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娱乐资本论
这里是“娱乐资本论”。我们关注文化与资本的基情碰撞,娱乐界大佬的投资秘辛,文化传媒股的炒作密码。 “娱乐资本论”由财经人士郑道森和文娱人士吴立湘共同运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历史与秩序  ·  曾经迷倒全球的意大利性感女神 ·  昨天  
犀牛娱乐  ·  今年春节档的反弹意义重大 ·  昨天  
Supreme情报网  ·  杀疯了!Kanye老婆「全身透视」闯进格莱美 ... ·  2 天前  
Supreme情报网  ·  杀疯了!Kanye老婆「全身透视」闯进格莱美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娱乐资本论

Mr迷瞪:在B站要做社区店,今年目标20亿|对话百大

娱乐资本论  · 公众号  · 娱乐  · 2023-02-21 23:55

正文

作者|李钟豪
若翻看2022年新晋百大UP主Mr迷瞪的早期内容,可以发现这个如今已经成为B站直播带货标杆的频道,最初并非专注家装赛道,而是在几次尝试获得正反馈后,才确认这块内容触及了观众的核心痛点,这是不少创作者从通类转型垂类的普遍逻辑。
但谈及在B站完成商业化的过程,他也坦言自己经历过“比较痛苦的过程”和“被迫的选择”。众所周知,B站用户对“为爱发电”的认可度极高,而对于商业化内容的接受过程是漫长而困难的,但迷瞪的解法是:接受现实,并用服务培育新的种子用户。
他认为,B站的独特性在于社区氛围,以做线下百货的经验来看,一个城市里会有购物中心、百货商场,也必然会有大大小小的社区小店,在后者的经营上,“店主(主播)”与“邻居(消费者/观众)”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关系,信任和口碑,关乎社区店的生死。

