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隋唐开始,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花鸟画作为一种独立的画科登上了画坛,并以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存在了一千多年。
一直以来,中国花鸟画在继承前人基础上却鲜有突破性创新。时代飞速发展今天,由于浮躁、名利侵扰,鲜少有画家能够静心求远,因而导致当代艺术精品极度稀少,隐有断代之危!
事实上,由于东西方思想意识、审美观念存在根本性不同,中国文化艺术很难进入他们的视野,难以得到他们的认同。此外,
自20世纪以来,西方文化风潮强势入侵中国
,
传统国画
如何适应这个时代的变革、如何进行现代转型,也
成为这一个世纪以来
一个
非常深刻的
探索
性
问题!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洪猛激涌社会大潮中,有这样一位艺术家却依旧岿然不动,净心自悟,沉湎于思,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创新、探索。他就是黄月,这位盛名于世不拘一格、敢于独造的国际著名艺术大师!
黄月说:“画画的时候,我活在自己的感觉中,每一笔,每一块色彩,或小心翼翼,或疯狂随意……我就这样画着,画自己心中的感觉,可能几个小时,也可能十几个小时,与自己对话,与世隔绝,直到不得不停下来,人还在感觉中沉醉,眼睛却花了,眼前一片模糊。”正是这种痴魔,造就了黄月如此之高的艺术成就!
40余年潜心追求,执着坚守,黄月在继承传统花鸟绘画精髓之上,却不断革新观念、不断颠覆传统,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绘画艺术语言——花鸟彩墨!这个被誉为独特的东方艺术符号已成为世界艺术史上最灿烂的印记,成功吸引了西方世界
盛赞
的目光!
黄月艺术作品已遍及世界,五洲四海已留下其光辉足印!毫不夸大的说,能让世界认同、折腰的中国画家寥寥无几,而黄月便是其中“唯一”!
尤其在当今画坛,已很少有像黄月这样诗、书、画、印的全面修养,并在艺术上达到一定深度和高度的画家。黄月注重情思、造型、诸多方面与时代的联系,以及与时代精神相谐相融的韵致,真诚自然地流露出画家的生命意识和人生意味。
大家都知道,在东西方绘画作品中能见到的对花鸟的描写多以人物画的背景出现,或者是静物绘画,或者是客观记录,或者是表现自然状态下的花或鸟。黄月的花鸟画与这些花鸟画有着本质的不同。其创作主题与中国花鸟画的主题更接近,即,不是为了表现自然状态下的花鸟,而是借以花鸟来表现精神层次的一种状态:超然、没有困惑、大度与宽容的“象外之意”;一种净化的灵魂的自由状态,在探究客观世界的美的过程中,寄寓人的精神与思想。
黄月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收空灵和虚幻的哲学气息,追求在寻找自然表象内涵的神性中激发内心瞬间的情感,以具象感性的方式加以表现;将中国绘画所讲究的气韵、空灵、呼吸等因素,融入创作中,抽象与具象互补表现,中西元素巧妙融合,从而实现天人合一,物我交融,超越自我的审美境界,给与人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
黄月将中国写意画的泼墨挥毫、纵横驰骋,与西方油画以色彩之艳丽及其层次之丰厚,完美地融合到一起。黄月花鸟画的妙处正在于此,以最缥缈、最真实的东西方艺术的融合,冲击人的视觉,挑战人的想象,触动人的魂灵。
黄月的画予人以独特的美感,欣赏他的画,还可以得到一种生命的启发。
看黄月的画,你会有置身空灵的状态,身边无一物,思绪、内心皆空,一种虚幻的境地,一种飘渺的神思,片刻回神间,荷花的柔美,翠鸟灵动突然如清露入肤,美好的让人觉得世界如此之美,生命如此之神奇!那一刻,烦恼、忧心皆释!一种身心愉悦直抵身体的舒适!这就是黄月艺术的魅力!
正如黄月所说:我一直在寻找一种我能运用我自己的绘画语言来表达我对当下人与社会的内心感受的方式,表现人的内在的精神和气质,那种瞬间的精神状态。
是的,黄月懂你,懂得世人心思,他让你空寂之中,找到了某种意识的统一与情感的共鸣!
黄月以自己的作品向世界说明,生命本身之美好。并践行着他自己对艺术与美的深刻理解。
黄月,中国著名艺术家。1960年出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1996年赴美进修。
油画作品《少妇》被中国国家画院收藏。花鸟油画《金塘碧玉》等6幅作品被钓鱼台国宾馆收藏。花鸟油画《不知已在水中央》被全国政协收藏。《莲蕊有香尘》、《风凉烟重》等油画被中南海收藏。《萍踪半生缘》、《羽娇争媚》等花鸟油画被全国人大会议中心收藏。油画《云上香寒》等20幅作品被洛克菲勒家族收藏。
2012年1月,作品《独对斜阳》被美国当代博物馆收藏。2012年8月,作品《潇洒迎风》代表中国参加2012英国伦敦奥林匹克艺术大展。2013年11月27号,美国洛杉矶郡向黄月颁发荣誉证书,以表彰黄月为国际艺术所做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