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华产业
清华控股源自清华,以“科技+金融”双轮驱动,致力于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创新型企业孵化、投资、运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旗下产业涵盖多元化综合性科技实业孵化器、科技产业、创新服务、科技金融、创意产业、现代教育产业集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清华产业

紫光集团、学堂在线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

清华产业  · 公众号  ·  · 2018-11-09 16:4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紫光聚焦“芯云”创新  夯实智能产业基础

2018年11月7日,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开幕,清华控股成员企业紫光集团以“从芯到云,创新铸就梦想”为主题,携“芯”“云”最新技术和重点应用成果参加了同期举办的“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参观考察紫光展台,紫光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赵伟国等接待。

在本届博览会上,紫光带来了32层三维闪存芯片、内含首个中国“存储芯”的紫光指纹安全U盘、全新三维闪存架构Xtacking™技术、支持AI应用的移动芯片平台SC9863,以及“数字大脑”、“工业互联网”等典型云服务和解决方案,给与会嘉宾留下了深刻印象。

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介绍紫光集团在芯片领域取得的成就

芯片是智能产业的源头

作为中国大型综合性集成电路领军企业,紫光集团聚焦芯片设计与制造,以移动芯片设计为突破口,以存储芯片制造为纵深,关联云计算和整个网络产业生态,打造出了紫光特色的“ 从芯到云”产业链条。目前,紫光芯片产品涵盖手机基带、WIFI、PA等各种手机SOC,以及身份证、金融卡、SIM卡等各种智能卡,FPGA,专用CPU,特种DRAM,物联网等芯片,这些芯片在2017年供货量超过30亿颗。

在芯片设计领域,紫光是全球第三大手机芯片设计公司。本届博览会上,紫光展出了中国首款拥有自主嵌入式CPU关键技术的手机芯片平台SC9850KH,以及首款支持人工智能应用的8核芯片平台SC9863。未来,紫光还将抓住5G的历史机遇,计划在2019年推出5G芯片,实现5G芯片的商用;预计2020年会进一步推出5G单芯片,同时完成全面产品布局。

在芯片制造领域,2018年8月,紫光旗下长江存储公布了开创性的Xtacking™三维闪存技术模型,被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是中国闪存结构上的重大突破;长江存储研发成功的32层三维闪存芯片,将在2018年第四季度开始量产,内含该芯片的64Gb紫光指纹安全U盘也已问世。紫光正推进武汉、南京、成都的存储芯片(3D NAND)制造基地建设。据悉,应用了Xtacking™技术的长江存储64层的三维闪存芯片,也在同步研发中,计划于2019年量产。

紫光集团展台

云网助力行业升级

从芯到云,云产业是紫光集团芯云战略的另一个核心。紫光正发力云网,并取得迅猛发展,落地工业互联网、政务云、金融云等智能云方案。在企业级IT服务细分领域,紫光集团排名中国第一、世界第二,是中国最佳私有云/混合云方案提供商,在企业网市场、网络管理平台、SDN软件、国产虚拟化等领域占据中国第一的市场份额,并在超融合、云管理平台等领域保持国内市场领先。

本届博览会上,紫光展示了旗下新华三自主研发的IT基础架构,包括云化集群路由器H3C CR19000以及超融合系统H3C UIS 6.0等设备。这些产品设备,销往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线运营设备共超过5000万台,服务于全球客户。

紫光股份董事长兼新华三集团首席执行官于英涛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介绍紫光集团的云网产品


紫光还展出了 “数字大脑”、“政务云”和“工业互联网”等基于紫光集团云网能力的解决方案。紫光云提供12大类、267项云服务,专注企业级公有云服务;华三云提供全栈服务、生态赋能百行百业,在政务云领域共承建了国家政务云和13个国家部委级、19个省级、300多个地市级政务云。紫光云加华三云,形成了双剑合璧的企业云全覆盖。

在万物互联的数字时代,紫光集团聚焦“芯云”技术创新,正推动智能产业深入发展,助力百行百业转型升级。紫光集团致力于成为世界级的“从芯到云”高科技产业集团目标不会变,将不断攀登科技研发和应用的高峰,夯实人工智能等IT技术的产业基础,为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作出贡献。

学堂在线再次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

以智慧教学推动教育变革


作为中国首家慕课平台和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的研究交流和成果应用平台,清华控股成员企业慕华教育旗下学堂在线再次受邀参展了本届博览会。博览会开幕当日,学堂在线展示的智慧教学生态解决方案引发国内外嘉宾、媒体和参观者的极大关注。

学堂在线展台

智慧教学生态解决方案将网络课堂与实体课堂的用户、数据、场景全方位打通,是新时代教育教学的伟大变革。方案包括课堂智慧教学平台“雨课堂”、校内网络教学平台“学堂云”、在线课程运行平台“学堂在线”以及课程国际化推广平台,可以为高校提供从辅助课堂教学,到SPOC教学,到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运行,再到课程和学位国际化的全方位、全流程服务。各级高校还可以把国内外优质课程资源无缝对接到校内SPOC和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构建一个连接校内校外、融合线上线下、贯穿课内课外的新型教学生态。

学堂在线智慧教学生态解决方案

“雨课堂”是一款完美融合PPT和微信的智慧教学工具,由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和学堂在线共同推出,是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雨课堂降低了混合式教学的门槛,助力高校轻松开展教学改革。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曾评价“雨课堂”让手机从“低头的工具”变成了“抬头的利器”。截至2018年10月,雨课堂有效教学师生超过580万,覆盖64万个教学班级,正在带领全国高校跑步进入“智慧教学”时代。

“学堂云”定位为智能型校内网络教学平台。一方面,学堂云和雨课堂无缝对接,可以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并同步雨课堂产生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数据。另一方面,校内教师可以通过学堂云平台进行各种类型在线课程的设计、建设、管理与运行,构建校内教学资源库。同时,学堂云可以有选择地将学堂在线上运行的200余门优质国内课程与国际课程以学分课的形式引入到校内平台,纳入校内教育教学计划,缓解部分课程资源与师资不足的问题。

“学堂在线”是一个服务全社会的公共平台,是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运行的主要平台之一,为全国高校提供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运行与推广的全流程服务,还可为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构建区域和行业课程联盟。在此基础之上,学堂在线还为中国高校提供从课程制作到运营推广的国际化服务支持,帮助中国高校的特色专业走向世界。目前,学堂在线注册用户超过1500万,运行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以及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国内外一流大学的超过1900门优质课程,覆盖13大学科门类。同时,已经将89门国内高校课程成功输送到国际平台,帮助中国高校走出去,推广中国高校品牌专业和课程,宣传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近年来,信息网络技术加速创新,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对教育而言,信息化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受益面,促进了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的革新,给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未来,学堂在线将以“创新教育,改变世界”为使命,潜心探索智慧教学,持续推动教育变革,为全球互联网教育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