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talkwithtrend
中国企业IT人交流的技术社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汇易咨询  ·  我国DDGS市场行情节后开门红,较豆粕蛋白比 ... ·  13 小时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网易:高级/资深校园招聘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talkwithtrend

重磅发布: 腾讯云TCE、阿里云APSARA、华为云HCS --12大维度对比分析及优化总结报告

talkwithtrend  · 公众号  ·  · 2024-08-14 07:35

正文



信创云平台作为信创应用改造的基石,通过提供快速、可靠的云服务,帮助企业提升生产和管理效率,降低成本。 为了让企业决策者们在信创云底座选型上作出准确的选择 ,切身从指标到实际形成准确的认知体系,由“企业IT应用趋势项目创新联盟”信创云领域的课题组专家成员牵头,编撰了 《金融行业生产环境信创云底座选型评估参考共识框架 (点击此处可阅读和下载) ,以供各位参考。

在此框架之上,本次对信创云平台(以各家企业版为评估依据)进行的评估,是结合了各平台的技术能力、安全性、稳定性、可扩展性、易用性、厂商售后及维护服务能力,以及产品生态能力和产品品牌与影响力等多个方面进行的综合考量。 本次课题总结分析报告的编写基于金融行业信创云评估与选型过程中的真实落地案例用户的反馈, 记录了评估的思路、详细方式及评估结果, 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技术借鉴和指导,以选择符合企业自身需求的云底座平台。

《金融行业生产环境信创云底座(腾讯云TCE、阿里云APSARA、华为云HCS)12大维度对比分析及优化总结报告》


课题主持


王辉 某大型金融企业 云架构师
多年从事云计算相关的建设工作,现在主要是负责企业的云平台建设和规划工作,企业IT应用趋势创新联盟“关键业务入云”课题组成员。


课题审核专家


罗文江 某股份制银行 云架构师
企业IT应用趋势项目创新联盟关键业务入云课题组组长,当前从事银行私有云和公有云基础设施、以及混合云架构的建设,参与包括容器云等相关云服务的规 划、技术选型、架构设计和实施,和业务连续性等保障体系的建设工作。

顾黄亮 金融企业 云计算专家
畅销书《DevOps权威指南》和《技术赋能数字化转型的基石》作者, 江苏银行业和保险业金融 科技专家委员会候选专家、工信部企业数字化转型IOMM委员会特聘专家、 中国信通院可信云标准特聘专家、中国信通院低代码/无代码推进中心特聘专家, 多个技术峰会演讲嘉宾,拥有丰富的企业级DevOps实战经验,专注企业IT数字化的转型和落地, 致力于企业智慧运维体系的打造。 企业IT应用趋势创新联盟“关键业务入云”课题组成员。

王畅 某金融企业 资深云计算专家
资深容器云工程师。长期从事基础平台建设相关工作,先后负责应用开发平台、分布式平台等的建设和 推广,目前主要从事云原生技术研究以及容器云平台建设工作。 企业IT应用趋势创新联盟“关键业务入云” 课题组成员、容器云职业技能大赛团队赛冠军专家成员。

课题参与成员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谢茜茜、郭恺、阮金锋、王晶晶、李文涛、刘艳春、李辉、王进、史达、徐志国、郑宝铭、沈大斌、丁祺、张忠德、万宏宇、谭叙声、李瑞雄、郭博、胡海光、杨梦伦、姚雅飞、杨叔寅、周亮宏、侯守立、高永强、王超、黎果、张彤、赵伟、黄俊、刘加鹏、张春丰、王维知



一、课题说明

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行业的信创发展起步较早,其渗透率为八大重点行业之首,仅次于党政部门。2019 年 8 月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将实现稳定创新、自主可控、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金融 IT 基础建设的关键目标。由于金融信创的主体以市场化机构为主,对信创产品的性能、稳定性、适配性和安全性等要求更高,因此信创路线主要秉承由易到难的发展路线,先单点试点尝试,而后扩大至行业大规模的应用。从2020年国家宣布第一批国产化试点金融机构开始,到2023年已经是第三批试点机构,范围从国有大行、头部券商、交易所等逐渐覆盖到整个行业的各类金融机构,2024年已是信创常态化的起始之年。

