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映客宣亚的交易,一开始的“剧情”并不是现在这样。
今年5月,宣亚国际宣布重大资产重组的标的资产为北京蜜莱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映客),预计不低于50%的股权。当时的舆论更倾向于相信这是映客在“借壳”。
这样的判断大多出于以下几个事实:
第一,此次并购拟全部采用现金收购。去年9月映客的估值已经达到70亿,这意味着,宣亚国际可能要准备至少35亿左右的现金。
第二,财报显示,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宣亚国际账上的货币资金(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只有3.33亿,一下子拿出35亿现金来并不容易。
第三,以宣亚停牌时价格计算,总市值72亿元,流通市值18亿元。但根据昆仑万维在2016年9月出售映客3%股权套现2.1亿推算映客当时估值在70亿元左右,两家公司价格相当。
但随后,人们开始意识到“借壳”的不可行性。
宣亚国际今年刚刚登陆资本市场不久、从上市到停牌只交易了37个交易日。而监管层又早在去年监管部门就小范围约见了部分券商,就A股市场借壳重组和炒壳相关事宜进行沟通,近段时间对于借壳和“类借壳”的方案也丝毫没有放松。更何况,借壳最明显的特点是被借壳公司会更换实际控制人,这一点从宣亚方面看,毫无迹象。
映客“借壳说”不攻自破。
之后,直播行业降温趋势越发明显,映客作为以直播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开始被看空,“卖身说”大行其道。一位接近投资圈的人士透露,宣亚其实不是映客的第一选择,此前映客还考虑过猎豹和腾讯,但都因为各种原因没能达成一致。
但映客方面一直对外强调,映客是一家在创业第一年就实现了盈利的公司——根据昆仑万维的公告,2015年映客总收入为3048.36万元,净利润为167.28万元。
宣亚国际目前的市值和此前映客估值相当,而上市公司宣亚的年度盈利在数千万量级,这也意味着,作为整合标的的映客,必须处于盈亏平衡或者盈利状态,否则上市公司要冒的是被ST的风险。
此后虽然未有更新的数据公布,但今年6月,映客的投资人周亚辉称“映客的利润超过所有人的想象。”
当然,盈利情况也是此次交易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因为对于映客这样的轻资产标的,上市公司收购时,在企业资产评估外,往往设置了对未来数年的盈利或者现金流预期,来进行估值。
以另一家公关类上市公司蓝色光标为例,2013年蓝标收购博杰广告100%股权,约定博杰广告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经审计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07亿元、2.38亿元、2.73亿元、2.87亿元。加上并购时对博杰广告的无形资产估价,构成了17.802亿元的收购价格。
对映客来说,尽管其现有资产和无形资产也许会数倍于博杰广告,但也无法单独靠此支撑起独角兽级别的估值,即使根据成本法进行调整,也就是将其视为一笔战略资产,将自建这笔资产的投入成本因素考虑进去,以映客的高额估值,这笔交易恐怕仍然包含了高昂的盈利预期。宣亚+映客的联合体保守估值超过150亿,按照目前创业板平均35倍的市盈率计算,整体年盈利在数亿的级别,即使按照创业板最热时期整体超过百倍的市盈率,映客需要承诺的盈利可能也在亿级。
最后的公告预计在7月10日左右发布。恐怕届时无论是两家公司内部,还是直播行业、舆论,都将掀起一波新的风浪。
这已经是不坏的选择。至少在直播行业出现更为巨大挑战的时候,映客的创始团队成功上岸。在中国互联网巨头统治的时代,可以说他们把独立直播网站做到了极限。
在2017年4月的采访中,另外一家直播平台的高管曾向《三声》(ID:tosansheng)说道,“要趁着好时候出手,赚多少钱才是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