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在素有“昆明的绿宝石”之称的翠湖湖畔,养生堂药业有限公司携手云南健之佳连锁健康药房,隆重举行以“领钙入骨,补钙新时代”为主题的全国战略始发启动会。
会议上,养生堂正式推出重磅新品维生素K2,并宣布与中国药店十强企业之一的健之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款维生素K2将在健之佳的门店启动全国始发。
养生堂药业公司总经理黄春成与云南健之佳连锁健康药房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蓝波分别做致辞。
来自大连医科大学的与会专家李树壮教授、博导,在会上向大家介绍了维生素K2对骨骼和血管健康的革命性贡献。
众所周知,骨骼健康与体内钙元素息息相关。然而钙元素不能直接进入血液,它需要穿过难缠的肠道黏膜细胞。而维生素D会打开肠道细胞膜上的通道,使钙离子快速通过进入血液中。
因此,通过调整饮食或服用钙补充剂以及维生素D等,来促进钙元素的摄入,早已成为科学补钙以及全球范围内应对骨质疏松问题的通用手段。
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传统的补钙方式缺失了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即如何“领钙入骨”。通俗点说就是如何把钙元素引导到正确的位置——骨骼中。
而作为补钙人群,大家也有个疑问:补了这么久的钙,为啥还一直缺钙?
对于这个问题,李树壮教授在会上介绍道,
传统的服用钙补充剂和维生素D的方式,只能解决钙摄入和吸收的问题,但无法保证血液中的钙元素去到它们应该去的地方——骨骼。
相反,缺乏引导的钙元素很有可能会导致其他健康风险,譬如骨骼问题、心血管问题以及肾结石、角膜病、听力减退等。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有实验显示,大量补钙与血管钙化相关。
2011年,一项发表在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的 meta分析论文指出,传统的补钙有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这是因为血液中的钙沉积在了血管中。
2017年《美国医学会杂志》指出,仅仅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不能降低50岁以上中老年人骨折发生率,过量补充还会带来动脉硬化等问题。
除学术杂志外,BBC,华盛顿邮报,路透社等多家媒体都曾刊发相关报道。
因此,如何“领钙入骨”,已然成为了学界近年来的热点课题。而维生素K2也随之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作为维生素大家族中相对籍籍无名的一员,维生素K2的发现过程相当曲折,其对人体的作用也很晚才被认识到。
简单来说,维生素K2就像一位钙元素领航员,它的存在可以增加血钙向骨骼的“精准迁移”,减少血钙向血管等软组织的沉积。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小动画来了解一下,维生素K2是如何发挥领航员作用的?
早在2013年,《国际骨质疏松症》杂志就刊登了一项荷兰历时3年的临床研究。该项研究的对象是244名健康的绝经后妇女,通过对她们的骨密度进行测试,发现服用维生素K2的女性的骨密度和骨强度更好。
2014年1月8日《Clincial Interventions in Aging》杂志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其作者对213位绝经期后患骨质疏松的中国妇女,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治疗,最终得出结论,使用维生素K2治疗的有效率达到90.3%,疗效明显。
除了对骨骼健康的积极作用,维生素K2之所以被称为革命性,还在于它能通过激活基质谷氨酸蛋白(MGP),防止钙在血管或其他软组织中沉积,减少心血管等疾病风险。
“对于中老年人,绝经后妇女,孕妇以及青少年儿童来说,尤其适合补充维生素K2。
”
李树壮教授在会议上如是说。
中国是骨问题大国。2015年《中国骨密度状况调查报告》显示:31.9%国民存在骨量低或骨质疏松问题,50岁以上的居民骨量异常情况超过50%。
因此,把钙元素准确引导进骨骼中尤为重要。而维生素K2缺乏则是个必须解决的难题。
按照大家惯常的想法,缺了咱就补呗!但问题是,人体非但不能自己合成维生素K2
(可通过肠道菌群产生微量维生素K2,但这合成量远远不足所需量)
,而且也很难从食物中获取足够的维生素K2。
虽说纳豆维生素K2含量相对丰富,乳酪、牛肉、牛奶等食物中或多或少也含有一些,但要达到每日所需摄入量45微克,则需要吃4公斤牛肉,或喝5升牛奶/酸奶等,这显示是不现实的。
再者,纳豆、乳酪也不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它们在国人日常膳食中也很少见。
此时,选择一款优质的维生素K2补充剂就显得相当必要。
说实话,维生素K2的天然提取很困难,即使是从纳豆中获取都需要精准的技术工艺。因此,维生素K2既珍贵又独特,在业界有
“铂金维生素”
之称。
养生堂在世界性研究的基础上,也深入开展了自己的研究,最终经过5年的研究跟踪,3年的调研测试,推出了这款
维生素K2软胶囊产品
。
这款产品严选全球优质纳豆枯草芽孢杆菌,按其生长的生态环境,严格把控发酵时间和温度,并通过深层液态发酵技术,使发酵充分表达,释放更为纯净的维生素K2。
由于维生素K2有14种不同的分子结构,从MK-1到MK-14,不同结构的维生素K2在活性功效上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