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博物馆头条
倾力打造博物馆行业第一新媒体集群,是“中博热搜榜”系列榜单首发平台。拥有博物馆头条(视频号)及“文博头条”“美术馆头条”“文博发展大会”“馆长圈”“中华文博共享平台”等专业发布矩阵,每日速递文博艺术行业前沿动态、权威数据、独家访谈等内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芋道源码  ·  池化技术:让真实业务效率飙升的利器 ·  昨天  
开发者全社区  ·  谷爱凌老妈太丢人了 ·  昨天  
鸿洋  ·  揭秘Activity“重生”的面纱---Ac ... ·  昨天  
开发者全社区  ·  7分投行女还是想把自己卖个高价 ·  2 天前  
开发者全社区  ·  捞女天花板翟欣欣到底结了几次婚?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博物馆头条

博博会百大馆长语录

博物馆头条  · 公众号  ·  · 2024-08-29 10:16

正文



博物馆头条快讯:2024年8月23日至8月26日,第十届“博博会”在呼和浩特市敕勒川会展中心举办。全国500多家文博单位集体亮相,展示博物馆领域的新发展和新成就。会上, 博物馆头条 采访了 百余位 博物馆馆长和文博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并精选了 部分馆长专家语录 在此分享,扫码即可观看采访视频,更多内容可在博物馆头条视频号查看。



博博会百大采访直播集锦Vol.1

博博会百大采访直播集锦Vol.2

博博会百大采访直播集锦Vol.3

博博会百大采访直播集锦Vol.4


百大馆长解读三大主题:

数字化浪潮下的博物馆

探索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博物馆热现象观察思考


数字化浪潮下的博物馆





01

数字技术只是辅助手段,“物”才是安身立命之本。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 杜鹏飞 谈对数字化转型的浪潮的看法:新技术、新媒体的出现,为博物馆传统的展陈展示、公共教育提供了新的手段,但 博物馆的中心是“物” ,“物”是安身立命之本,所有的数字技术都只是辅助的手段,不能够舍本求末。




02

云上浙博与丽人行是数字化转型的新探索。


浙江省博物馆馆长 陈水华 谈到博物馆的数字化转型时,介绍了浙江省博物馆在“博博会”的两个特色展区——云上浙博和丽人行。

云上浙博聚焦于博物馆的数字工程项目,涵盖了内部管理的数字驾驶舱、手机导览应用、电子屏与海报展示,以及学术成果的数字化体验。丽人行融合线上线下,提供沉浸式体验,吸引了大量参观者参与互动。两个展区是浙江省博物馆在数字化转型和文化创新上的成就与探索。





03

用数字技术解读文物内涵,挖掘其当代价值与时代意义。


浙江自然博物院院长 严洪明 表示: 博物馆数字化是国际发展的大趋势 ,随着数字化的发展,博物馆正适应年轻观众的新需求。如何利用数字化来帮助观众解读文物的内涵,挖掘它的当代价值和时代意义,是当下新的文物工作方针。





04

用数字化手段,线上线下同步参观,提升游客参与感。


江门市博物馆馆长 高东辉 谈到提升观众参观体验感的数字化举措。他表示:江门市博物馆运用数字化技术、物理互动和游戏化互动等手段,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华侨历史, 线上线下互动式参观,提升了观众参观体验感





05

要积极探索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领域的应用。


南京博物院图书信息部主任 张莅坤 表示:南京博物院积极探索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领域的应用,打造了中国首个数字融合博物馆,实施“数字文物之美”计划,将数字产品带入学校和社区。

此次“博博会”,南博设置了“博物馆数字化展示专区”,展示“物华天宝”、三星堆VR体验以及民族类和中小馆特色内容等27个展项, 将数字化与实体博物馆的融合,以创新方式服务于公众教育和文化传播





06

数字技术连接观众和展览,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


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广东省博物馆协会理事长 陈邵峰 表示: 数字化技术在提升参观体验中起着核心作用。 数字技术是一个辅助的手段,但是这个手段必不可少,它拉动群众,连接着观众和展览。