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部分,对于业务连续性和稳定性要求非常高,需要确保信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银行业务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采用高效的计算和存储技术,提高银行业务处理效率和服务质量,目前应用在云上部署已经作为银行的标配,因此选择一个自主可控、高扩展性的信创云平台,打造稳定高效的基础设施平台是非常关键的。

为了让企业决策者们在信创云基座选型上作出准确的选择 ,切身从指标到实际形成准确的认知体系,由“企业IT应用趋势项目创新联盟”信创云领域的课题组专家成员牵头,编撰了《金融行业生产环境信创云底座选型评估参考共识框架》,以供各位参考。本次课题总结分析报告的编写基于金融行业信创云评估与选型过程中的真实落地案例者用户参与反馈,由课题组金融专家王辉牵头主持编写,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技术借鉴和指导,以选择符合企业自身需求的云底座平台。

二、课题评估方式

本次信创云平台(以各家企业版为评估依据)评估,结合平台的技术能力、安全性、稳定性、可扩展性、易用性、厂商售后及维护服务能力,以及产品生态能力和产品品牌与影响力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以下是评估的详细方式和思路。

(1) 产品技术能力评估

信创云平台是支撑银行业务系统运行的重要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业务系统依赖新技术能力越来越多,云平台除了要提供基础的IaaS能力外,还需要提供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高阶服务;每个云服务提供的功能越多,应用上云平台复杂度越低,管理和维护成本也会相应降低;基础平台对于高可用能力要非常关注,尤其在基础IaaS服务能力上要重点考量,对于网络转发和存储的性能指标也需要特别关注。

因此该维度主要考察:

1. 信创云平台提供的云服务种类的丰富度

2. 单个云服务的功能特性满足度

3. 产品基础架构高可用设计

4. 产品重要组件的性能指标设计

5. 产品自身灾备切换能力

产品丰富程度: 除了基础IaaS服务能力外,是否可以平滑扩展高级云服务,如云原生服务能力、PaaS中间件能力、AI与大数据,IOT与区块链等高级云服务能力。

功能满足度: 评估高级计算服务功能特性,高级存储服务功能特性,软网络高级服务、包含负载均衡等高级服务能力,是否可以覆盖用户绝大部分对从基础能力的功能需求。

故障恢复能力: 测试平台在发生故障时的恢复速度和恢复程度,确保平台能够在关键业务场景下保持稳定运行。

系统可用性: 通过模拟各种故障场景,测试平台的可用性,确保用户能够持续访问和使用平台服务。

容灾备份能力: 评估平台的容灾备份策略是否完善,能否在灾难发生时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和业务 连续性。

产品稳定性: 产品有明确的大小版本研发计划和演进路线、各组件各服务可提供清晰明确的版本情况、补丁升级情况。

(2) 产品先进性与安全能力评估

信创云平台要支持与公有云的混合能力,可支持混合云统一账号体系、统一资源管理及调度、资源统一编排、统一运营、监控;并且支持从单中心部署逐步扩展到同城双活同构扩展能力,并能做到全局管理、网络转发支持自动容灾切换,有明确的演进路线和技术方案。

硬件扩展能力: 评估平台在硬件资源方面的扩展能力,如服务器、存储、网络等设备的增加和替换。

软件扩展能力: 分析平台在软件功能、业务模块等方面的扩展能力,确保能够支持新业务的快速接入和部署。

架构扩展性: 评估平台的技术架构是否具备良好的扩展性,支持总分级架构,可支持总部云与边缘云的二级管理能力,能否适应未来业务发展和技术变革的需求。

在安全能力上,要支持端到端的云原生安全能力,需要支持密评和等保相关要求,支持安全能力扩展,与原有传统安全的能力的互相集成。

安全服务能力: 能否提供基本的云安全能力,如云防火墙、WAF、主机安全、数据库审计服务、KMS、数据加密等功能,平台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等方面的防护措施是否完善,能否有效支持应用系统抵御各类安全威胁。

平台自身的安全水平: 评估平台是否通过了相关的安全认证和合规性审查,如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战略的相关标准。

