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研发遭遇到种种困难
在过去40年中,仅有2类新抗生素诞生
远远赶不上耐药菌的进化速度
人类真的会到无药可用的境地吗?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王勇
讲述“新抗生素的诞生为何如此缓慢”
指尖轻触,聆听科学
在访谈中,
专家指出:
影响新抗生素的研发的缓慢的原因
其重大问题便是
耐
药性
耐药性(drug resistance)又称抗药性,系指微生物、寄生虫以及肿瘤细胞对于化疗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
耐药性根据其发生原因可分为获得耐药性和天然耐药性。自然界中的病原体,如细菌的某一株也可存在天然耐药性。
当长期应用抗生素时,占多数的敏感菌株不断被杀灭,耐药菌株就大量繁殖,代替敏感菌株,而使细菌对该种药物的耐药率不断升高。
目前认为后一种方式是产生耐药菌的主要原因。
为了保持抗生素的有效性,应重视其合理使用。
耐药菌
在长期的抗生素选择之后出现的对相应抗生素产生耐受能力的微生物,统称耐药菌。所谓细菌的耐药性,是指细菌多次与药物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减小甚至消失,致使药物对耐药菌的疗效降低甚至无效。
耐药菌的出现增加了感染性疾病治愈的难度,并迫使人类寻找新的对抗微生物感染的方法。
在职医生中不少人没有经过知识更新,他们所了解的关于抗生素的情况已远远过时,有的医生凭经验开药,至今仍用天然青霉素对付耐药性早已达98%的金葡菌。另外,有的医院不做药敏试验就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也十分严重。药敏实验是确定细菌对何种抗生素敏感的重要步骤,不经过这一步就用药,如同打一场无准备之仗,其效果可想而知。
从我国国情出发,加强对临床医生的在职教育,建立细菌耐药性的动态监测和加快新型抗生素的研制步伐都是解决耐药菌问题的可行之举,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仍在于如何杜绝滥用抗生素。
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则应清楚
慎用抗生素不但是为自己考虑,也是对我们后代的健康负责。
许多患者自己凭感觉服用抗生素
或不遵从医嘱随意减少药量和服药次数
这都是不正确的行为。
细菌如同野草,如果一次不能将其彻底杀灭,很快就会卷土重来。
前
些年,科学家警告称,更有效新型抗生素的研发速度放缓,是世界存在重返前青霉素时代的危险。
奥地利抗感染药物中心Ursula Theuretzbache称,“我们遇到严重的抗药性问题,这已经演变成全球健康危机。”
她在波斯顿12日开始的美国抗微生物制剂和化疗会议(ICAAC)第50次年度会议上发表此言论。
此奥地利专家称,“现在已经有这么多不
治之症。我们没有任何剩余抗生素与其对抗,包括留在最后使
用的抗生素。你们现在也看到这些抗生素的抗药性越来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