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会等你
每天多一点格局
张辉 改变自己主创
百度智能汽车产品负责人 | 辉哥奇谭主创 | 布道师
首先我得承认,是我选了这篇文章,然后在发之前又有一点犹豫,因为我担心会引起一些
「
不适感
」
。为什么?因为我们很多朋友,包括我自己的父母一辈子都是很节省的,很容易被
「
穷人
」
这个词命中。而我们自己,在某个时间段,比如刚毕业、工作没几年的时候也是
「
穷
」
这个状态。举个非常具体的例子,我 2001 年刚到北京的时候,身上总共只有 500 块钱,找房子还被中介骗走 300。当时站在北京街头的茫然感,现在还能记起...
「
穷
」
的感觉,会让人非常不适。
但是,我还是想:让我们勇敢的面对自己的不适感吧,哪怕自己现在正好处于
「
穷
」
的状态。因为,
比
「
穷
」
更可怕的是
「
穷人思维
」
。
比起金钱,观念的改变更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看这篇文章的时候,其实可以不断的换位思考,第一遍可以代入
「
我
」
这个角色,再看一遍的时候可以代入那个
「
穷人
」
的角色。多次变换角色,我相信这种不适感会被一种警醒和启发所代替。
远离「穷人」
by 李尚龙
1.
我工作在三里屯,那里人多车多,所以停车是一个特别麻烦的事情。
我很少开车,但凡开车,都停在自动计时的地下车库,很贵,一个小时十五块。
有朋友问我,说你为什么不停在人工收费的路边,那边第一个小时十块,第二个小时才十五,便宜一些,而且还不用走那么远去公司。
我笑笑,说,带你做个实验吧。
那天中午,我11:50把车停在朋友说的路边,收费的小伙儿走了过来,我清楚的问了价钱,小伙儿一脸黝黑,南方口音,语速很快的介绍着价位,像是期待着你漏掉细节。
我说,你说慢点,一个字一个字的说,说清楚。
他说,第一个小时 10 快,第二个小时 15 。
我们点头,吃完饭,我们 12:50 准时回来,我看着小伙儿和朋友,然后准确的拿出十块钱给那个小伙儿。
小伙儿摇摇头,说,师傅,25 块。
我说,为什么?不是一个小时吗,一个小时怎么 25 了?
小伙儿说,不是的,你是 11:45 来的,现在已经 12:50 了,已经超过一个小时了。
朋友听了,十分生气的说,我们很确定,是 11:50 到的。
小伙儿愣了一会儿,没想到我们记得时间,于是说,那现在也 12:52 了,你也超一个小时了。
我想快点结束对话,于是说,这样吧,我给你半小时的费用可以吗?
他说,那不行,我们没有半小时这么结算的规矩。都是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结算的。
朋友说你这规矩是不是太多了,这些规矩写下来了吗?有明文规定吗?
他说,这些规矩不用写,人人都知道的。
朋友说,那你的意思是,我们不知道,就不是人了呗!
他说,反正你不给钱,就不能走。
他说完,竟然耍起流氓靠在了车上。
朋友觉得跟他为了十几块钱吵架不值得,就掏出了 25 递了过去,转头跟我说,走吧。
我没说话,只是笑,回到公司,我问朋友,你什么感觉?
他说,像被狗咬了一样。
我哈哈大笑,说,你明白了吧。你停在那里,十几块钱是小事,关键是价钱不明确,每次都要费口舌为了十几块钱跟这些人议价,钱给少了浪费时间,钱给多了烦了心情。
把车停在价格明确的地下车库,机器计费,没有弹性,也不用议价。省下的,是时间;留下的,是愉悦。
朋友点头。
我时常会遇到一些人为了几十块钱吵架,吵到最后,两败具伤,弄的心情不好今天什么也干不下去。我不认为那个多收了几十块钱的人能富裕到哪里去,他丢掉的反而是诚信和更多的生意。这样的人,在身边很多,其实他们的问题不是人穷,而是志短,他们穷的远远不止钱,更重要的是锱铢必较的思维方式。
在生活中,一定要远离这些人。
跟他们纠结争吵能让你的心情非常不好,得不偿失。
2.
我想起上大学时宿舍里的一个哥们,有次我手机没电找他借电话打给家里,打完后,我把电话还给他,说谢谢,然后转身离开了宿舍。
没想到他追了出来,跟我认真的说,尚龙,你刚才打了两分钟,请你给我五毛钱。
我当时疯了,以为他开玩笑呢,后来发现他表情无比淡定,十分认真的跟我讲着五毛钱的事情。我眼睛瞪着大大的看着他,说,你让我现在从哪里给你变五毛钱呢?要不这样,我请你中午吃饭好吗?
