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影像狗
术有专攻,软硬通吃,我们都是影像狗 U•ェ•U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这就是尔滨! ·  2 天前  
广东应急管理  ·  一工厂凌晨突发爆炸,2死19伤! ·  2 天前  
人民日报  ·  《哪吒2》,中国影史票房冠军!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影像狗

精选 | 将美食纪录片进行到底 陈晓卿和《早餐中国》

影像狗  · 公众号  ·  · 2020-12-12 14:00

正文

图文来源:硬糖娱乐

作者:李春晖  谢明宏

认为自己对吃更有研究,大概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种“通病”。不独梁实秋、汪曾祺这样的文人墨客,袁枚、唐鲁孙这样吃过见过的主儿,就是在火锅店调制一碗自取小料,坚信自己的芝麻酱、辣椒油比例最为绝妙的朋友,也不在少数。
硬糖君自然也不能免俗,就算没吃过还没见过吗?我看过多少集《早餐中国》、刷过多少遍《风味人间》啊,对吃的热爱、对美食的知识,相信自己绝不在人下。

直到硬糖君遇到了“正主儿”——《风味人间》总导演陈晓卿,《早餐中国》总导演王圣志。
12月3日-12月4日的腾讯视频纪录片2020冬季沟通会有点特别,以至于硬糖君差点以为这就是个美食打卡之旅。腾讯视频副总编辑陈晓卿、企鹅影视纪录片工作室总监朱乐贤、《早餐中国》总导演王圣志带领品牌、媒体、嘉宾组成的“饿人团伙”共享早餐、午餐、宵夜的“一日之食”。硬糖君就没参加过这么撑的活动,不愧是“了不起的烟火气”。

早餐的仪式感究竟是什么?宵夜能够帮助人更好睡眠?为什么我们对碳水爱得深沉? 当陈晓卿说过往做美食纪录片,收视率调查发现最受欢迎的食物就是主食裹油脂,肉夹馍、牛肉面,最受欢迎,硬糖君猛点头。
“北大一位社会学系的老师和我说,这说明了历史。中国古代史上,每隔50-70年就有一次全国性饥荒。饥饿是写在我们中国人基因里的,中国人爱吃这些东西不是没有原因的,其实这就是文化。”


是美食,也是文化;是社会学,更是人类学,这是美食之道,也是美食纪录片的发心。

原来我不是合格吃货


“从苏州上车,买两包小豆腐干,可以一直嚼到郑州。”汪曾祺的吃,是平民的吃、家常的吃,始终怀抱着一种亲和力。鲨鱼滑和紫菜光饼大概不方便带上车,但这并不妨碍它们成为福州清早的滋味代表,有海风的咸和阳光的甜。
硬糖君有口福,加入了王圣志老师带领的早餐本餐小分队(另外两支“人间饿爸”“全员饿人”队由陈晓卿、朱乐贤分别带领,三队通过抽签决定去哪家店吃早餐)。这可是做了100集《早餐中国》的早餐之神啊!王导抽中的早餐店福清滑,也正是《早餐中国》第一季第34集拍摄的小店。


相对于午餐晚餐夜宵,硬糖君一直更喜欢早餐所代表的仪式感,有一种更加中国式的昂扬劲头。 正如王导总结《早晨中国》的思路:吃了早餐你就一天元气满满,吃了早餐就能找到回家的方向。
看《早餐中国》,除了美食诱人,那种每个人都步履匆匆,有来处、有去处的世俗热闹,尤其治愈。能每天按时起床去吃早餐的人,日子过得不会太差。
但说来惭愧,上一次起大早出门去早餐店吃早餐是什么时候?硬糖君觉得起码可以追溯到十年前。若不是这次活动,硬糖君很难想象自己七点起床就为去福州街边一家只能坐下十来个人的早餐店。
早上八点多,一行人马即以就位,嗷嗷待哺。店主话少,只一盆盆的端上鲨鱼滑、鳗鱼滑、牛肉滑……汤清肉嫩,酸笋的加入使其有螺蛳粉风味但更清爽,颇有网红潜质。
也确实有很多餐厅因为腾讯视频的美食纪录片变成了必打卡餐厅。王圣志对此有独到见解:“很多餐厅都在追求创新。 但早餐店是不能创新的,早餐店最厉害的地方是它一定要保持同一个味道十几年不变,保持整个社区共同的味道记忆和黏性。离开多少年的人再回来,还是这个味道。”

