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摩财经、锐观察、悦刻专家、
AI产经观察
资本市场的暴富神话仍在持续。先有黄铮凭借拼多多股价暴涨成为80后“第一人”;后有钟睒睒凭借农夫山泉上市成为亚洲首富。最新通过上市实现财富暴增的是“网红”电子烟悦刻的创始人汪莹。
仅创立三年时间,中国电子烟品牌悦刻成功实现了上市。1月22日,电子烟品牌悦刻RELX的运营主体雾芯科技正式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开盘股价暴涨104%,直接触发熔断停牌,5分钟后恢复交易,盘中股价最高涨幅达158%,收盘涨145.9%,市值458亿美元。悦刻的成功上市,意味着“中国电子烟品牌第一股”诞生,而创始人汪莹的身价更是达到了近600亿元。
尽管悦刻成立时间不久,但已成为中国排名第一的电子烟品牌。2020年前三季度,其市占率达到62.6%。而其招股书也让外界看到了电子烟的暴利。其2018年、2019年、2020年前三季度的收入分别为1.33亿元、15.49亿元、22.01亿元,按照这个速度,2020全年收入将有望超过30亿元。
而在盈利能力层面,悦刻在2019年和2020年前三个季度的净利润分别为4775万元、1.09亿元。去除员工期权等因素的影响,2020年前三个季度悦刻调整后净利润3.82亿元,净利润率高达17%。
烟草历来是人们眼中的暴利生意,2020年中国烟草的利税总额预计达到1.2万亿以上,这个利税总额比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这几大国有银行所有的利润加起来都要多,而其中国烟草年平均18.67万元的人均工资更是诠释了什么是不锈钢级的铁饭碗。
而集合了“烟草+电子”概念的悦刻的盈利也同样没让资本市场失望,其成长速度甚至超过了瑞幸咖啡,仅用了17个月估值就达24亿美元,而成立次年,就实现了盈利。而这还是在遭遇线上禁售、政策监管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不敢想象如果放任奔跑,电子烟将是怎样的一个吸金赛道。
相比传统烟草的盈利模式而言,电子烟的吸金模式则更为全面。据统计,悦刻目前累计烟杆出货总量1040万,其用户量保守已达到了百万级。而在烟杆之外,烟弹的销售才是吸金的大头。与香烟一样,烟弹的消耗具有成瘾性,所以一旦成为电子烟的用户,就需要不停重复购买烟弹,这样才能持续使用电子烟,所以相比烟杆的销售而言,烟弹的细水长流才是电子烟真正的盈利模式。
以悦刻为例,从2018的560万颗烟弹,暴涨到2019年的7000多万颗,而2020年前三季度,数量已经超过1亿颗,而一套悦刻电子烟(烟杆+烟弹)的价格在299元至450元之间,烟弹(3颗)官方售价为99元,在烟弹的疯狂续费下,其吸金能力可窥一二。
因受困于线上销售的监管,悦刻大力发展其线下渠道,疯狂开店。2019年9月底的时候,悦刻授权经销商的数量是41家,2020年9月底增加到110家。2020年7月的时候就超过了4000家。截至2020年9月30日,悦刻已经与110个授权分销商合作,向覆盖全国250多个城市的5000多专卖店和其他超过10万家售商店提供电子烟产品,而其在深圳自建的工厂,每月可生产5000万个烟弹。而在线下布局之外,一些授权分销售还通过微信朋友圈的方式进行售卖,这变相的实现了线上销售,但整体悦刻已回到至线下的贩卖模式。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电子烟本质虽与传统烟草并无区别,但作为新生事物的电子烟目前并未明确划分为烟草类别,是按普通商品来交税。所以目前市场上的电子烟公司,是享受着科技公司的待遇,做着烟草的生意,这也让其在税务层面享受了真空的福利待遇。
成瘾经济
短短三年,3000亿市值,悦刻积累财富的速度过于惊人。
自2018年面世以来,悦刻仅用两年多时间就晋升为国内电子烟市场的头号玩家,市场占有率达到62.6%。2020年第三季度,悦刻的烟杆和烟弹的销售数额就分别达到300万套和6190万颗。相当于,悦刻每天能卖出3万多套烟杆和67万颗烟弹。
