,无疑是给这个后时代画出了关键词,如同我们所预判的,基于产业链整合的并购重组,才是这个时代鼓励的主基调。因此,我们终于等到了并购重组马达的重新开动,但是,你跟上这个节奏了吗?
我们在这个时刻,再次推出《并购重组后时代》报告第二期,这一期,我们来讨论一个话题,外界宏观大因素的影响会怎么改变个案的命运?比如,我们找到了一个案例,它曾经在2015年股市剧烈波动时,不得不停下马达,用公司并购操刀人的话来说是“不能硬闯”,但随着外部条件的成熟,终于守到了产业并购的玫瑰开放。再比如,我们将分析,最新的监管表态以及审核节奏重归正规,会给并购重组产业链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风已经重新吹起了,这一次,你如何随风而动?(杨颖桦)
近期围绕“并购重组”监管层密集发声。6月20日证监会副主席姜洋表示,大幅简化并购重组行政审批,鼓励基于产业整合的并购重组,严格重组上市要求,加强并购重组监管。而在3天前,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提到,证券公司不能只盯着承销保荐,更要在并购重组、盘活存量上做文章。
数据显示,6月监管层安排的并购重组审核会次数增加,截至6月21日达到8次,创下今年新高,这显示出并购重组审核节奏在加速;但短期回暖持续性或有待进一步观察。业内人士呼吁,在从严监管的前提下,稳定且高效审核节奏才能真正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产业升级;对上市公司而言也能形成稳定预期。
审核节奏马不停蹄
继监管层在6月多个公开场合鼓励深化并购重组改革后, 21日华泰联合证券总裁刘晓丹发文表示,真正推动资本市场承载经济转型的使命,需要从增量和存量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IPO为市场引入新的活水,另一个则是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优胜劣汰。
并购重组的审核机器自6月后加速运转,截至6月21日,6月以来证监会召开的并购重组委发审会会议高达8次,月末有望突破两位数,累计审核17家上市公司项目。
相比前5个月情况,次轮有较大幅度的提速。根据记者整理发现,1-5月并购重组委召开次数只有5次、3次、7次、5次、4次;审核公司家数则分别只有10家、6家、14家、11家、11家。
尽管并购重组审核放开,所谓“放开”仅只在节奏上,而“审核标准”并未放松。“去年监管层出台并购重组新规,打击‘炒壳’行为;后来严控忽悠式重组,已经清楚表明了态度,所以‘放开’不可能是降低审核要求,而是疏导并购重组的审核渠道,提高审核效率。”华南一家大型投行人士6月20日向记者解释。
申万宏源研究团队6月20日表示,目前关于红筹股回归,以及影视VR、互联网金融、房地产等特定行业的并购审核并未有明显松动迹象,严厉打击忽悠式重组的政策导向依然强烈、并购标的资产盈利能力及持续性、业绩承诺和估值的合理性、上市公司控制权的稳定性等依然是审核关注的重点。
据他们统计,今年以来并购重组名义否决率为8.33%,同比增加约25%,而如果考虑主动撤回的项目,这一比例还将更高。
业界盼高效审核可持续
事实上,今年以来多家上市公司撤下并购重组的申请材料,“忽悠式”并购重组、“炒壳”行为均有所降温。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6月22日,今年年内已有162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终止并购重组事项,失败原因包括交易双方对在核心条款上谈不拢、资本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监管部门力度加大等。
“据我们了解,现在监管很严,部分项目知难而退。有标的因为可能达不到业绩承诺,对未来审核带来不确定性,还不如早点放弃;有的想做跨界并购,但目前监管收紧,公司只能终止项目。”深圳一家小型投行人士6月22日向记者表示。
随着监管环境的变化,并购重组的隐形成本可能会出现显著提升。深圳一家中型投行并购人士6月21日向记者谈到,由于今年前期,并购重组审核节奏较慢,部分上市公司等不及就撤材料。“年初监管层对并购重组审核很慢,导致一些公司只能终止,采用现金收购的方式,因为时间不等人。”据了解,现金收购方式不必经证监会审核。
以方大化工(000818.SZ)为例,公司在6月15日公告称终止“发行股份及现金支付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相关事项”。公司早在去年2月停牌筹划重组,并在8月向证监会申报材料,11月未获并购重组委员通过;公司遂在12月调整方案,再度向会里发起申报。
在今年3月完成反馈意见后,公司6月却决定终止,公告称,由于公司与本次重组的交易对方开始协商本次交易至今历时较长,期间市场环境、监管环境等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后续审核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为配合并快速推动公司的战略发展和产业调整,经交易各方协商一致决定终止,后续将以现金方式收购部分标的公司股权。
