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据新闻联播播报,5月18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宣布,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该局从5月10日起从采气点采出天然气,持续到18日,累计产气超12万立方米,最高产量达3.5万立方米/天,平均日产1.6万方。甲烷含量最高达99.5%。本次试采成功也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海域可燃冰试采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1. 国家战略前景光明!关键词:清洁能源、储量大、能源战略重大突破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分子,是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白色或灰色固体结晶。1立方米可燃冰融化可释放164立方米天然气和0.8立方米水,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比原油和煤低两个数量级,是世界公认的清洁能源。
据勘探,我国南海存储可燃冰相当于650亿吨石油,按我国当前能源消耗水平,可供我国消费130年。长期以来,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极高。为提高原油自给率,我国从1998年开始探索可燃冰的开采技术。本次实现稳定连续采气表明其距离商用已近在眼前。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表示,可燃冰或将在2030年前得到商业性开发利用。
2. 规模化商业开采任务艰巨!大规模商用技术需解决几大难题
可燃冰的大规模商用除考虑技术方案外,还需考虑其经济性和环保性。如要大规模商用,以下几大难题必须得到解决:
1)对环境影响必须充分评估。可燃冰是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下凝结形成的。一旦条件改变可燃冰融化,将会导致大量甲烷排放到空气中,或将加剧地球温室效应。可燃冰融化后,体积增大164倍,或将对海底地质条件产生影响。在大规模开采前,仍需系统研究其对环境的影响。
2)经济性必须不断提高。可燃冰一般分布在1000米左右的水下,对设备的抗压能力、电子元件的可靠性是不小的挑战,因此开采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据日本国家石油天然气和金属公司估算,从海底可燃冰每提取1立方米天然气需46~174日元(2.8~10.8元人民币),对比美国天然气成本10日元(0.6人民币),仍有很大下降空间。
3. 推荐标的:可燃冰商业开发尚需时日,主题性投资沿几大领域布局
我们认为,可燃冰的大规模开采仍需假以时日,国土资源部专家预计,2030年以前,我国将使可燃冰得到商业性开发利用,相关受益公司主要有以下几个领域:
1)中集集团。本次成功采油的平台“蓝鲸一号”是由中集来福士公司研制的,作为母公司,中集集团将受益于本次试验成功,获得更多政策及经费支持,对公司业绩产生正向影响。
2)海油工程、中海油服、杰瑞股份等油服企业。本次试采成功后,我国必将加大对可燃冰开采技术的资源投入,相关固定资产投资有望提速,油服设备及服务企业有望受益。另外,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主要生产LNG运输船和海上钻井平台的相关企业也将一定程度上受益。
3)富瑞特装、厚普股份等天然气产业链应用企业。我国当前天然气自给率低,大量依赖于国外进口。本次可燃冰试采成功提供了一种新的天然气来源,再叠加近日油气体制改革方案有望落地,将使天然气市场进一步市场化,相关设备企业迎来机遇。
风险提示:后续开发进展不达预期,相关技术突破难度较大,原油价格底部徘徊,开发的经济性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