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约2600字,阅读需约4分钟
8月
19
日,我与包括
马云
、
马蔚华
、
刘永好
、
刘东华
、陈东升
、
沈国军
、
张茵
等中国企业家俱乐部诸多企业家一起,与
马来西亚新任总理马哈蒂尔先生
就投资、政策、创业创新等多个领域的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马来西亚新任总理马哈蒂尔先生)
这是北京一个阳光明媚的秋季周末,风淡云轻。当好多90后、
00
后还躺在被窝里“补周末觉”的时候,这位特殊的“
90
后”
----93
岁的马来西亚老人却已经结束了当天的两项高质量行程安排:
9
点钟到访大疆科技公司并听取汇报、
12
点钟与大马在华商家午餐及问答环节。
我们这场沟通会前后持续两个小时,老人从始至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思维敏捷,表达出与中国企业紧密合作的强烈意愿。
当我向他提问:“您对马来西亚年轻人的创新创业,有什么样具体的举措?”马哈蒂尔总理说:“这个领域实际上也是我们政府大力支持的一个领域,我们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我们为他们提供软贷款,以及给他们税收方面的优惠,让中小企业在马来西亚能够发展得更好。”对专注服务于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从业者来说,我深受鼓舞。
马哈蒂尔
1925
年
12
月
20
日出生于
马来西亚
吉打州
亚罗士打
市,现年93岁。
1946
年
12
月,
马哈蒂尔以三科优四科良的成绩通过了
剑桥大学
的
校外选拨考试,但由于家庭经济问题被迫放弃了赴英国上学的机会。
1947
年,
马哈蒂尔进入新加坡的爱德华七世医学院深造。大学毕业后,在家乡吉打州开了一家私人诊所,由于医德良好、医术高超,在当地很有声誉。1964年,时年
39
岁的他开始走上政途,奋战至今。
日前,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周方冶认为:
“他(马哈蒂尔)还是希望能够从代表了未来发展方向的这些新产业中,找到一些马来西亚的发展契机。对于马哈蒂尔这个
90
多岁的老人来说,他的思想还是非常开放,跟得上全球新的产业发展趋势。”
抛开政治理念的牵绊,以93岁高龄参选并成功担任一个拥有近
3300
万人口国家的总理,为了国家和人民的福祉投入高强度的工作,马哈蒂尔无疑是我们学习的对象。放眼全球,年过
90
岁,还仍然开心地坚守岗位的精英大有人在。
如,查理
·
芒格、中科院潘际銮院士、吴孟超院士、黄克智院士、“超人”李嘉诚、张之洞的曾外孙金久隆等、经济学家、资深农村问题专家杜润生、“石油大亨”约翰
·
洛克菲勒的孙子大卫
·
洛克菲勒先生等等。
查理
·
芒格
先生今年94岁,
从
1978
年起
一直
担任伯克夏
·
哈撒韦公司的副主席
。他与巴菲特先生合作
45
年
的时间,并
联手创造了有史以来最优秀的投资纪录
——
伯克希尔公司
股票账面价值
以年均
20.3%
的复合收益率创造投资神话
,
每股股票价格从
19
美元升至
84487
美元。
芒格先生目前仍然活跃在全球投资圈中,
他
一周读二十本书,
“我有许多书,什么类型的书都看。我读了许多传记,一些历史方面书籍,我几乎不读小说。”
今年5月
5
日,
伯克希尔
·
哈撒韦公司
一年一度的股东大会如约召开,两位老人在长达5个小时的问答中,没有上过一次厕所,台上妙语连珠,台下观众笑声不断。
(查理·芒格先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南昌大学校长
潘际銮
先生出
生于
1927
年
12
月
24
日,
他是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在焊接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科研成果的经济价值早已高达千亿,但是这位
将近
90
岁的老派院士至今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
(潘际銮先生)
已经年过
90
的清华院士
黄克智
教授,目前还在上班
、
带研究生,参加创新的科研项目,还坚持每天早晨打一场网球,还能骑着电动车,在清华园里到处活动。工作
70
余年来,黄教授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培养的研究生超过了
100
名(他们当中已有
5
名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获得三次百优博士论文导师奖;
2004
年还获得清华大学颁发的
“
首届突出贡献奖
”······
这些成就都是黄教授
50
岁以后获得的。
(黄克智教授)
96
岁高龄的
吴孟超
院士创造了中国医学界乃至是世界医学肝胆外科领域的无数个第一;翻译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脏外科入门专著;制作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的铸型标本;创造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完成世界上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切除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完成世界上第一例在腹腔镜下直接摘除肝脏肿瘤的手术
……
直到现在,吴院士依旧保持着每周门诊、每年约
200
台手术的惊人工作量。
(吴孟超院士)
张之洞的曾外孙
金久隆
先生,在年近90岁时,为自己设置了早上
7
:
30
的闹钟,之后他先躺在床上收邮件、刷朋友圈,然后起床后去上班。“
大好的时光,我总是舍不得睡着
!”作为一名律师,他对生活对工作有着难以言说的热情。他仍然在国内国外飞来飞去洽谈业务,为客户进行非诉讼协调。“工作就是养生嘛!”
