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RMB交易与研究
人民币交易与研究论坛由海内外从事交易、研究、监管的各方人士组成,旨在搭建市场参与者与政策监管层的交流平台、传递市场一线声音、以市场化力量推动中国金融市场进步及人民币国际化水到渠成。目前,平台已是中国最大的FICC领域深度信息提供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数据宝  ·  A500,火爆!吸金近1150亿元 ·  3 天前  
首席商业评论  ·  宠物,正在成为家里的“娃” ·  4 天前  
第一财经  ·  京东、盒马、美团,“三国杀”硝烟再起! ·  5 天前  
数据宝  ·  揭秘涨停 | 机器人概念股掀涨停潮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RMB交易与研究

货币哥出品二 | 对货币问题的误解,往往是不熟悉会计复式记账

RMB交易与研究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12-09 00:00

正文




这是本刊连续推出的货币哥系列文章《货币那些事儿》第二篇


货币哥是一位神秘的银行从业者,他将从最基础的货币是什么说起,带您共同探索货币世界的真谛。


要想弄明白现代信用货币基本原理,需要掌握一些“基本功夫”,以及持续不断的学习思考。其中有一条很关键,那就是要懂会计常识,尤其是懂会计复式记账原理。

 

现实中不少有关货币问题的误区,往往都是源于不熟悉现代信用货币的会计复式记账,或者说,是被传统的“实物货币观”和“收支思维”所影响。

 

何为“实物货币观”和“收支思维”?


在商品本位货币时代,人们都习惯于货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日常在不同主体之间流转。例如,甲把货币付给了乙,则货币就离开甲转移到了乙,甲支出、乙收入。如果引入钱庄作为居间中介,甲把货币交存到钱庄,货币就离开甲转移到了钱庄,钱庄再把货币借给乙,货币又离开钱庄转移到了乙。这个过程中,货币的持有主体换了三次,但货币数量还是那么多。用会计语言来说,以上每笔业务都属于收支单式记账。

 

有意思的是,这种观点和思维的惯性巨大,直到21世纪的今天,不少人仍据此看待现代信用货币。

 

现代信用货币不同于商品本位货币,其重要特征之一,是实物货币(如纸钞和硬币)占比非常低,货币的绝大部分即存款货币,乃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通过电子化手段,在银行报表上进行“纯记账”。这是因为在现代信用货币时代,根据相关法律和制度,所有行业单位和个人的存款账户,都必须开设在中央银行或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流转自然也就会体现于银行存款账户。所谓“纯记账”,用的就是复式记账方法。

 

据考证,复式记账最早起源于中世纪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其后逐步取代单式记账,成为会计体系的重要根基。针对每项经济业务,复式记账都要求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即作双重记录,故称之为“复式”);各账户之间客观上存在对应关系,对账户记录的结果可以进行试算平衡。

 

复式记账让会计成为一项精准的工作。统计工作经常会有错误或遗漏,而会计通常不会有,因为复式记账的核心在于平衡,即任何一笔业务的记账都讲究“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不妨举例说明。假设央行向社会投放现金,具体是通过购买商业银行所持国债来操作(央行不会真的“开着直升机撒钞票”)。在会计处理上,央行资产方借记国债(增加),同时负债方等额贷记现金发行(增加);对于出售国债的商业银行,资产方借记库存现金(增加),同时资产方等额贷记国债(减少)。接下来,客户从自己的银行存款账户中提取现金,则商业银行负债方借记客户存款(减少),同时资产方等额贷记库存现金(减少),这意味着,一笔流通中的现金(M0)货币就此产生了。操作前后,央行报表和商业银行报表相关项目虽然发生变化,但均保持记账平衡。

 

当然,如果客户从银行取现出来以后,把现金借给他的朋友使用,或者包红包给亲戚庆贺喜事,这种行为仍属于货币实物的转移,与银行业务完全无关,不会涉及银行的记账操作。对此,我们可以遵循“收支思维”来看待。但正如前所述,流通中的现金(M0)在现代信用货币总量中的占比很低,对货币运行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再举一例。假如甲向乙转一笔钱,通常来说,甲不会专门跑到银行去取现再交给乙(特别是跨地域的情况下)。常见的做法是,甲通过银行的物理渠道(如网点)或电子渠道(如手机银行),从自己的存款账户中转一笔钱到乙的银行账户中。如果甲、乙的存款账户开设在同一家银行,该银行内部进行记账处理即可;如果跨行,要涉及经由央行的资金清算,则甲的存款账户银行负债方借记客户存款(减少),同时资产方等额贷记存放央行或同业款项(减少),相应地,乙的存款账户银行资产方借记存放央行款项(增加),同时负债方等额贷记客户存款(增加)。同样,操作前后,银行报表相关项目虽然发生变化,但均保持记账平衡。

 

请注意,与流通中的现金流转仍可遵循“收支思维”不同,现代信用货币的绝对主体 —— 存款货币的流转,包括产生、转移、增加、消失,始终都是通过复式记账,在银行的存款账户中予以体现。

 

流通中的现金也会有回归银行的时候。当你将一笔现金存入银行时,对你而言是少了现金、多了银行存款,你与银行之间建立起债权债务关系,你是银行的债权人,银行是你的债务人;而对于收到存入现金的银行而言,则是一方面资产端多了库存现金,另一方面负债端多了客户存款。只要你不从存款账户提取现金和对外转账,无论该银行在开展其他什么业务,你的存款就永远不会离开、金额也不会减少(不考虑银行破产),相反还会因为银行向你支付利息而不断增加。

 

基于债权债务关系,有人索性将现代信用货币称作是“债务货币”。其中,现金货币对应的是中央银行与社会上各类非银单位、个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存款货币对应的是商业银行与社会上各类非银单位、个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总结一下,在现代信用货币时代,银行体系向社会投放形成现金货币(M0),以及存款货币的产生、转移、增减、消失等,都是通过中央银行会计和商业银行会计的复式记账操作来进行的。切不能脱离这个客观事实,按照“实物货币观”和“收支思维”来理解和研讨货币。只有一类例外,即M0在银行体系之外各类单位、个人之间的流转,因为这与银行体系和银行记账完全没有关系。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