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报道了近两年学校饮食安全问题的频繁曝光引发人们思考,以及一部日本小学午餐的纪录片《School Lunch in Japan》所展现的日本学生的午餐情况,引发对日本食育制度的思考。文章通过描述日本学校午餐的整个过程,体现了日本学校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和细节关注,包括食材来源的透明、营养均衡的餐食、垃圾分类回收等细节的教育。作者也提到日本社会的整体环境和对青少年的关怀,如公共健康和国家营养状况的改善等。
近期学校饮食安全问题频繁曝光,引发人们思考。如上海中芯国际学校和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的事件,让人们关注到教育问题中的基本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这部纪录片展示了日本小学生的午餐情况,引发了人们对日本食育制度的思考。纪录片中的细节展示了日本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和关注,包括垃圾分类回收、感谢劳动等价值观的培养。
日本的食育制度起源于1889年,通过公共健康和国家营养状况的改善,使日本人的身高平均增加了15厘米。学校提供的午餐是国家规定的“给食”制度的一部分,旨在保证学生获得营养均衡的餐食。
除了食育制度外,日本社会整体对青少年的关怀也值得借鉴。如偏远地区和穷困家庭的孩子也能吃上健康餐,以及通过法律保障国民的饮食行为等。
作者认为,教育的重要性应该上升到国家层面,从法律的角度去规定和约束。比如确保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吃上营养丰盛的午餐,有干净的饮用水等。同时,作者提到日本的食育教育给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的我们一些思考。
看点
近两年学校饮食方面丑闻不断,去年是上海中芯国际学校,今年是成都七中实验学校。
3月12日,成都七中实验学校被曝给孩子们食用过期食品,影响恶劣,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两起事件值得我们思考:我们如此重视的教育问题,居然连最基本安全都做不好?下文带大家了解一部名叫《School Lunch in Japan》纪录片,记录了日本一家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午餐。短短8分钟的短片,看完令人感叹:跟日本孩子相比,我们算是“
输在起跑线上了
”!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米粒妈频道 (ID:MilimaPinDao)
文丨米粒妈 编辑丨李臻
在Youtube上,《School Lunch in Japan》的观看人次超过1900百万,获得超过10万个赞。
这部纪录片记录了
一顿普普通通日本小学生的午餐,
短短8分钟,信息量巨大,
却让全世界都震惊了。
影片开始,校长的一句话就是最好的诠释:
这45分钟的午餐时间,同样也是学习时间,跟他们的数学课或是阅读课没有什么不同。
稀松平常的一顿午餐,有什么值得学习呢?
早上七点45分,一个五年级小女生走出家门。
她书包旁边的小袋子里,背着几样“秘密武器”:
一块田园风餐桌布;
一双筷子;
一只牙刷,一只刷牙用的杯子,还有一块小手帕
孩子们排着队,步入学校;
这所小学有682名学生,学校看起来条件一般;
学校的农场,小小的一块地,被农作物覆盖;
这个班级有38个学生,1名老师;教室看起来很挤,桌子之间的距离很近,后面被满满的书包和置物架塞得满满当当;
学校的厨房,提供食物的工作人员穿着干净的制服,锅碗瓢盆摆放整齐;
今天的食材,是这个学校6年级学生在校园农场里耕种的。自己种的菜,变成中午的午餐,给孩子们的感觉一定很奇妙吧。要知道,好多从小被捧在手心的孩子根本不认识农作物呢。
5位工作人员要准备720份午餐;
他们准备了蔬菜汤;
炸鱼排,上面浇梨汁,据说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道菜;
一大锅土豆泥;
这个房间摆放的是孩子们的餐具,整整齐齐,一尘不染;
12点25分,开始午休;
孩子们按顺序,排队洗手;
然后统一穿好餐服,戴好口罩;为了怕头发脱落在食物中,还戴好餐帽;
穿戴好工作服的孩子们开始劳动,先打扫教室,把小桌子擦得干干净净;
紧接着,今天值班的同学准备取餐;有位小朋友拿着小本子,认认真真询问大家,有没有腹泻、咳嗽或者流鼻涕?有没有洗手?