老人说,每天早上睁开眼,发现自己还活着,便有着说不出的好心情。
(金久隆先生)
今年,90岁“超人”
李嘉诚
宣布退休。他说,退休后会如常上班,只是担任不同的工作范畴。据他透露,退休后将转任集团资深顾问。也就是说,李嘉诚12岁开始工作,至今已经工作
78
年了。
(李嘉诚先生)
作为经济学家、资深农村问题专家,
杜润生
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政策制定的核心人物之一,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之父”。杜老晚年长期在农业部农研中心工作,
2004
年北京非典期间,老爷子已经
90
岁了,不管什么情况都坚持要去上班,整个办公楼里只有他和一位年轻人,并且坚持处理文件。
(杜润生先生)
“石油大亨”约翰
·
洛克菲勒的孙子——
大卫
·
洛克菲勒
即使在90多岁的时候,也保持着会累坏年轻人的工作节奏。
2002
年,
87
岁的大卫
·
洛克菲勒成为洛克菲勒家族中第一个出版自传的人。当被问及为何要这么做,他用一贯低调的语气说道,“哦,我就是突然想到我这辈子还挺有趣的。”
洛克菲勒先生虽然已经仙逝,而他们留给世人的遗产除了大楼、慈善之外,更有“活到老,干到老”的一股豪情和一份激情永不褪灭的力量。
(大卫·洛克菲勒先生)
对于60后、
70
后的我们,
90
岁或许不是那么遥远,不过,如何保持长久的生活激情,在未来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活出精彩,却是值得深度思考的问题。
对于80后、
90
后们来说呢?
90
岁似乎遥不可及,因为那完全是爷爷辈们含饴弄孙的年龄,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如果怀抱一份再干
60
年的豪情,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呢?即便你从当下选择了未来奋斗的方向,遵循
10000
个小时的工作定律,人人都可以成为某一领域的资深专家。
美国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用“
Some people die at 25 and aren't buried until 75.
”(“死于
25
岁,葬于
75
岁”)来描述那些早早便失去了奋斗的激情、在忙碌的生活中迷失自我的人。这里所谓的“死”是激情褪去、梦想幻灭、失去前行勇气,指精神的死去,成了“行尸走肉”。
我们终将走向死亡,是选择在已有的成就上“睡大觉”?还是选择时时归零,以一个懵懂孩子的心态重新出发,再次寻找生命赋予我们的新田野?我想,这是在物欲横流、泥沙俱下的时代,这些过了
90
岁却仍然选择奋战和折腾的“
90
后”们给我们最生动的一堂课了。
毛大庆
,城市规划
与区域经济学博士,优客工场创始人、董事长,优享创智创始人。中国科协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
2015年
3
月,创办优客工场,目前在全球
30
座城市布局了超过
160
个场地。优客工场以构建国际一流的共享空间为目标,旨在打造为创新创业企业服务的加速器、科技成果转化及孵化平台,最终成为一个覆盖全产业链的商业社交平台。
著有《城市人居生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永不可及的美好》、《无处安放的童年》、《一口气读懂新加坡》,译著《奔跑的力量》、《朝圣波士顿马拉松》、《鞋狗》、《为谁留的空椅子》《凿开公司间的隔栅》等。
爱好马拉松运动,截止2018年
6
月,已经完成全程马拉松
85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