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21世纪经济报道
21君陪你度过经济、投资里的漫长岁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21世纪经济报道

为给儿子买房,七旬老太寒夜街头卖菜,路人潸然,儿子无奈落泪

21世纪经济报道  · 公众号  · 财经  · 2016-11-28 17:3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上方 蓝字 ,关注21君~

走进经济生活里的一切


为了给儿子买房子,年近七旬老太深夜在路边摆摊卖菜。


滚烫的母爱让人动容。

高高的房价却很冰冷。


对于王老太来说,房子每平米的价钱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而是与实实在在卖菜得来的钱划上等号。


对于许多有刚需的人来说,房价高的遥不可及。他们只能用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积攒着。


一分一毫,都弥足珍贵。


夜已深,她为什么还在街头卖菜?


老太太正坐在那里,面前地面上,摆放着南瓜、地瓜、山楂、花椒、苦菜等山货,旁边还有塑料水壶、扁担等杂物。


“天这么晚了,她为什么还在街头卖菜?”


“您老在这里冷吧?吃过饭了吗?”记者问道。“不冷,吃过了。”说着,老人拿起旁边的塑料袋解开,里面露出一个还没有吃的馒头。记者用手摸了摸,馒头已经冰凉了。“我吃个馒头喝点水就行,没有事。”老人笑着说。


老人的晚饭就是一个馒头加白开水


两个小伙子在摊位前停下,记者闪到一边,老人赶紧介绍说,她的南瓜、苦菜都是在自家山地里当天新摘的,没有污染,苦菜凉拌着吃或放稀饭里都行。两个小伙子看了看,买了一个南瓜离开。


“大娘,您家是哪里的?这么晚了还在这里摆摊?听说您近来一直摆摊到深夜,您的孩子知道吗?”趁没有顾客的工夫,记者接着询问。


她不顾疲劳和寒冷,连续近一个月,几乎天天熬到深夜还在济南街头售卖。


“我家是南部山区西营镇夏家村的,我叫王桂英(音),马上就70岁了。 我熬夜卖菜,是为了攒钱给在威海工作的儿子买房子。儿子今年37岁了,还没有买房子,急得了不得。 ”老人打开了话匣子。



滚烫的母爱让人感动


原来,王桂英老人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女儿出嫁了,忙于自己家的事;儿子大学毕业在威海工作,找了个当地的媳妇,但一直未能买的起房,与妻子一起带着4岁的儿子常年租房生活。


“儿子娶媳妇的时候连电视机都买不起,他工资不高,俺看着着急”,一口山东话的王老太念叨着。 “听说,在威海买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都得八九十万呀。我儿子挣得很少,一个月才2千来块钱,我挂着他呀,咱不能让儿媳妇对儿子有意见呀。”


“您岁数很大了,为了儿子这样辛苦,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身体,晚上最好不要摆摊太晚了。”记者劝解老人。“不打事,我带的衣服多。”说着,老人又把一件大棉袄套在外面穿上。


“这位老大娘在这里摆摊应该有一个月了,我多次夜里很晚路过这里,还看到她在这坐着。”骑着车子路过的市民郭万年说。


“我观察到,这个老太太和别人不太一样,虽然很艰苦,但她对生活很乐观很豁达,让人很感动。 因此,附近的不少人都来买她的菜,我也买过几回了。”郭万年说。


她那一份滚烫的母爱,以及面对生活的坚韧和豁达,深深地感动了路过的市民。 许多人驻足购买她的蔬菜,或发朋友圈为她促销,用自己的一份爱心为这位可敬的母亲点赞。



2块钱租个铺位住一夜


“大娘,您为什么不在白天出摊,非要在晚上熬夜卖菜呢?”记者忍不住说出自己的疑问。


“不是白天不摆,是白天卖不完,才在夜里接着卖,晚上虽然人少,还是有人买。” 原来,王桂英老人每天一早6点50分左右,就坐公交车回家,到家后和老伴一起到山地里摘菜。收拾妥当后,她再坐公交车返回七里堡。由于去郊区的公交车班次比较少,有时一等要等很久。一般下午1点才到市区,下了公交车,她再担着重约100斤的挑子,先去七里堡蔬菜市场卖菜。


一般白天菜都卖不完,她再到路边摆夜摊接着卖。第二天,不管卖完卖不完,她都要再坐公交车回家去摘新菜。


“有时,我夜里到蔬菜市场花2块钱租个铺位住一夜,有时就直接在街头坐一夜。这里,到夜里12点就上人了,起早拉蔬菜的人都来了,我不害怕。”王桂英老人笑呵呵地说。街头的寒意在老人的微笑中融化。


王桂英老人说,儿子回来的时候,她会把积攒的几千元交给儿子,希望儿子早日买上自己的房子,言语间透着一股自足和自豪。


王老太太在交叉路口守着还没卖完的菜


深夜12点,大街上已鲜有行人,王老太开始收摊回家。 为了省来回车费,她在附近一处未正式对外营业的临街商铺里过夜。


记者注意到,临走前她带了一只废旧塑料桶离开,“一块钱一斤,还能卖几个钱呢。”当夜,泉城的气温已跌破零度。


收了摊,王老太太选择在附近能躲风的地方过夜,一早再回家。



王老太的家:几乎没什么像样的家具


次日,记者来到王老太所居住的济南市历城区夏家村,这里位于济南南部旅游区附近的村落,距离市区大约15公里,交通方便,村口有固定公交线路通往市区。王老太经常搭乘这条线来往市区做买卖。


王老太的家是一栋两层的普通砖混楼房,整个建筑占地约200平米,从外表看与其他村民的住宅并无二致。


王老太的家


王老太的丈夫夏老汉正在屋里吃饭,他告诉记者,“她今早回来拿了一些红薯和鸡蛋又返回城区摆摊了”。


进屋后记者观察到空旷的房间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 地上散落着等待销售的红薯、核桃、南瓜等,冰箱里存放的也是待售的韭菜和花菜。这台冰箱是家中唯一的家用电器。


王老太太和夏老汉的家里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


王老太太表示,自己的儿子儿媳都非常孝顺,儿子看到报道后打来电话不让她出去卖菜,但她只想靠自己的力量帮帮儿子,能帮一点是一点。



儿子:流泪看完新闻


记者联系上王老太的儿子夏继贵, “流着泪看完我妈的新闻” ,他在电话里告诉记者。


夏继贵大学毕业后在外打工四处碰壁,现在在威海市找到一份网络维护的工作。他和妻子带着4岁的孩子, 两人加起来每月有4000多元的收入,但除去房租和日常开销后便所剩无几。


在网络上看到老母亲寒风中买菜的新闻,夏继贵说“这几天心里很不好受,但这对我也是一种动力”,他渴望能在威海拥有一间小面积的住房,但目前当地60平米最低也要40多万的房价让他难以承受。


“我没想到买房给她带来这么大压力” ,他懊悔自己曾向母亲流露出买房安家的想法,但也坦承“现在真是一分钱也攒不下”。


电话那头,夏继贵有些无奈。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jjbd21)综合自齐鲁晚报、澎湃新闻



21君

小伙伴们,你所在地区的房价如何呢?


本期编辑 刘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早安晚安心语  ·  自己的难处,只有自己最懂
8 年前
考研研学姐  ·  研学姐免费直播课等风等雨也等你
7 年前
乐趣微生活  ·  美女你想多了!笑喷【NO3】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