他想了想算了算,发现划得来,说,好。
那顿饭,吃的我十分憋屈,中途我们两个都没说话,吃完饭后,我决定以后再也不跟他有交集了。
后来朋友跟我说他家里比较贫穷,所以对每个人都斤斤计较,搞得大家特别不爽,后来大家知道他穷,也就不怎么怪他了,当然,也不搭理他了。
其实,他穷的,不仅仅是家庭条件,他穷的,更是视野和格局。
的确,虽然莫欺少年穷。但是,记得一定要远离思想穷的穷人。
没钱可以赚,但这种穷思维,却毫无疑问的会让一个人一直穷下去。
他们穷的,是思想,是短浅的格局,这样的人,站在人群中,会传染,会把你的世界变小,会把你拉到跟他同一高度,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
他以为自己占了别人的便宜,其实吃的是更大的亏。
就像这个朋友,因为几毛钱,丢掉的是这么多朋友的资源和口碑,这些,要花多少钱才能赚回来啊。
3.
一年前,我租了一辆车,车主是一个北京大爷,胡同里的,攒了半辈子钱,才买了第二辆车,于是决定把第一辆车租出去。
我提车前,他恨不得把我身份证扣了再让我交个十万押金才让我拿走车。
后来,中介走完程序,他还越过中介给我打电话说让我注意这个注意那个,说弄坏了要赔多少钱。
我说,大爷,我懂,别打了,按照流程来,不会有什么事的,几天后就还给你。
我怀疑大爷把命根子借给了我,或者大爷家难道这么艰难?于是,我问大爷,您家是干嘛的?
得到答案才知道,大爷根本不贫穷,只是小气的习惯了而已。他有个儿子,是个中文系的大二学生,暑假正在找实习,我听完刚准备跟大爷讲,我算半个作家,能把他介绍到出版社实习,还能交个朋友。
没想到大爷继续唠叨了半个小时,我和中介的小哥听烦了,于是压了两千块钱,把车开走了。
一周后,我还车,大爷说扣我 200 块押金。
我问,为什么?
他说,你把车开旧了。
我听的都傻了,说,我就开了一周怎么就开旧了,何况,又没刮蹭又没车祸,旧了能怎么样?
他说,你看这个车之前不是这么脏的,现在怎么这么脏。
我说,你不能去洗一洗吗?洗个车也就几十块钱。
大爷理直气壮的继续争论:那我开车过去不需要油钱啊,我的时间不需要钱啊!
后来中介小哥都看不下去了,气不打一出来的说,尚龙老师,这两百我给您出了吧,这穷鬼穷疯了。
我瞪着这个老头,看着他锱铢必较的抠门样,像极了《吝啬鬼》里的阿巴贡。
我转身离开,一天后,我把钱转给了中介小哥,小哥跟我说,我们公司把这个人拉黑了,而且我们在各大租车公司的群里都拉黑这个人了。
我摇摇头,心想,他失去的还不止这些呢。
他为了两百块钱,还失去了是儿子的一次进入顶尖出版社的实习机会。
可我能说些什么呢?
我删除了他的电话,想,这辈子和他必然不会有所交集,的确,像这样的穷人,愿一辈子我们生活没有交集。
4.
其实,每个人都无法决定自己的出生,毕竟家庭贫穷富有都是自己无法决定的,但我们可以让自己成为精神上的富人,这样的人,无非就是宽容、慷慨、谦虚、善良和对世界充满着爱。很多穷人,虽然斤斤计较赚了几十块钱,丢掉的其实更多买不着的。
这世界上所有昂贵的,都是用钱买不到的,比如爱,比如高尚的品德,比如富人的思维。
人不学会大气一些,就总能失去更多。
5.
直到今天,我和朋友吃饭聚餐,总是习惯先起身买单,这个习惯是从我五年前养成的,那个时候,我还住在十几个人合租的房间,长期吃着泡面。
朋友后来问我,你是不是很有钱,所以总抢单。
我说,不是,只是我不想让谁买单这种问题大家浪费时间,不想把谁买单这件事情放在已经装了很多更重要事情的大脑里。
大家都是为了去做大事,为了去改变世界,就别为了小事儿头疼了。
可是,我还没说完。
如果当我和一个人吃了五次饭,每次都是我请,第六次他连掏钱的动作都没有的话,这种朋友,下次我就不会再请他了。
毕竟,
人可以没钱,不能短了志气,不能没了理想,不能穷了思维,更不能总目光短浅的去贪图便宜,一个人总是在小事算计着你,让你防不慎防,此人虽可能闯不了大祸,但必干不成大事。
尤其是创业团队里,这种总喜欢贪图小便宜的穷人一定要不得。
我想起曾经看过一本《穷爸爸与富爸爸》的书,里面讲了穷爸爸和富爸爸的对孩子教育模式:穷爸爸跟孩子说,你要好好学习,以后找一份好工作;富爸爸跟孩子说,你要好好学习,以后创业去给别人创造工作机会。
思路不同,必然收入迥异,有时候,一些人穷的不仅仅是口袋,穷的是思维。
6.