反映在业绩上,2018年到2020年前三季度,悦刻实现营收分别为1.33亿元、15.49亿元和22.01亿元,期间同比增长1065%和93%;同期净利润分别约为-28.7万元、4774.8万元和1.09亿元,期间同比增长16736.93%和10.8%。
悦刻的业绩在2019年爆发,也在2019年降速。2019年10月底,监管层出台规定,给电子烟销售的对象范围和线上销售渠道戴上了“紧箍咒”。以此为分界线,悦刻 “电商+线下”销售模式,转变为主要依靠线下渠道进行销售。2018年到2020年前三季度,悦刻通过第三方电商平台向最终用户销售的收入占比从33.5%降至0,销售给线下分销商的收入占比从60.2%升至98.2%。
悦刻也因此拉大了与其他电子烟品牌的差距。在线上限售令下,一些以线上电商平台为主要销售渠道的品牌甚至彻底出局,反观及时转战线下的悦刻市占率不断提升。截至2020年三季末,悦刻与110个授权分销商合作,拥有超5000家专卖店和超10万家零售店,市场占有率达到62.6%。
但线下的成本远比线上要高得多,反映在业绩上是悦刻盈利水平在下降。2019年,悦刻的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44.7%下滑至37.5%,2020年前三季度虽微弱反弹至37.9%,但同比降幅仍达到2.4个百分点。
2020年第三季度,悦刻虽然实现营收11.2亿元,创出单季最高营收,但当期净利仅有780万元,为2019年以来单季度盈利最低。
与此同时,高额的线下成本也让悦刻的负债居高不下。2018年到2020年三季末,悦刻资产负债率分别为93.7%、92.64%和87.42%,虽然相比三年前负债率有所降低,考虑到同期悦刻资产从1.06亿攀升至5.86亿,负债总额的增幅仍然非常明显。
市场对于悦刻的狂热追捧是显而易见的,但值得疑问的是:悦刻的高增长可以持续吗?
狂欢背后
悦刻财富爆发背后,是资本市场电子烟盛宴的缩影。近年来,电子烟作为一种宣传为可替代香烟的产品,凭借能够大幅降低有害成分的功能,以健康、时尚的形象受到烟民尤其是年轻消费者们的欢迎。
在悦刻成功上市之前,其产业链上下游玩家已经率先收获了一笔财富。
悦刻合作运营方爱施德(002416.SZ)自1月15日起连开三个涨停板。不过由于最近定增失败和大股东减持,1月25日以跌停报收。目前市值155亿,年初至今涨幅达到68%。
此外,悦刻代工厂思摩尔国际(6969.HK)自去年12月中旬起,开始一轮上涨行情。今日盘中达到90港元的历史新高,收盘价81.75港元,较12月10日收盘价涨77.9%。
除此之外,其他电子烟品牌也在过去一年获得资本加持。2020年7月, “来烟”完成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2020年8月,“MYX觅”同样完成天使轮投资;2020年12月,“LAMI徕米”获得混沌创新基金的数千万美元一期投资;1月5日,“gippro龙舞”宣布完成数千万元战略融资,投资方为劲嘉科技、同创伟业和美瑞健康国际。
但是狂欢背后,电子烟行业背后的隐忧也逐步显现。有市场观点认为,烟业市场本身已经固化,电子烟赛道只是外来资本试图进入烟草领域的一个快捷方式,单纯的电子烟赛道已经被过高吹捧。
一方面,电子烟初期宣传的健康概念逐渐被证伪;另一方面,监管层对于电子烟和传统香烟的监管等同趋势越来越明显。除飞机、高铁等公共交通明确将电子烟视为吸烟外,一些城市也在禁烟规定中将电子烟与传统香烟等同视之。
此外,电子烟的“出海”前景也并不明朗。从供给侧来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烟生产和出口国家,供应全球90%以上的电子烟产品与配件,应该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但实际上,美国及部分欧洲国家同样在加大对电子烟的监管。
2020年初,美国FDA发布禁令,禁止销售除烟草与薄荷醇口味的电子烟。同时,新型烟草产品需要通过PMTA(即烟草预上市申请)才可在美合法销售。到目前为止,全球仅有3家企业获得PMTA认证批准,无一是中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