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波预测,未来的生活方式可能与过去完全不同。例如,现在是城市化,将来大家则都往农村跑,城市的污水处理厂将由不足变为过剩,垃圾发电厂也从“不够”变为“吃不饱”。
面对变化,文一波把目光投向了新的领域。2016年12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主持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时提出,要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在文一波看来,
推行垃圾分类,依靠居民提高意识或政府强制都不可行,必须通过市场化的方式。
例如,启迪桑德在安徽进行过试点,每个社区设立一个垃圾分类亭,由2名专门的工作人员来做垃圾分类,他们同时兼职负责这个社区的快递收发,垃圾分类亭还有大屏幕广告,每年的广告费收入有10万元,用这些钱就能养活这两名工人。通过这种市场化的方式,能够让垃圾分类“运行起来”。
垃圾分类之后是互联网环卫。
目前,启迪桑德已有百余家环卫公司、6万名环卫人员,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手段,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地点,占有任何物理资源都能被监控,管理上不用做调度和考勤了,而且还可以按时计费、线上支付。把所有数据连起来之后,什么地方有什么资源,什么时候去车拉走最合适,都能够计算出来,不用再“空车满城跑”了,物流成本能降低60-70%。
第三个环节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2015年10月,启迪桑德成立了独立平台公司——桑德再生,注册资本5亿元,运营资本50亿元,专注于再生资源项目的投资和运营管理。文一波表示,有了互联网环卫那些数据,全国哪个地方有废品,具体是什么类型的资源,我在地图上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然后合理布局建厂,这种决策管理是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
最终的目标,则是做一张“网”,越大越好。
它要足够海量,文一波现在要求他们所有的环卫链、再生资源链、社区链、水处理链、垃圾链等都要“链”起来,所有设备、工程、技术、操作等的数据全部上传。“等到数据真正‘海量’的时候,就开始有一个质变。亚马逊的云服务一年能有200亿美元的收入,靠的就是大数据的积累,我们把‘网’做完之后,就不再是简单的环卫、废品回收、快递物流了,慢慢它会变成一个内在有联系,不断产生新价值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未来。”
“结合我们的新能源电池,我们做的车,我们的垃圾分类进社区,可能有一天启迪桑德就变成一个最大的社区服务商、最大的主干物流运营商,根本不是一个环保公司了。”文一波表示,“我相信最后的环保公司不一定像今天这样,京东、阿里、腾讯也不是当初他自己认为的那样。我们现在的业务,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是一些核心点,利用这些环保机会,拓展自身业务,再建立一个门槛。”
在他看来,所谓门槛就是在某一领域、某一业务模式上,不是“随便一个人都能进来”。譬如现在阿里、腾讯做的事,基本上就没人去做了,而PPP随便谁都能进来,也就谈不上什么门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