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吴师兄学算法
和程序员小吴一起从初学者的角度学习算法,以动画的形式呈现解题的思路。每周四篇原创文章,期待你的鉴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大数据文摘  ·  风投式思维:哪吒2和DeepSeek背后的共 ... ·  3 天前  
数据派THU  ·  AAAI 2025 | ... ·  10 小时前  
CDA数据分析师  ·  Deepseek爆火,CDA持证人如何确保不 ... ·  2 天前  
软件定义世界(SDX)  ·  马斯克20万块GPU炼出Grok-3,暴击D ... ·  3 天前  
百度智能云  ·  百度财报:智能云Q4同比增长26%,AI驱动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吴师兄学算法

要不要等华为?

吴师兄学算法  · 公众号  ·  · 2024-12-09 10:30

正文

大家好,我是吴师兄。

最近,华为的大规模OC(Offer Confirm)又上了热搜,说是 OC 后一周内就发书面 Offer ,有不少训练营的学员“ 勉为其难 ”的接受这个侮辱价。

算法大群里也议论纷纷,有人调侃:“这是年末的一根救命稻草呀!!”

也有人疑惑:“这时候还在招人, 是不是有点反常 ?”

这到底是机会,还是另一场考验?

坦白说, “有总比没有好” ,这种心态还是挺普遍的。

特别是到了年底,能拿到一个Offer,哪怕是“补录”,心里都踏实不少。

不过细想一下,为什么这个时间点,有的公司还能“捡人”?是业务突然扩张了,还是前面招的不合适?要知道, 现在市场是供过于求的局面啊!

但话说回来,华为的品牌光环可不是盖的。

尤其是在某些地方,进了华为,就好像自带“社会地位加成”似的。再加上公司体系健全,技术积累扎实,看起来确实比某些半路杀出来的小厂靠谱。

说实话,有些“补录”的岗位,听起来没那么香

比如那些突然冒出来的招聘名额,有可能是前期计划没做好,也可能是内部人员流动频繁导致的空缺。

而这种岗位的风险,往往比普通的社招还高。 如果公司业务稳定性不够,可能就是“招进去没人管,用一阵子再裁掉”。

不过,华为给人的感觉就不太一样了。作为大厂,招聘流程、岗位规划这些事情,明显更有章法一些。更重要的是,能进华为,至少在简历上多了一块金字招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