07

通过文物来讲故事,能直观的表现出佛教的中国化。


珠海普济艺术博物馆是首例宗教场所发起并获得官方认可的博物馆。馆长 释悟和 谈到了数字化对于博物馆文物保护、研究和传播方面带来的改变。他表示:珠海普济艺术博物馆使用智慧寺院管理,推出了数字云展览,成立了数字藏品部,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同步。

他提出:中华文明5000年,历史悠久,佛教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对我们社会各个方面都影响颇深, 新时代新使命,通过文物来讲故事,可以直观地表现出佛教的中国化。





08

数字与实体融合的新实践,内容创新与活化利用的探索。


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会专委会主任委员 蔡琴 表示:从线上云展到线下沉浸式数字展览,丽人行强调知识传播与生产,而非简单复制线下体验。丽人行展览是数字与实体融合的文化实践,展现了博物馆在内容创新和活化利用方面的探索。





09

在数字化进程中,文物文化价值的研究与阐释十分重要。


天津博物馆馆长 姚旸 强调: 在数字化进程中,文物文化价值的研究与阐释十分重要。 要打造既具视觉吸引力又富含文化底蕴的数字产品,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传播历史文化知识。





10

数字技术为我们阐释和解读古代的文物提供了更多可能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 张晓云 谈到数字化技术在文物保护、研究及传播方面带来的改变。他表示: 数字化技术是提升公共服务便利性、优化参观体验的重要手段, 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可以看到器物的整体铸造工艺, 数字技术给我们在阐释和解读古代的文物的精品方面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11

要用数字技术沉浸式感受博物馆文化。


盘龙城遗址博物馆宣传策划部副主任 宋若虹 提出:数字化技术可以增强游客的沉浸式体验,重现遗址场景,展示未能展出的文物,弥补展览遗憾。





12

融入数字化系统,进一步强化文化资源呈现。


四川博物院党委书记 向和频 表示:目前四川博物院正积极探索VR技术,已推出首个VR支持的展览,未来计划将防火防盗功能融入数字化系统,进一步强化红色文化资源的呈现。





13

强化教育服务与文化传播,促进地区与世界文明交流。


东莞博物馆馆长 李历松 关注东莞博物馆的智慧化与数字化转型。他提出: 先进技术和人性化设备在推动博物馆文化研究、教育、传播和文旅融合中起着关键作用。 未来,东莞博物馆将进一步强化教育服务、文化传播,促进地区与世界文明的交流。





14

戏曲是一种活态艺术,实物很难完全阐释戏曲的美感。


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馆长 费一鸣 谈到戏曲博物馆时表示: 戏曲是一种活态的艺术,只用实物很难完全阐释戏曲的美感。 用现代多媒体的展陈手法,将内容和形式相结合起来,才能给大家带来一场视觉的盛宴。



探索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01

高质量发展,教研并重,数实融会。



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群 在“博博会”开幕式上表示:本届“博博会”以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教研并重,数实融会为主题,全面呈现发展成果,搭建交流平台,推动数字技术应用,健全参与机制,满足文化需求,构建国际交流体系,探索中国故事国际表达新途径。


02

研究是博物馆工作的基石,影响到博物馆的开放、宣传、教育。



扬州博物馆馆长 束家平 谈到此次“博博会”的主题,他提出:博物馆要进一步加强对馆藏社会资源,博物馆与社会的关系,博物馆公众形式的全方位的研究。作为博物馆工作的基石, 研究影响到了博物馆的开放、宣传、教育


03

未来的重点是要创造更具创新性和时代感的文化项目。



成都博物馆副馆长 黄晓枫 关注博物馆的创新发展,特别是数实融会的应用。她提出:随着博物馆行业的快速发展,数实融会已从信息采集和保护扩展到更广泛的公众服务领域。 未来的重点将是结合文物研究与新技术,创造更具创新性和时代感的文化项目。


04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是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主线。



广西民族博物馆副馆长 黄诗莉 表示: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是广西民族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主线。 未来广西民族博物馆将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紧扣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深入开展分众讲解、研学实践、宣讲会、进基层等路径研究;二是积极探索与社会教育力量的合作,提升博物馆社会教育承载能力和功能;三是进一步加强社会教育理论体系、评价机制、公众满意度等研究,夯实博物馆社会教育专业基础。


05

要强化教育功能,设立互动体验区和交流空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