有市场人士认为,面对目前从严的监管环境,并购重组项目较往年有可能会经历更多的波折。
对此,上海一家券商的并购人士6月22日表示,对“审核标准”和“审核节奏”要理性看待。“监管从严未必导致审核节奏变慢,从严是要求上市公司加强信息披露,不能制造假想,保护投资者利益;但从严不妨碍节奏加快,高效率与严标准可以同时进行。”
在他看来,如今并购重组审核环境就是最好的体现,即严格监管,但同时也能保证速度。
前述中型券商并购人士亦有相似的看法,“我们支持审核从严,但也希望高效的审核节奏能持续。这对上市公司的产业并购有帮助,行业瞬息变化,审核节奏的稳定性能让上市公司提前规划布局。”
产业并购理性回归优质标的仍稀缺——《并购重组后时代报告》
大潮退去后,才能看见裸泳者。
资本市场这句老话放在任何的时代中看都不会过时。曾经的并购重组大潮在经历了几年的高速发展后,也终于开始应验了这句话。
“严监管”促使理性回归,盲目跨界并购与概念式收购泡沫正在被挤出,转型升级、产融结合作为并购重组的应有之义,正在不断地奏出加强音。
这意味着,并购重组的后时代已经来临。
裸泳者被滤出,真正在资本市场海洋中遨游的人才能走得更远。幸运的是,行业中从业者也已经意识到了这点,他们接下来需要面临一些新的考验,比如寻找优秀标的的难度在提高,比如监管从严下的信息披露要求升级,再比如,在产融结合、转型升级命题中撮合难度的提升。
在这个背景下,21世纪经济报道推出并购重组后时代报告,将从行业生态与个案剖析两个方面,深入解读在这个新的阶段中并购重组各方的新生态。
随着去年以来,多项监管措施直指并购重组,“严监管”的效果在今年一季度得以充分体现,上会企业数量大幅下降,仅有30家;较去年同期68家下滑逾一半。“并购方案信息披露不充分”、“标的资产盈利可持续性不明朗”等仍是目前的监管审核要点。
除此以外,IPO发行加速导致企业家“转道”自主上市,对并购撮合构成短期利空,上市公司面临“标的荒”。
但在多名人士看来,随着“IPO发行常态化”、“并购审核从严”条件催化下,未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动更趋于“理性”,盲目跨界并购与概念式并购将会收敛,这意味并购重组的去泡沫化正在行进中。
监管从严盯信披
在经历了四年的快速发展后,原本红红火火的并购重组市场在2017年第一季度“迅速降温”。
根据wind统计,今年第一季度上发审会的家数只有30家,相较2016年各季度情况来看,下滑幅度超过一半以上。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至第四季度,上会家数分别有68家、59家、69家、80家。
而在4月当月,仅有11家上发审会;若以此推算,预计二季度审核家数与一季度相当。
并购重组上会速度显示出全面的放缓。
根据每次上会的家数来看,今年一季度共举办15次并购重组发审会,每次上会的家数普遍只有2家,占比73.3%。而在去年同期,共有21场发审会,每次上会家数以3家居多,占比47.62%,其中2016年1月27日与3月30日,当天审核家数分别多达7家、5家。
对此,华北一家券商投行人士5月8日向记者表示,“监管层对并购审核的标准愈来愈严,反馈意见多,问题提得比较细,需要中介机构进一步核实。从去年以来并购重组的窗口指导,以及近期对忽悠式并购的打击力度就可看出监管层的态度。”
他表示,部分并购重组项目因条件不达标,或无法给出具有说服力的理由,有项目摁下中止键。
根据证监会在会排队项目显示,共有10家项目处于“中止审查”状态,众信旅游(002707.SZ)、真视通(002771.SZ)、天润曲轴(002283.SZ)3家上市公司申请撤回并购重组材料。
华南一家中型券商并购人士在5月10日向记者表示,目前监管层的审核焦点主要在信息披露、标的盈利性问题上。“有些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方案上信息披露不规范、不充分,比如相关重要的协议没有披露、关联方的相关信息没有披露、标的信息披露不充分等。”
而标的盈利问题亦是审核重点。“监管层严抓标的资质,来判断是否真正对上市公司并购有积极作用,避免忽悠式并购或跟风式并购。比如标的盈利真实性以及成长性问题;标的此前完成的业绩承诺如何;标的定价公允性能否给出合理解释。”该人士表示。
从一季度中的被否的3家并购案例来看,均涉及上述人士所提及的“雷区”。比如九洲电气被提到上市公司与标的公司之间的EPC合同履行情况的披露不及时与不充分。宁波热电被质疑标的资产持续盈利能力存在不确定性。金利科技则被问到标的资产定价的公允性,以及盈利预测的主要业绩指标缺乏合理依据。
优质标的稀缺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一季度约有41家上市公司发布并购重组预案。其中深天马A(000050.SZ)收购关联企业厦门天马100%股权和天马有机发光60%股权的交易金额最大,达106.85亿元。
