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至作楚囚相对!
《世说新语•言语》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籍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译文】
到江南避难的那些人,每逢风和日丽的日子,总是互相邀约到新亭去,坐在草地上喝酒作乐。一次,武城侯周顗在饮宴的中途,叹着气说:“这里的风景和中原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山河不一样了!”大家都你看我,我看你,凄然泪下。只有丞相王导脸色变得很不高兴,说道:“大家应该为朝廷齐心合力,收复中原,哪里至于像囚犯似的相对流泪呢!”
南渡长江后,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他挤上了一条平生从未乘坐过的流民渡船,船上有两个人同划一支木桨,摆渡在拥堵的河道上,那是王导和周伯仁。
王导感觉到飞溅而来的湍急河水,河道焦噪得嘈嘈切切,船舫外的空气吸起来腥腥鲜鲜的,渡船似乎想竭尽全力地与它相融合,也竭尽全力地与河道相融汇贯通,他们就在这浮沉不定的船舫和纵横交错的水路上缓缓地划行,就连船尾处藕花折断的声响都十分悲酷,王导不忍松开手弃伯仁于不顾。
残叶败藕中突然有一条鱼“腾”地跃出水面,王导相信,那是上苍赐予渡江诸中原世家大族的一条龙。
01 走近新亭,交通要道、子玠墓与菊花台。
新亭位于今南京市雨花台区软件大道一带,是六朝时期国都建康南部重要的军事堡垒,是为建康宫城的南北门户,地处都城西南交通要道,濒临长江,位置险要。
当今,这里也是一处风景名胜,风光奇特,有本篇中“新亭对泣”的典故流传后世。
唐代许嵩:
葬新亭东,今在县南十里。
所葬之人指卫玠。
新亭在墓西,卫玠墓在县南,则新亭在县南偏西,其地正当南京市安德门菊花台。
但菊花台应该并非新亭这座亭子所在地,因为六朝时期所谓新亭,还指亭子所在之山,连带着山的附近地区,因此菊花台地属新亭,是六朝新亭垒的北界。
南宋时史正志《新亭记》记载:
新亭“南去城十二里,有岗突然起于丘墟垅堑中,其势回环险阻,意古之为壁垒者,或曰此六朝所谓新亭是也。”
史正志后来复建了新亭,而“回环险阻”一语道出了新亭山势的特征。
从东北至西南,新亭山势至少有三个环形山岭,菊花台及其南部是第一个环形,浡泥国王墓一带是第二个环形,南京压缩机厂等地是第三个环形,整条山曲直相衔,堪称卧虎藏龙之地。
史正志重建新亭的基址选在整条山的西南端,今油坊桥东。
02 六朝胜迹,千年变迁。
新亭紧靠长江边,是南朝时代国都建康的西南要塞。
讨刘劭时,曾在此修建营垒。
后来即帝位于建康。
王僧达因此改新亭为“中兴亭”。
当时从南方来攻打台城,必经新亭。
所以齐武帝称它是“兵冲”之地。
新亭一带,古代多寺庙。
据《南朝佛寺志》载:晋孝武帝太元五年立新亭寺,宋孝武帝时改曰中兴寺。宋明帝时易名天安寺。
此外,刘宋在此建旷野寺。齐时寺废,梁大同中又恢复为寺。唐开元中改称“禅居院”。杨吴大和二年改为崇果院。宋改为崇因寺。
刘谊有“十里崇因寺,临东水气中”之句。
崇因寺的观音画像十分生动,苏东坡为之颂,李端叔写跋,均刻于石上,为寺内之珍品。明嘉靖年间还曾重修。
03 新亭垒一度是兵家必争之地
新亭西临大江,东吴时是饯送、迎宾、宴集之所,但到了东晋,新亭的作用发生了性质的变化,这主要是由于它本身的地形以及它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
南朝时,凡上流举兵下都,必经新亭,所以齐高帝萧道成说“新亭既是兵冲”,这一评价无疑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