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文物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共和国印记”见证物和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名单,国机集团
“东方红-54型履带式拖拉机”
入选“共和国印记”见证物;
《“东方红”赓续红色血脉擦亮民族品牌——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的保护利用》
入选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
1958年7月20日,第一拖拉机制造厂锣鼓喧天,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东方红-54型履带式拖拉机披红挂彩,“隆隆”开出厂门,接受人民群众的欢呼与庆祝。
作为集团下属企业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一拖”)自主生产的第一代产品,也是我国第一代大批量生产的拖拉机,东方红-54型履带式拖拉机的下线,走出了我国实现农业机械化关键的第一步,是“中国制造”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东方红-54型履带式拖拉机在黑龙江北安二龙山农场服役期间,在极为艰苦和高强度的作业环境下,创造了31年没有大修的纪录,被誉为“北大荒精神”的象征。它也作为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光荣历史的红色文物代表,成功进入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东方红-54型履带式拖拉机和其改进型拖拉机(75型履带式拖拉机),完成了我国机耕地70%以上耕作,成为那个时代国人的集体“红色”记忆。
《“东方红”赓续红色血脉擦亮民族品牌
——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的保护利用》
1959年,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建成投产。2013年,厂前广场等核心物项被纳入洛阳涧西苏式建筑群,并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1月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2018年11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2020年9月入选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机械制造行业)名录。
中国一拖将工业遗产文化产业化与东方红工业游运营有机结合,探索运营以“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工业遗产核心物项厂大门、办公大楼、厂前广场等苏式建筑群为主景观的“东方红工业旅游”。目前,这一工业文化主题景点已经成为当地文旅的新名片,在展现企业历史风貌的同时,更全面代表了民族品牌“东方红”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链接: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建设文化强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部署,讲好共和国工业发展的故事,传承弘扬工业文化和工业精神,以实际行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国家文物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开展“共和国印记——工业之光耀中华”主题活动,最终确定了100项“共和国印记”见证物和77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