一一确认之后,值班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取餐;
力气大的男孩子,俩个人抬着食盒;
女孩子用小推车;
回到教室,全班同学已经坐好了;值班的同学负责分发午餐;
这个小正太负责分发牛奶;每人一盒。(我翻墙找到日本好多学校的午餐菜谱 ,中午都有牛奶。)
大家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准备就餐的同学也排好队;
食物分发完毕,还不能开动,值班的同学还会向大家解释,还剩下哪些食物。
还剩下2罐牛奶、2个花卷、5个面包、1份鱼、5份土豆泥,还有一些汤。
接着两名值班同学介绍食材来源:土豆是6年级同学在校园农场里种的,炸鱼浇梨汁用的梨子是从附近农场买的。
老师补充说:土豆是六年级同学种的,来年三月份,就轮到我们种土豆啦!孩子们特别高兴。
礼貌而真诚地感谢完辛苦值班的同学,就能开饭了。老师也跟大家一块用餐。
这就是孩子们今天中午的午餐,主食是面包,一块鱼,土豆泥,一碗蔬菜汤,还有一杯牛奶(截图里没有)。看起来简简单单,清清淡淡,一顿午餐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几乎全都包括了。
分午餐之前,还剩下几分午餐,怎么办呢?孩子们石头剪刀布,来决定归属,绝不浪费;
有吃完饭的孩子们,默默把喝光的牛奶盒拆开;
餐毕,孩子们第一件事:刷牙。
老师也要刷哦,以身作则;
照例感谢值班同学的辛勤劳动;紧接着,所有的同学又都行动起来,各司其职;
有的负责把拆好的牛奶盒放在水下冲洗;
这是已经冲洗好,晾干,等待回收的牛奶盒。让孩子自己动手拆洗牛奶盒,自然而然地把垃圾分类、回收的概念印刻在他们心里。
有的同学负责把餐具分类,餐盘和饭碗摆好;送回厨房等待清洗;
教室也要打扫的干干净净;连走廊和楼梯都有同学负责清理;
午餐45分钟数时间,孩子们动手打扫教室、分发食物,懂得了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懂得了要尊重别人劳动成果,懂得了互相配合,团队合作;更重要的是,在短片的结尾,当被问到,“你喜欢学校的午餐吗?”
孩子们脸上的笑容让人动容,发自内心的感恩和幸福都写在脸上。
这样的午餐,是否是这个学校的专利呢?在谷歌上随手一搜,可以搜到好多日本学校展示的本校午餐。
这是日本吹田市一所中学的4月份菜谱:
随便戳开4月18日当天的菜单,马上跳出一个网页,上面标明当日的午餐:
有面包、牛奶、炸肉排、几样青菜,还有小零食和巧克力酱;
里面还标注了营养价值,这一顿午餐,能量、油脂和蛋白质各式多少;还有过敏信息提示;
再来看另一所小学的午餐菜谱:
每餐搭配合理,有肉类、面食、蔬菜和牛奶;(我用谷歌自带的翻译,可能不是很精准,大家凑合看吧
)
菜单底部 ,有具体每道菜的成分和做法,感觉很贴心,家长一看,就知道孩子今天在学校吃了哪些食物
学校为学生提供午餐,这是日本规定的“给食”制度。
“给食”制度起源于1889年,当时以贫困家庭为对象。
随着国力增强,1954年,日本开始给全体小学生提供国家补助的午餐,家长只需要象征性付一点费用。
1956年,中学生也被纳入“给食”范畴。考虑到国民的身高问题,1964年,日本政府规定学校午餐必须有牛奶;这项制度到2003年才停止:因为食物种类越来越丰富,午餐中可以没有牛奶,但必须保证食谱符合国际规定的营养标准。
过去100年里,日本人成年人的身高平均增加15厘米,这得益于公共健康和国家营养状况的显着改善;其中,“给食”制度功不可没。
午餐增加牛奶、强化营养,让偏远地区和穷困家庭的孩子也能吃上健康餐。
日本颁布了《食育基本法》,这是世界上规定国民饮食行为的第一部法律。日本人认为,
“食育“非常重要,它通过食物对孩子的影响来培养孩子的思想和身体。
0-18岁的青少年,绝大部分处于学龄前、小学和初、高中阶段,是体格和心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对于食物的认知和理解,对今后身心成长和性格的养成息息相关;
一点也不夸张地说,它甚至能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就拿这个视频来说,孩子们珍惜食物,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感恩别人的劳动付出,懂得有劳动才有收获,愿意付出辛苦,团结合作……
通过短短45分钟的午餐,日本人把做人的最基本道理,全部教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