(3) 产品服务与支持能力评估

信创云平台厂商提供的服务能力对于云平台来说至关重要,信创云自身涉及到的技术领域比较大,产品架构设计非常复杂,云服务数量众多,对于用户来说首要任务是保证产品和云平台提供服务的稳定性,出现问题时能够快速进行修复,平台运维人员也需要长时间的使用和摸索才能逐步慢慢自主运维,因此需要产品方提供丰富的售后服务支持和指导,通过丰富的技术文档的学习和深度的技术培训才能保障平台的平稳运行。

文档和帮助系统: 评估平台提供的文档和帮助系统是否完善,能否为用户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

培训和支持服务: 了解平台提供的培训和支持服务情况,确保用户能够顺利上手并充分利用平台功能。

(4) 产品生态能力评估

信创云平台生态是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平台之一,对上支撑金融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新一代企业级应用,对下承载芯片、整机、操作系统等软硬件基础设施,推动银行实现数字化转型。

由此可见,信创云平台对于银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产品生态的完善度决定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效率,对于信创支持支持情况,可以重点从信创软硬件目录的支持情况、行业信创解决方案支持情况以及专业机构的评测认证情况进行选择,还可以从市场对于产品的认可度和组件之间第三方支持能力进行考量。

全栈适配与兼容性: 评估平台是否能够适配超95%的国产化主流软硬件产品,以确保与现有系统的顺畅集成。

生态体系建设: 检查平台是否构建了完善的信创生态体系,包括与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等产品的深度集成和合作。

合作伙伴网络: 评估平台与多少家知名的IT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以确保用户能够获得丰富的产品和服务选择。

(5) 产品品牌与影响力评估

信创云平台的自主可控是实现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可以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提高信息安全的自主可控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国内信创产业的发展和壮大,信创云底座平台产品需要不断推出创新的产品和服务,满足金融行业的需求。

市场影响力: 了解平台在信创领域内的市场份额、用户数量和增长趋势,以评估其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用户评价: 收集并分析用户对平台的评价和反馈,以了解用户对平台性能和服务的满意度。

行业认可度: 评估平台在行业内的认可度,如是否获得了行业奖项、荣誉和认证等。

三、评估标准

针对上述5个评估维度,共分为12个二级评估类别,下面对12个评估类别分别进行说明,会重点从比较关键的维度展开,对于必须要有的通用性功能不做过多的阐述。

(1) 架构开放性与升级能力

架构开放性:

首先是底层虚拟化开放性。是否采用基于Linux内核的KVM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构建底层平台。

要提供常用的对外接口能力,所有功能具备标准的对外接口,可被继承。

平滑升级:

重点考量灰度升级能力:

1. 支持基础硬件不变或少量变化下的业务不停机、可批量的灰度升级策略。

2.服务器虚拟化可以随着Host OS的升级而升级。

(2) 云服务产品功能

云服务种类丰富度:

提供基础IaaS服务类型,是否提供VM、容器、裸金属、块存储、对象存储、文件存储功能。

提供PaaS中间件服务类型,是否提供消息中间件、缓存数据库、日志服务功能。

提供大数据等基本服务,是否能够提供大数据、数仓等能力。

提供的数据库服务类型,是否提供多种开源RDS服务、分布式OLTP数据库、OLAP数据库。

云原生服务丰富度,是否提供开源微服务框架、FaaS服务、可观测性等服务能力。

AI/IOT等高阶服务,是否提供OCR、NLP传统AI服务,是否提供IOT物联网与区块链服务。

功能满足度:

计算服务功能特性,具备批量冷热迁移、克隆、快速恢复虚机能力;云主机支持丰富的国产操作系统类型,至少包括中标麒麟、银河麒麟、统信OS等国产操作系统。

存储服务功能特性,支持一致性快照、EC码、支持IPSAN存储、支持存储压缩、加密功能;为保证存储兼容能力,云存储支持多种存储类型的管理和使用,包括集中式IPSAN存储(利旧能力)、分布式块存储、文件存储、对象存储;分布式块存储支持ROCE协议。

网络服务,提供虚拟私有云、DNS、弹性负载均衡、NAT、弹性IP、VPN等基本能力;支持四层、七层负载均衡,7层支持HTTP包头解析高级算法;云网络服务对应的软件支持适配能力和兼容性,除X86架构外,须支持国产ARM等国产信创主流技术架构;提供全链路故障诊断工具,可用于检测网络断流,丢包问题。当网络故障时,可用于界定虚拟网络和物理网络的故障边界,支持自动化定界是哪个网元节点的问题;计算与分布式存储对接支持高速ROCE协议。