你是否想过,每次买菜跟别人费口水十多分钟就为了那几毛钱,还不如赶紧把工作做好,多读几页书看几篇文章,这是更好的投资。
你是否想过,花了几个小时疯狂抢红包买各种打折产品时,是否可以用这段时间上一节公开课看一部电影,这种慢慢的成长,总会让你有能力买得起所有不用打折的商品。
长远投资永远比小便宜划算。
你要知道,人最宝贵的,是时间;最难得的,是好心情。别为了一点钱,浪费了时间,糟蹋了心情。
正是因为每个人对平等的 24 个小时使用不同,才导致人和人的思维不同,这样的思维,让有些人富有,让有些人,永远是个穷人。
你总要把目标放的更远,才能看到更广的世界。
作者:李尚龙,青年导演、作家,著有新书《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浪费生命》。公众号:龙影部落,微博@尚龙老师。
封面图 by Miguel Camacho
今天我做了什么改变
张辉: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都接受这样一个道理:选择比能力更加重要。上期的会员专属语音,我和大家谈了谈有关工作和职业的选择,主题是「未来10–20年的工作和职业选择」。
首先我想分享一个很小的故事:在2007年有一家创业公司,总人数不超过300人。现如今,这家公司走出的工程师成为小米、乐视、锤子、阿里(钉钉)等公司的VP,还孕育了至少十多家创业公司。是这群人非常聪明吗?不是,是因为这家公司在2007年的时候,就开始和Google一起,在中国大陆第一家做Android系统的底层开发。所以,他们之所以成为这些知名企业的公司的VP,都得感谢在2007-2008年,也就是大约10年之前做了正确的决定,成为中国大陆第一批做底层Android平台开发的工程师。我恰好也是这个公司的一员并因此受益匪浅。
那么展望未来10–20年,我们需要做怎样的决定?这是我本期语音试图回答的问题。下面是精选的会员反馈:
@会员 楠哥
刚刚成为新会员,听了第一次辉哥的语音。工作七年,自己的感悟就是,虽然做的是建筑行业的白领,但总觉得自己是和纺织工人一样,做的是同一件事情。如今自己的工作开始偏重于行业协会的这种平台性工作,做的也开始从以前的纯技术层面,转向战略、游戏规则的制定层面,接触到的人、看到的事也较以前有了大不同。对辉哥讲到的,未来一定要避免做重复工作的思路有很多共鸣。
2016年对我来说是比较艰难的一年,理财方面这一年算是比较失败的,同时家中的花销开始增多,家庭资产出现了负增长,人民币在这一年显得格外的不值钱,这都让我产生了一些危机感。我对家庭资产的保值增值从之前的关注节流转向了关注开源。2016年,我接触到了自由潜水,也开始感兴趣并学习这项技能,我希望在2017年时能够完成潜水教练的目标,在享受新生活的同时也能为家庭带来一份额外的收入,我也开始向斜杠青年方向迈出了第一步。
从迈出这一步开始,我的生活逐渐出现了一些规律,每天早上我开始重新读起了停滞一年的“改变自己”,雷打不动,每天的碎片阅读已经给我带来的思维和观念上的变化,我已经能够逐渐发现我的思维和身边人的思维开始拉开了差距。
在部门的年终总结会上,我提出的部门发展思路非常的落地且中肯,也引起了部门其他同事的共鸣,从那次提议之后,领导最近时常会和我讨论一些对部门发展的想法。
这也是我开始付费加入改变自己会员的一个动机,我发现这个公号现在和我的价值观最为吻合,我希望从这个公号里吸取更多的咨询,来给我更多的引导。
另外我近期感触最深的就是,我前所未有的感觉到个人时间的价值有如此之高,每天的生活越来越充实,时间安排的越来越满当,每天都有很多的成长。我不再拘泥于办公桌前盯着电脑加班的工作,即使工作再多,我也尽量在5点之后离开办公室,给自己留出更多的私人时间,不论是去游泳馆训练还是和朋友聚会、亦或是陪伴女儿,这些时间对我来说,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提高个人闲暇时间的利用效率,今天听到辉哥对个人闲暇时间的讨论,这个内容正合我的胃口。我觉得,自由潜水教练就是一项为其他人的闲暇时间提供价值的职业,我希望以后还能发掘出自己更多的潜力,扩展自己更多的斜杠。
张辉:我在会员语音中的努力,就是让大家尽可能早的去焦虑、思考和行动,而不是尽可能晚的去恐慌。因为越早的焦虑,越早的失败,越早的意识到未来的危机,我们才可能越早的爬起来。如果你希望尽早一些焦虑,但是远离未来的恐慌,请点击「阅读原文」,加入会员。上期语音
「未来10–20年的工作和职业选择」也会作为额外的福利,送给本周加入的会员朋友。
想知道
会员
能得到什么?↓↓↓点击阅读原文,10秒钟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