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男儿国
十年蛰伏,一日破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  DeepSeek 影响几何(三)|国君热点研究 ·  昨天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  元宵节|华灯如昼,福满元夕 ·  昨天  
中国证券报  ·  降费 ·  昨天  
上海证券报  ·  AI最强黑马!6个交易日涨超260% ·  2 天前  
中国证券报  ·  “公主请发财”……黄金手机贴火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男儿国

这个项目可以做吗?

男儿国  · 公众号  ·  · 2020-03-07 21:46

正文

总有人问我某个项目可不可以做,其中有些项目很好判断,一眼就能看出是骗钱的、擦边的、或是拉人头的。
可是还有一些很难界定,因为完全合法,但是却会被很多人抵制,比如微商、直销、成功学这一类的。
不同经历的人,三观和道德底线都不同,我自己肯定不会做。 但是来问我的人,他们既然问这方面的项目,说明 从心里是能接受的,他自己能接受,我又能说什么呢?
我一般都会回复:你自己判断吧,我能提醒的只有不要触碰法律底线。
……
年轻的时候,我也是个愤青,反对一切我看不惯的事。
后来经历多了,也懂了世界上的事情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是评判的标准、和每个人对事情本身的解读不同。
一个农村穷小子,在网上卖成功学的书和课程,现在也能开上轿车了。
一个在家里毫无地位的家庭主妇,做微商赚钱了,她终于觉得活出了人样。
一个做主播的服务员,虽然她直播的内容在我看来很低俗,但有人喜欢看,她也赚到钱了。
他们做的事,在我看来都是错事。但是我能对他们说,你这样做是错的,你就应该当一个本分的农民;你就应该在家里当好家庭主妇;你就应该做一个本本分分的服务员,我能这样说吗?
我不能。
我没资格要求他们安心做穷人,也没资格剥夺他们合法赚钱的权利。
我总是提醒自己,不以个人喜好去对别人设限。
……
什么是正确?
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网上很流行的一句话,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
大家都知道男人卖口红,但是男人卖卫生巾你见过吗?而且还卖的特别厉害,他认真的讲产品,做演示,还要被主播嘲笑,但是一场下来能做到上百万的销售额。
什么是对?
在你特别想赚钱的时候,不违法,追求利益最大化,这就是对的。
……
一个朋友特别鄙视百度,从来不用百度产品,我问他,如果百度给你1%的股份,你要不要?
他犹豫了一会说,如果是真的,还真很难拒绝。
为什么很多人活成了自己当初最讨厌的样子,就是因为小时候的价值观,到成人世界行不通了。
很多时候我们面临的选择,实际上是要做一个穷圣人,还是一个富商人。
做圣人还是做商人,你总要做个决断。
而且认定了就一定要做到底。
很多人做事总是变,选择困难症,就是因为一直没想明白自己要做什么人。
赚钱的时候,不忍心赚,想做圣人。
等机会过去了,看见别人有钱又受刺激,又发誓要赚钱,要买好车。
反反复复,总是找不准自己的位置。
想赚钱,就要从商人的角度去判断对错。
商人怎么判断对错呢?
对自己有利的,就是对;对自己无利的,就是错。
……
几年前,微商,网红,直播、这些词在我的字典里都是贬义词。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我发现是我太狭隘了。
尤其网红辛巴能给疫区捐款1.5亿,算是给我上了最深刻的一课。
辛巴的钱是哪来的?
都是直播间里挥金如土的大哥和大大小小的粉丝给的。
也就是说,辛巴像一个魔术师,通过直播间,把土豪的钱,变到了疫区。
喜欢给网红打赏的人,他们的钱注定要花出去,不花在辛巴身上,也要花到别处。
就像古天乐代言游戏,一开始我认为是错的,后来知道他是为了赚钱建学校,我又认为他是对的。
所以你看,我们的认知其实是很有局限性,因为看不到事情的全貌,所以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
也就是说,不把时间拉长,只用当下看到的东西做判断,怎么选都有可能是错的。
既然怎选都可能错,所以很多人在选择项目的时候,根本不考虑对错,只选最赚钱的那个,先把钱转到手再说。
有了钱,是去做好事还是坏事,我说了算。
……
存在即合理。
很多我过去认为错的事情,也渐渐能接受了,虽然我还是不会去做,但是我完全理解做这些事的人。
如果有人想去做,问我意见,我也不会反对。
钱已经在哪里,就像树上的果子,总会有人去摘。
摘了以后,可以放在家里烂掉,也可以送给贫穷的孩子。
……
顺其自然,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微商来了,拥抱微商。直播来了,拥抱直播。下一个风口来的是什么,我们就拥抱什么。
不要给自己过多的设限。
网民的整体素质在那摆着,你想玩高尚的,太难了。越俗的,才越容易赚钱。
以前的文章,我写了好几次电商给主播刷榜卖货的套路,刷几十万跟主播连麦,几分钟赚几百万的大有人在。
有人很鄙视这些人,说他们跟电视购物一样,卖垃圾产品,忽悠人。
也有人看到了这个风口,组建小团队开始入场测试。
网上传言说快手出了一个公告, 3月9号以后,禁止再用挂榜的形式导粉和卖货,不知真假。
所以这个风口很可能就这样结束了,不管这种卖货方式是对是错,都成了历史。在这段历史中,有一大批人把身价折腾成了百万、千万。
而有些人看到好戏要散场了,才开始后悔,为什么没有早点入场。
生意没有对错,只是有人进场早,有人进场晚,有人一直在场外做观众。
不能刷榜卖货了,电商的收入就断了吗?
不会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