安全服务,提供基本的云安全能力,如云防火墙、WAF、主机安全、数据库审计服务、KMS、数据加密等功能。

PaaS中间件服务功能特性,支持智能诊断、支持会话管理等。

(3) 高可用及扩展能力

高可用能力:

基础设施高可用管理,支持单机柜级故障、单核心交换机级、单组接入交换机故障,不影响平台正常运行。

云主机高可用,云主机支持故障自动迁移,云主机故障检测到HA完成时间<90s,云硬盘支持数据多副本,数据持久性指标(如:可达到99.99999%);支持云服务器和云硬盘的备份及恢复。

存储集群高可用能力,支持节点网络亚健康检测与隔离、支持慢盘检测与隔离。

网关节点高可用能力,网关支持集群能力,单节点故障网络转发能力快速切换接管。

管控节点的分布式高可用,管控高可用支持节点级和机柜级高可用。

平台扩展能力:

硬件横向扩展规模,单Region/AZ是否可支持5000台以上物理节点的管理能力。

分布式存储扩展能力,块存储单集群至少支持500块以上磁盘,且支持不停机节点横向扩展,节点扩展,性能损耗低于20%。

软网关扩展能力,单网关集群同功能网关节点支持8台以上物理机器,网关支持不停机横向扩展(可产生瞬断)。

灾备能力:

平台产品的数据中心级切换能力,支持管控及关键云产品(数据库、中间件、微服务等)快速切换,保障业务连续性。

(4) 平台关键组件性能

性能能力:

批量创建效率,能否支持20分钟内完成100台 2C4G20G混闪存储VM的创建。

块存储P999延时,全闪块存储P999延时小于3ms,混闪块存储小于5ms。

网关转发效率,网关节点采用了SR-IOV或DPDK或智能网卡卸载的方案。

(5) 技术创新能力

平台先进性:

混合云支持情况,支持公有云与私有云的一体化管理、一体化运营能力。

平台兼容能力,为有效保护客户已有投资,支持异构纳管多种资源池,包括VMware、OpenStack资源池、华三CloudOS、浪潮云海专有云。

平台演进能力,为保障云平台自主可控的持续演进能力,要求云平台支持管理Intel、鲲鹏、飞腾、海光服务器,实现一云多芯,支持ARM+X86不同CPU共存。

支持平滑扩展能力,平台演进方案,支持平滑扩展到两地三中心或者多活方案。

技术创新度:

新技术领域的投入度方面,在各项IT新技术领域,都有对应的成熟方案(如大模型)。

开源共享方面,在任意云技术领域至少有一个开源引领,例如提供开源组件,或者在社区的开源代码贡献率。

(6) 平台安全能力

安全支持能力:

密评等保,具备国家密评与等保3级以上认证能力,私有云作为产品不会做密评和等保。等保和密评是针对建设后的系统做测试的。

端到端云原生安全能力,支持数据中心常用完整的云原生安全服务(包含集成或OEM第三方安全产品)。

与传统安全集成能力,支持与原数据中心安全做深度集成,统一对外提供安全服务。

(7) 平台运维支持能力

服务水平:

服务响应速度,重大问题30分钟入场,一般问题2小时内可远程响应。

服务团队完整度,可以配备项目经理、技术支持负责人、驻场运维工程师。

服务资质,信息安全服务资质认证(CCRC): 信息安全应急处理服务,提供CTEAS售后服务体系完善程度认证证书,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服务,信息安全服务资质认证证书(CCRC)-信息系统安全运维,信息安全服务资质认证证书(CCRC)-信息系统灾难备份与恢复(B)(技术服务类),信息安全服务资质认证证书(CCRC)-信息系统灾难备份与恢复(A)(资源服务类)。

解决问题能力,重大生产问题,30分钟内应急恢复,1个工作日内提供初步分析报告。

技术支持能力:

技术文档丰富度,能够提供产品白皮书、产品使用手册、产品运维手册、产品应急手册。

技术培训深度,提供所有产品的培训服务,包括技术原理与产品使用和产品运维。

(8) 平台关键组件开放性

产品解耦支持:

