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老子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弘扬中华道家文化,替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OSC开源社区  ·  贡献顶级开源软件,华为心法集结成书! ·  昨天  
51CTO官微  ·  DeepSeek爆火!我们整理了80余页宝典 ... ·  3 天前  
程序员的那些事  ·  字节“代码抄袭案”败诉,判赔 8267 万! ·  2 天前  
码农翻身  ·  DeepSeek+豆包+通义+BetterY ... ·  2 天前  
OSC开源社区  ·  DS豆包通义BTY王炸组合,我做了个元宵AI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老子道德经

一个人越来越好的迹象:寡

老子道德经  · 公众号  ·  · 2024-12-05 06:00

正文


修身

少则得,多则惑...

点上方绿标收听主播诵读美文

作者:逍遥子
来源:老子道德经(ID:LZDDJ-1)

《易经》中有言:“夫少者,多之所贵也。”
凡事以少为贵。万物如此,人生亦如此。
人生在世,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
学会给自己的生活做减法,才会活得轻松、自在。

寡言养气

中医讲:“多言则气乏”。
说话多、声音响会耗费人体的气。
可见,寡言少语对于养人之静气有多么重要。
静气是一个人从心底生出的从容和泰然,人前显的是涵养,给自己留下的是豁达。
东汉刘秀打天下的时候,手下有文武双全的冯异为其出生入死,功助卓著却从不居功自傲,为人谦逊低调。
每当战斗结束后,将领们总是坐在一起,高谈阔论,论功谈赏,而冯异则常常独自避坐于大树之下,静静地思考着战斗的经验得失。
久而久之,将士们知道他淡泊名利的特点,便戏称他为“大树将军”。
纵然他才华出众,但却不曾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的特长,反而让刘秀记住了他。
后来,他明确向刘秀表明了支持其称帝的想法,成为了刘秀的心腹,也成就了自己的霸业。
冯异的行为正体现了,一个能安之若素、适时寡言的人,往往是最后的人生赢家。

反观不少能言善辩的人,在与人对谈时总喜欢居高临下,持口舌之利,这样的人迟早吃大亏。
古人常说:“智者寡言,愚人善辩。”
寡言,不仅是一种养生,更是一种领悟,一种智慧。
人到中年,学会少说多听,在寡言中沉淀自己的心。
当心静下来便能生出智慧,人也算活得通透。

寡事养神

《管子》载:“寡事成功,谓之知用。”
这条经典名句很有现实意义。今天,人们可以做的事情丰富多彩,但做成功的事情很难。
所以,管子建议,要想用力少而办成事,关键在于“心不动”。
何谓“心不动”?就是能够专注于自己手中的事。
从古至今,名留青史,为人称颂的,无一不是一生只做好一件事情。
西汉的开国功臣韩信,少年时就毅然选择了在兵法战策上深入学习,深信将来定会干出一番大事。
当时天下战乱纷纷,韩信把当时广泛流传的兵书都阅读过,满脑子都是兵书战策,连胯下之辱都不在乎。
为了总结前辈赵括纸上谈兵的失败教训,他更是常常爬在地上细心观察蚂蚁群的出入行动,领悟出各种情形下的排兵布阵方案。
这才有了韩信的“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战术取得胜利。
即使在后来离楚归汉后,做了个粮仓管理员。虽是小官,但韩信却认认真真做事,将粮仓管理得井井有条。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韩信从后勤这块也学到不少书本里没有的实践知识,为日后领兵打仗取得胜利奠定基础。
一个能成事的人,往往能专注在少数几件事,而不仅仅是每天把日程安排得满满的。
只有明确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才不会给生活徒增烦恼。

寡思养精

古人云:“世上本无忧,庸人自扰之。”
一个人,如果心中时常忧虑着很多杂事,那么很容易感到心累。
最后,甚至会导致还没有开始做,心力就浪费了一大半。
所谓“忧伤肺,思伤脾”,要想怡神养心,秘诀在于寡思善忘。
有人曾向苏轼请求写一幅字,内容是养生长寿的古方。
苏轼微笑着说:“这好办,今天就赠给你这四味药。”
随即,他拿出宣纸,写下:
一曰无事以当贵
二曰早寝当以富
三曰安步以当车
四曰晚食以当肉
其中,第一味药“无事以当贵”,就是在告诫人们,遇事要看得开、放得下,身心才会舒适自在。
杨绛先生在丈夫钱钟书和女儿钱瑗相继去世后,不仅要承受亲人离世的悲痛,还有抵御外界对于钱钟书名气的利用。
换作一般人,很可能早就被拖垮了,但是杨绛先生却能收回全部的心神到读书写作中。
她走过105个漫长而动荡的岁月,以「从容于表,淡然于心,豁达于情,优雅于骨」的人生姿态惊艳了世人。
很喜欢一句诗,“任凭窗外风吹雨打,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每个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低谷,此时倘若一个人还能把心沉下去,脚踏实地的做好手头的事,一定会有所成就。
纵使生活有千难万难,不如一笑而过,难得糊涂。

寡欲养心

孟子说:“养心莫过于寡欲。”
学会知足常乐,是最好的养心之法。
其实,这世上人人都想要声色名利,但是贪得无厌就会招致烦恼。
有道是,人心不足蛇吞象。过度的欲望,只会让人沉沦于无底深渊。
古代有一个僧人,从树林中惊惶失措地跑出来,恰好看到他的两个好朋友在林边散步,便气喘吁吁地大喊道:“我刚刚在树林中挖出了一堆黄金!它们会吃人!太可怕了!”
两个人听了很震惊,连忙问僧人:“真的吗?你在哪里挖出来的黄金?快告诉我们吧。”
僧人索性就告诉他们黄金在哪里,他的两个朋友果真找到那个地方,发现僧人所说不假。
于是,一个人嘲笑僧人很傻,另一个人说:“我们怎么把这些黄金拿回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