 以下为对话实录:
谈百大:
有点意外,今年GMV目标20亿
营销娱子酱:恭喜您获选百大UP主,能否谈谈获得百大之后的感想?
Mr迷瞪:其实是有点意外的,在我们的规划里,其实是想在2023年争取一下百大。
主要是作为一个垂直领域的UP主,家装在B站破圈之前实际上就是一个小类目,尽管有各种品牌和创作者进来,但它还是一个相对冷门和边缘的品类,而且B站是个以年轻人为主的平台。而意外的原因在于,我们觉得自己今年的影响力还是不够大,现在粉丝量级也就在130万左右。
营销娱子酱:除了意外呢?
Mr迷瞪:这也是一份责任,我们的业务涉及到直播带货,要卖的产品会更多地暴露在公众舆论中,所以一言一行都要特别注意。
营销娱子酱:这个频道最早做的是泛知识内容,为什么最终专注于家居垂类?
Mr迷瞪:其实我们原来做的是线下百货业态,前几天开会复盘聊品类拓展,像快消、酒水、家电,甚至黄金和服饰,才是我们的专业领域,装修反倒是我们最不专业的领域。
但是做购物中心经常涉及到开店。这个过程中从整体规划到动线和装修,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为项目总,这些事都要懂,所以也相对普通人更了解一些,但因为最近两三年所有的心力都在这里,再加上和各个品类和品牌的专家交流,才得到了更多原来大家不太愿意公开分享的信息。
关于转型的问题,最近也在和B站的同事一起复盘,其实这条路不是我自己选的,而是观众选的。在尝试方向和品类的过程中,装修类的内容带来了爆发式增长,播放量从两三百,突然涨到十来万,做了几期之后,观众开始有选择性地去要求你不要再做其他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也满足了他们的需要。
事后分析,装修行业不透明性比较大,这让它成为全网年轻人核心痛点比较多的一个类目。
营销娱子酱:家居房产至今属于B站生活区的一个子类目,外界对生活区的印象是强娱乐性,家装的硬知识内容并不容易吃到流量,为什么坚持以B站为大本营做内容?
Mr迷瞪:首先,我们认为做装修行业,三言两语说不清楚。
举个例子,乳胶漆算是整个赛道最基础的品类,但如果想2分钟把知识和我的观点讲清楚,论点和论据一定是不充足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为什么没有重点运营短视频平台,而且也确实水土不服。所以我们的内容更适合B站这样的中长视频平台。
此外,B站的用户属性决定了他们不只是想知道在A和B之间如何选择,同时还想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这是我们长期运营B站的核心关键。
关于流量获取,说实话这是我们的弱项。当然在分区里也有UP主做得很好,他们既有一定程度的专业性,同时又把趣味性做得很足,这样会让整体的流量表现非常好。但同时,我们也不是过分关注播放量和粉丝数的团队,而是更专注于精准用户,这也是我们的粉丝基本盘。
营销娱子酱:外界看来,2022年Mr迷瞪堪称B站直播带货的标杆,直播间的用户画像和频道原来的用户有哪些差异?
Mr迷瞪:其实我们也面临过比较痛苦的过程,而且这是一个被迫的选择。
我们第一场直播定在2022年3月26号,当时的粉丝量在67万左右,接下来大概半年时间几乎没涨粉,卡在70万上下。当时B站的用户对于直播带货实际上是不太熟悉的,但是当我们有了第一批种子用户之后,评论区的风向就转变了。大家开始问什么时候做团购,自己关心的产品有没有活动,已经基本见不到骂恰饭或者割韭菜的观点。
有人的地方,就有商业行为,卖东西本身并没有罪,但卖的东西没有性价比,或者说骗人卖假货,才叫割韭菜。只要我们能提供更好的服务,更优质的价格,同时还能让大家花更少的时间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商品,其实大家是支持的。
因此,我们后续很快从70万粉丝涨到100万,到现在超过130万,从用户画像来说,确实是在这个过程中掉了一些粉,但是因为消费过的用户得到了良好的购物体验,他们拉来的人更多。
微信团购群的变化能很好地体现这个过程,一般来说群的人数上限是200,剩下的需要群友再去拉人,但是我们发现产品和直播信息一发进来,群人数就会快速上涨,大家根本不介意你恰不恰饭,或者说买更便宜的好东西这件事本身,就是用户的核心诉求。
营销娱子酱:2023年在内容创作和直播带货两项业务上有哪些规划?有没有给自己设定目标?
Mr迷瞪:内容是UP主的根基。但去年我们的GMV从三四千万的量级,直接提升到了将近7个亿,有了20倍左右的增长,这就会导致在业务拓展和团队搭建方面其实是跟不上的,所以今年会是沉淀的过程,把时间解放出来踏踏实实做内容。
有一件事我一直很遗憾,在商业化非常强势的科技区,用户能很轻松地检索到CPU或者天梯图,但这种内容在家居类目是不存在的,所以我们今年想开始尝试把一些公众认知中的非标品“去玄学化”,用拆解的方法探索它的材料、数据,再形成天梯图,让用户一目了然地根据自己的诉求,选择自己最需要的商品。
拿床垫来说,它的核心关键就是软硬度,但感受又是因人而异的,胖一点的人一般对硬床垫的容忍度比较高,瘦的人一般会喜欢软床垫,腰、肩、胯的适配度都不一样,所以我们采购了一系列仪器,找到不同身材的测试样本,用“硬度值”的逻辑来做天梯图的排序。
但是,排序并不是从性价比维度出发,我们只提供客观的数值,至于哪个贵哪个便宜,或者是什么节点能买到更好的价格,大家尽可以去找,现在做了床垫的内容,未来马桶等一系列产品我们也都会做。