第三方PaaS支持能力,在金融行业有支持第三方PaaS平台生产正常运行的案例。

IaaS三大件解耦能力,支持对接第三方块存储,支持对接第三方网络控制器。

(9) 市场认可度

市场认可度:

市场占有率,在国内金融行业至少有5个以上的成熟使用案例。

产业排名,可提供IDC软件定义计算SDC报告,包含虚拟化,IaaS云平台和容器,排名前5;可提供IDC云管报告,排名前5。

合作伙伴资源丰富,与金融行业ISV有良好的合作生态,至少有多个完整适配过的行业解决方案。

(10) 信创能力支持情况

信创方案支持能力:

可信云认证证书,具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颁发的可信云认证。

信创解决方案支持情况,获得过2021、2022信创解决方案优秀案例。

信创硬件支持情况,支持中办目录内的至少2款以上芯片的服务器,云平台支持至少2个国产交换机厂商的产品。

信创软件支持情况,支持中办目录内的每类型至少2款以上软件产品。

(11) 资质与品牌影响力

公司资质:

产品认证与资质,取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信息系统安全集成服务资质认证,ISO/IEC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ISO/IEC27017云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ISO/IEC27701隐私信息管理体系认证证书,TL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品牌影响:

民族品牌,国内本地品牌形象鲜明。

(12) 自主可控与产业影响力

技术自主可控:

产品自研能力,提供软件产品可信评估证书,为保障软件产品可信可控,产品需通过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组织的软件产品可信评估,评估结果为“卓越级”、“增强级”、“基础级”。级别越高,自研率越高,产品可靠性越强;提供ITSS(IAAS私有云认证)。

满足自主可控要求,云平台HostOS不允许使用CentOS或衍生品,内核采用国产开源发行版,为保障开放和持续演进,开源内核社区官网的商业发行版厂商超过10家,且云平台厂商为内核TOP贡献者。云平台产品厂商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云平台服务模块自主率97%以上,核心模块代码自主率95% 以上,提供第三方权威测试报告,并加盖原厂商公章;云平台产品厂商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推动产业发展情况:

是否引领产业,必须为云安全联盟全球(CSA)成员,或者理事单位,必须为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NCF)成员。

四、本课题主要针对阿里云APSARA、华为云HCS、腾讯云TCE进行评估对比展示

本课题组组织的云厂商评估范围:因为互联网行业在云计算领域使用最早,需求广泛,而且在金融领域已经耕耘了多年,所以重点考虑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头部互联网云厂商的信创云底座产品(阿里云APSARA、华为云HCS、腾讯云TCE)做评估对比,课题组后续可以再安排其他使用比较多的有代表性的云厂商进行评估。

本次课题总结分析报告中采用的数据,均来自于金融行业信创云评估与选型过程中真实落地的企业用户所进行的反馈。数据来源:https://www.talkwithtrend.com/Activity/index/op/question/id/2145

截至2024年6月27日,我们收到了广大同行用户的支持及投票,根据投票的结果绘制了选型投票一览表,表中罗列了5个一级维度,12个二级维度,20个细分项,以20个细分项为评分标准,匹配12个二级维度为一个评分组进行了具体打分。均由实际使用者人员参与投票打分以及优化建议反馈,因 参与的人数规模 受限于用户案例使用者的数量, 可能无法通过投票数据完全精准的体现每个维度对应云产品的真实能力,可能会存在一定误差,但从各项评估内容的投票上,可以比较客观看出各厂商的能力优势,以及能力需要再补齐的地方。

评估情况汇总:

12个二级维度的具体得分情况,每一个维度满分为10分,6分及以上认为该项能力处于平均水平以上,8分及以上,则该项能力已经处于领先地位。12个二级维度具体得分情况如下:

云计算作为数字经济的底座,华为云、阿里云、腾讯云等云厂商整体处于第一梯队,在一些专业机构的排名,3家专有云产品排名也处于领先地位。从整体得分情况来看,各项能力上相对比较均衡,各项能力基本都达到了6分以上,而且每家在多个领域上都得了8分以上,多项能力处于领先地位。阿里云和腾讯云前期以提供公有云产品服务起家,逐步通过公有云的裁剪和产品下移渗入到政企、金融等市场,形成专有云产品,为政企、金融等行业提供私有云基础服务。华为混合云产品最主要以Openstack架构为基础形成的私有云产品,是从私有云起家,并且逐步与公有云产品和团队形成融合,形成了公有云、混合云统一架构体系,且阿里云和腾讯云初期主要用以满足互联网用户对云服务的需求,所以在对传统数据中心的虚拟化能力支持上是逐步在补齐的,而华为云是从虚拟化逐步进行能力扩展,因此对数据中心的一些传统功能支持上是比较好的。

各项能力评估情况

下面从每个维度对评估情况进行分析和拆解,以尽可能的从实际用户使用角度, 来看 几家头部厂商的产品在某些方面值得借鉴和需要提升优化的地方(来自使用者们在投票同时进行的具体反馈,对之进行客观梳理总结,如果有不完善之处,后续将进行修正)。

1)从产品架构开放性与升级能力的角度来看: 主要考察基础能力的主流技术路线、接口开放程度与灰度升级能力,3家厂商都是基于主流的开源虚拟化,而且也都支持被上层管理平台集成,对于常用功能都可以提供标准的API,可以支持对接;在灰度升级能力上,阿里云和华为云都可以支持批量的灰度升级,腾讯云因为起步相对晚,该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因此从得分来看,华为云产品得分应该有些失真,实际应该在7.5分以上。

2)从云服务产品功能来看: 虽说3家产品有一定差异,侧重点不一样,但3家的私有云产品在功能度上是可以满足私有云用户使用的。阿里云由于在国内云服务领域耕耘时间最长,因此云服务的丰富度上能力比较强,但由于私有云和公有云在使用场景上的区别,私有云的云服务功能点还是远低于公有云的能力,从用户实际反馈来看,在第一梯队云平台里看,阿里云的产品功能算是比较完善的了,虽然落后于自己的公有云金融云版本,但产品能力覆盖度已经相对全面,也是足够用的;华为云在IaaS功能点上是最丰富的,但受限于PaaS和SaaS服务的丰富度有较大差异,二期更新迭代速度也相对慢,还需要进行持续的增强;腾讯云产品在功能丰富度上略低于阿里和华为产品,但也可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3)从高可用及扩展能力来看: 3家厂商的能力比较接近,而且都处于领先地位,均分都达到了8分及以上,高可用能力上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在金融行业,由于业务连续性要求比较高,因此对于基础平台的高可用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支持分布式能力且在部分硬件故障情况下可以进行快速的切换,及时恢复服务能力。

4)从平台关键组件的性能来看: 关键组件有很多,但是对性能要求比较高的主要是在管控调度、分布式存储和分布式软网关方面,这些都是全局性的组件,承担真实业务流的主要是分布式存储和分布式软网关,因此在性能上主要关注分布式存储的IOPS和延时情况、网关的转发能力和延时情况。从投票用户的反馈来看,阿里在存储和网关性能上是比较受用户认可的,尤其在分布式存储上架构优化比较好,在延时上已经可以媲美高端集中式的存储能力。比较意外的是,华为关键组件上的性能并没有受到大家的认可,有部分用户给出比较低的得分,以报告编写者的者实际经验来看,华为的存储和网络在纯硬能力上原本就有更多优势,通过近些年的发力,分布式存储和分布式网关也在逐步加强,正常运行情况下分布式闪存上的P999延时也基本可以媲美高端集中式存储,比较可能的原因在于分布式网关的架构上与互联网厂商差异比较大,可能对于部分用户来说影响评估得分。

5)从技术创新能力来看: 更多用户关注云厂商在技术创新领域的影响力,例如在某个开源云计算的技术领域处于领导地位。在该项能力上阿里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在国内云原生领域阿里的共享度一直比较高,例如kubevela、OpenKruise等K8S体系的产品,其开源影响力都比较大;另外一个方面则是考察产品的开放兼容能力,对已有资产的纳管保护能力,由于华为最早在政企耕耘,在利旧资源池的使用保护上,在该方面华为的混合云管理产品做得相对要更好一些;而在平台到两地三中心的扩展能力上,在金融行业已经是基础能力和要求,三家厂商的产品都具备单Region/AZ的平滑扩展,在架构上都相对比较灵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