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3年,一种名为“友济社保”的民间社会保障制度浮出水面。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福利社会前夕,大部分英国人靠它维系着基础保障,没有国家介入,没有行政干扰,被经济学家们称为“一种无政府主义的社保”
英国福利制度,像提防打劫大英博物馆的大盗一样,老提防着老实巴交的穷人。从其经济状况调查(means test)便可见一斑。你说你揭不开锅,供不起暖,买不起洗发水只能用小苏打洗头,口说无凭,你得交出全家的债务单、银行流水、解聘书、医生开具的营养不良或疾病证明……总之,要想拿到失业津贴,就得在堆积如山的文件上攀爬,在审核员故作神秘的表情和语气里滚打空翻。就算你不幸出了车祸,双腿被截肢,也得隔个半年或一两年来次审核,仿佛两条腿会像蜥蜴断尾那样重新长出来。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比如医生断定你活不过一年,才能免于非难。
即使你千方百计申请到了只够保命的救济金,也并不意味着这笔钱就一定会老老实实地躺在你的枕头底下。比如你是一个领取失业救济的艺术家,正在边找工作,边开网店,卖些自己的画作。你以为你赚的钱远远达不到纳税标准,甚至不够每周给自己买一份炸鱼和薯条,所以应该不成问题,结果你发现你的救济金缩水了,皆因你的银行卡暴露了你的交易纪录。原来你每挣1英镑,你的救济金就会被砍掉55分钱。
难道天底下就没有比国家福利制更好的保障制度了吗?非得要一堆行政人员像围观马戏一样,围观一个折翼的人类为两斗米折腰?
……
本文为节选,请点击
左下角“阅读原文”
,订阅后可直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