此外长信科技(300088.SZ)收购比克动力75%股权;昆百大A(000560.SZ)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我爱我家94.00%股权;精达股份(600577.SH)收购高锐视讯100%的股权,三家并购案例交易规模亦是今年一季度期间排名靠前,分别为67.5亿、61.82亿、60亿。
前述华北券商投行人士谈到,相较往年,虽然上市公司的并购需求依然存在,但目前寻找标的难度抬升。在其看来,IPO常态化则是主要的因素。
“IPO审核快,从企业家考虑出发,能自己控制的企业为什么要让别人控制呢?所以现在创始人普遍希望走IPO方式。资质不错的企业要独立上市,对于资质较弱的标的,我们又看不上。”
多名一级市场人士认为,“IPO常态化”是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一些私募对此感触良多。“我们主要做并购投资,就是围绕上市公司进行产业整合,提供并购重组和战略投资。今年确实遇到几单并购重组项目的标的改变主意,要走IPO,拦不住。”上海一名私募人士5月10日向记者表示。
“我们承认IPO加速对我们来说短期是个利空,我们有开会围绕这块讨论过。我们认为在当下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帮助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来进行结构性改革,也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上述私募人士指出。
深圳一名投资企业早期阶段的VC人士5月10日也谈到,“我们近期跟一些初创企业家交流时,发现对方看到监管释放加速IPO信号后,对通过IPO方式上A股更为青睐。他们认为主要原因是由于发行市盈率23倍左右,若能独立上市,在经历数个涨停板估值就会迅速上升;而并购重组后的估值表现未必能达到类似效果。”
产业并购理性回归
对于今年以来的并购重组趋势,多名业内人士认为,监管层审核标准不放松,并购交易趋于“理性”。
深圳一家中型券商人士5月11日向记者谈到,“今年开始监管层打击概念式并购、跨界并购,未来上市公司会更结合主营业务和经营模式来开展并购活动。”
该人士指出,由于往年并购在快速发展过程当中,上市公司甚少从企业战略或整合产业链的角度出发,更多是炒作热门题材;“有的并购重组甚至沦为上市公司操纵市值的工具,过去并购风气太浮躁,上市公司老板不务正业。”
据了解,今年以来证监会对“忽悠式”、“跟风式”、盲目跨界重组将会采取更严厉的监管措施,比如今年3月证监会对九好集团联手鞍重股份“忽悠式重组”进行顶格处罚。
“我认为加强监管主要是为了净化市场环境,保护投资者利益,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前述深圳中型券商人士表示。
前述上海私募人士亦向记者表示,预计今年并购活动更回归并购本质,上市公司更理性决策。在他看来,产业融合是个大趋势。
“监管收紧能挤掉并购泡沫,过去上市公司为了市值管理,迎合投资者炒作市场热点,这块会被挤掉。但是产业并购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一个产业通过整合后会逐渐形成竞争次序和格局,慢慢形成相对有优势的企业,或是培养龙头,我觉得这是产业并购能发挥的价值。而上市公司正因为有其股权融资的平台,可以通过行业影响力进行收购,整合行业资源。”该人士表示。他补充称,未来上市公司更应该立足产业的视角,来考虑公司的融资活动。(本文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经定增并购圈编辑整理)
[定增并购圈-定增平台]服务正式启动
我们覆盖全市场海量项目,并将每周进行项目信息跟踪,为平台战略或签约用户进行独家分享。领投或跟投均可,欢迎致电联系:400-991-0090 / 150-1136-1197。具体参见《定增并购圈倾力打造【定增平台】,为服务实体经济加油助力(附平台介绍)| 定增并购圈》
V投行 | 定增并购圈社招、校招通知
现提供社招和校招三类职位:项目总监、经理、助理;研究总监、经理、助理和合伙人助理,详情请参见《急需专业项目“操盘手”!项目总监、研究总监、合伙人助理...欢迎加入定增并购圈》
想了解更多圈内实时资讯和项目信息?
或认识更多上市公司、券商投行和投资机构小伙伴?
加入 V投行 | 定增并购圈-专注于资本市场的创新服务平台
平台已覆盖10万垂直人群!
专业平台、一手项目、一手资金,
靠谱的人,做靠谱的项目。
【特别声明】本文为定增并购圈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文基于上市公司公告等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者公开媒体报道的信息创作撰写,定增并购圈及相应文章作者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