比起一顿热乎乎的早餐抚平饥肠,提振一天的士气。宵夜则是一日辛苦的慰劳、灵魂小憩的居所。作为腾讯视频自制IP“一日之食”的第二部美食纪录片,《向着宵夜的方向》也指引硬糖君一行人马向着宵夜的方向前进。
吃宵夜到底好不好?此次“吃吃喝喝”活动的重磅嘉宾——心理学家、美食家陈立有权威发言,“宵夜是为了获取油脂,然后使人在睡眠时分泌更多褪黑素。宵夜是能够帮助人睡眠的。”听听,宵夜助眠啊,硬糖君又找到了放开肚皮的有力依据。
《向着宵夜的方向》导演韩经国则提醒了一个硬糖君忽略的情况: 就是相对早餐,宵夜的内容其实没那么丰富,“可能它的地域性没有那么强”。

可不是嘛,人们能为咸甜豆腐脑争得割席断交,但到了宵夜摊子上,全国都是烧烤、小龙虾的联欢。而也正是因为各种地方特色食物都在慢慢消失,更突显出了纪录的可贵。思及此,硬糖君赶紧多夹一筷子夜宵桌上的红糟鳗鱼,虽是初识,倒像是久别重逢呢。

美食三重境界


冬夜晚十点,夜宵正当时。当一道道闽味硬菜轮番登场,硬糖君这个北方人只能做出刘姥姥在大观园宴席上的同款感慨:“我知什么名儿,样样都是好的。”
好在有身为本地人的王圣志导演充当凤姐角色,每道菜都要倾情奉上一番解说词。这是什么神仙旅行团才能有的待遇,有会做的,有会吃的,还有陈晓卿导演这样善于“理论拔高”的。

“我到美国同事的家里住,一个九岁的小朋友和我说自己要写‘论文化’,我就问他什么是文化。他说我们老师说了,文化就是由人类创造、并为人类享受的一切。这句话影响我很长时间。”或许某种意义上,正是美食的文化价值指引了腾讯视频的一系列美食纪录片创作。
如果《舌尖上的中国》代表着光影下的食物之美,一蔬一饭饱含中式意蕴。那么,以《早餐中国》《向着宵夜的方向》为标志性作品的纪录片则回归了“人间烟火”。真实还原了那些逐渐被掩盖的美食,那些逐渐被淡忘的生活习惯,以及被现代节奏所忽视的恬淡生活态度。
《早餐中国》不仅展现了本土特色和当地的风土人情,也呈现了一个个平凡百姓背后的真实故事。河北河间驴肉火烧店的年轻老板,讲述曾经在继承家业和坚持学业中的两难;湖南洪江鸭子粉夫妻,因为生意过忙不能陪伴女儿而内疚;安徽淮南牛肉汤老板娘,回忆自己往昔的美貌感慨和牛肉汤“过了一辈子”。
正如《早餐中国》总导演王圣志所说:“烟火气是热爱生活的依据,在动荡的世界里让我们维持稳定。”《早餐中国》在7分钟片长里揭示每个小人物的平常心境,并呈现出乐观坚守的精神。店家“一人一首单曲循环”,已不再是日常营业的简单抒怀,而是寄托着俗世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以小人物肖像为主题的纪录片,所采取的平民化视角和微纪录形式,或将成为未来创新的一种趋势。
越来越多的科学实证表明,美食的千姿百态最终是由刻在基因里的天然冲动驱使。反映了“美食与人”深度关系的《风味人间3:谷物星球》,所要聚焦的正是学科交叉的王冠——美食人类学。
陈晓卿导演在做《风味人间》系列时,发现了一个精彩的美食流传故事。1888年,亨氏公司发明了番茄酱,其前身为18世纪初西班牙人和意大利人吃的一种叫ketchup的酱汁。而ketchup正好是闽南语“茄汁”(鱼露)的音译,在1650年左右由英国和德国水手在泉州吃到。


“我们是因为耕种特别抱团的族群,所以这个民族特别组织有序。”陈晓卿如是总结我们和谷物的关系。至于谷物和饮食习惯如何深度捆绑,从而塑造了今天的中华饮食文化样貌,他透露《风味人间》第三季会告诉大家。

了不起的纪录片


宵夜的巅峰体验,大概就是吃出喝喜酒的感觉。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当腾讯视频副总编辑陈晓卿、企鹅影视纪录片工作室总监朱乐贤、《早餐中国》总导演王圣志开始各桌敬酒,硬糖君只想脱口而出:百年好合。
我们讲究人绝不乱搞CP,这绝对是一个值得“锁了”的美食纪录片组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新华社  ·  这就是尔滨!
2 天前
广东应急管理  ·  一工厂凌晨突发爆炸,2死19伤!
2 天前
人民日报  ·  《哪吒2》,中国影史票房冠军!
3 天前
掌上新疆  ·  如果有一天,新疆警察都离开了…
8 年前
X博士  ·  《欢乐颂》与资本主义伦理
7 年前
科学家庭育儿  ·  放心!幼儿急疹只是特殊称呼!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