另外一块内容是关于我自己的精装房,当时搬进去的时候一点没动,但是现在住了两年的时间,发现了有一些特别不合理和特别影响使用体验的地方,所以想把精装房改造做成系列视频分享给大家,也是希望能帮到一些有老房改造或者精装房改造需求的观众。
至于粉丝量和播放量,我们不设目标,因为这不是我们最关注的。但是今年直播带货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去年一直在跑模式和供应链,今年会把GMV的目标定在20亿。
谈经营:
在B站要做社区店,服务和信任是核心
营销娱子酱:广泛来说,各大平台都有家居相关的内容,在B站做这件事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Mr迷瞪:我们认为平台主播发展基于粉丝粘性,让消费者不比价无脑冲是不对的,我们一直鼓励大家去比价,发现有更低价的渠道就发在群里告诉大家,这说明我们在谈价格上出了问题,这本身也是对我们的鞭策和激励。
B站更像一个社区,所有UP主都是看得见、摸得着、找得到的真人。
在一座城市里,一定会有购物中心,也同样会有社区的百货店。在这里消费的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居民,所以对于产品价格、口碑、售后的维护要求更高,在B站带货就像做这种社区店,因此我们和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联系,也与其他垂类电商平台、内容平台之间形成了护城河。
营销娱子酱:B站的用户偏年轻,你认为他们中的大多数到了关注家居、消费家居的时间段吗?未来这个垂类的内容在B站会越来越有市场吗?
Mr迷瞪:其实我当时做账号的时候面临着一个选择,要么做抖音,要么是做B站。我的判断是:
年轻人在哪,未来就在哪。
目前B站的日活在9000万左右,可以把他们看作B站的核心用户。而平均每个人10年左右有一次装修需求,理论上每年在B站有装修需求的人数应该在900万。目前我们先服务B站,上限大致在400到500万人,这就是我们设计20亿GMV的基础。
2022年我们卖了7个亿,其实只服务了不到4万人,但我们的客单价在2万左右,而且复购率非常高,如果想做20亿,只有一个目标——服务10万人,但10万人在B站仍然是非常小的盘子。
我们评估过,B站对于装修和家居有需求的这批用户,大概会在4到5年之后达到10%的全社会平均值,而且这是一个每年都有10%的不断滚动的人群池,选择B站,春天会在3到5年内到来,现在只是刚刚开始。
营销娱子酱:从您的视角来看,B站的用户对于家居品类最关心的内容是什么?如果用三个关键词来总结呢?
Mr迷瞪:其实我们不能完全代表B站的家居品类。UP主的风格都不一样,有一些走使用体验路线,有些人做的是生活小妙招、小常识,还有一些种草向的。
我们更多地是从理性的角度出发做内容,所以我们的用户最在意的可以总结为“剥离过度营销后产品的本质”,所以我们私域群里接近20万人最常提及的几个词就是:性价比、智商税、颜值好。
营销娱子酱:您与大量的品牌方都有接触,家居行业传统的广告营销模式是怎样的?如今新平台的出现对这个行业产生了哪些影响?
Mr迷瞪:我一直认为家居行业是线上化进程比较慢的行业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最慢的。
目前大部分品牌的主要销量还在线下,而线下流量竞争本身就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品牌方一般靠海量铺电视、赞助、综艺广告,以及其他线下广告位,随着新媒体的精准流量兴起,确实对这种传统模式冲击挺大。
不过说到底,虽然这些传统的家居品牌也在转型,但是他们的动作会比较慢,因为还没痛入骨髓。
营销娱子酱:具体到B站,品牌方对B站的认知是怎样的?换句话来说,品牌方是否有投放B站的意愿?
Mr迷瞪:其实我们合作的品牌方大部分都来自传统行业,他们很多高层其实年龄比较大,大多数在四五十岁以上,在我们合作之前,他们根本就不知道B站是什么,自己也不会用,所以压根就没在这方面有过预算,也没有这方面的打算。
但是我们开始合作之后,品牌方逐渐意识到B站的价值和它的种草、转化能力,所以去年开始投入更多预算。
在B站,我们既做UP主内容也做销售转化,同时比较了解创作者生态,所以我们做了一家广告公司在帮这些品牌做B站的广告投放,进而能帮品牌方算好投入和转化的账,这就能做到品效合一,这也是在资本寒冬和市场寒冬的情况下,大家最追求的事情。
营销娱子酱:新媒体、自媒体兴起后,很多工厂店涌现出来,“平替”概念很火,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Mr迷瞪:其实我们非常容易找到平替,但一直没有做,这里的核心顾虑在于,不常做C端生意的工厂售前、客服、物流、售后服务是很差的。耐消品只要有一个问题,就够用户闹心好几天,所以我们认为卖这种货对于口碑是一种损耗。
因此,哪怕我们知道品牌产品是哪家工厂代工的,我们也去也不去碰工厂,除非是这家工厂自己有较强做C端的意愿,想形成自己的品牌体系。
此外,小厂的违约成本很低,对于大品牌和上市公司,它标称的材料、数据基本都是可以验证的,因为违约的成本太高了,一次失误可能品牌就没有了,但是小厂无所谓。我们质检产品的时候,不拆开是看不出问题的,但我们做不到每个批次都一一拆检,所以一旦出现问题,对我们的口碑也会形成毁灭性打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