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样的片子让人大附中为此停课半天?
是什么样的内容让学校下通知要求学生家长一起观看?
这就是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纪录片——《镜子》。
片子在人大附中放映完毕,一位高一的女生首先提问:“我对片子中的一句话特别有感触,‘人生不止只有学习这一条路’,但是我又在想,我们真的能选择其他路吗?”
人大附中联合总校校长刘彭芝也分享了她的观影感受:“看完以后真的心潮澎湃,很震撼,很激动,跟我有共鸣。两会刚完十九大之前推出这个片子太重要了,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我也很感谢中央电视台,能够在这个时候适时推出这个片子。”
这部刚刚在央视教育与法制频道分三集播完的纪录片因何引起教育界的强烈讨论?我们首先通过纪录片的第一集来感受一下吧!
《镜子》第一集
之所以取名《镜子》,是因为“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总导演、央视《天网》栏目制片人卢钊凯说。
纪录片只有三集,一共90分钟,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花了10年策划、两年摄制。
《镜子》第二集
《镜子》第三集
内容很简单: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简单的内容却反映了不简单的问题。
片子的第一集展现了孩子被强制入学的过程,第二集讲述孩子与父母分别上课的情况,第三集交代了课程结束后,父母和孩子回家后的表现及近况。
接下来,小编通过摘选前两集典型“问题孩子”与父母的片段,来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家庭情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
“问题孩子”代表:张钊,17岁,高三学生,辍学四个月。学习压力大,早恋。
我说我学习有压力的时候,我妈就说学校几千个人,别人怎么都没事。每次我想跳楼,我爸就说,你让他跳,你看他敢吗,他每次说完这句话,我就想我要是再回家我就是孙子。
张钊父亲在回答怎么看张钊想要跳楼的问题时说道:我不相信,我感觉他没这个胆,他是试探性地攻击你,他找到我俩的弱点了:你怕什么我就说什么。
我特别讨厌那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知不知道这句话害了多少,特别是现在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其实他已经设定了一个概念,人生只有一条路,这在偷换概念了,你必须按照这条路走,似乎只有一个地方才是终点,是这样吗?你认为你的人生只有一条路吗?
我们做了十多年了,十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问题孩子后面,一定是问题的家长,问题的家庭教育模式,所以表面上,好像孩子有各种问题,但是实际上,最需要接受教育的不是孩子,是家长。
二、对爱的认知的扭曲,让父母爱的能力不能表现
“问题孩子”代表:家明,16岁,高一学生,辍学一个月。叛逆,迫切独立,网瘾少年。
我平常最喜欢猫和狗之类的动物,我说过超多次我要养这些,他们从来没让我养过,而且我买过很多,他们就直接给丢了。我以前小时候买过很多东西,永远是一买回来她们就给丢了。我不知道那些东西有什么好害怕的。
家明父亲在回答“假如还有十分钟离开这个世界,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会怎么样”的问题时写道:希望孩子能够独立,能够快乐的过好每一天……最后一句话就是我希望他这辈子过得比我好。但他没有抵住培训老师的追问,坦露心声,最好就是实现他的理想,但他的理想需要纠正、纠偏。
我觉得我可以给你一句话:死不悔改。你刚才写的理想都是你自己的理想。爱就是控制,我是为你好,那么多人我不控制,为什么偏偏控制你,因为我爱你。这是对爱的一个重要认知的扭曲。
第二,你是我的孩子,这也是一个扭曲的认识,就是我们会把人变成物化,就是类似于你是我的一个物品一样,你是我的儿子,你是我的老公,你是我的妻子。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把儿子、老公、妻子这个角色的部分变成了你是我的杯子,你是我的私人物品。我们把爱物化了,这也是一个爱的认知的扭曲。爱的能力没有出来,出来的只是教育孩子,改变孩子的想法,满满的爱往往变成满满的伤害。
“问题孩子”代表:泽清,14岁,初二学生,辍学2个月。家庭背景优越,被赋予过高期望,自卑,暴力。
我妈在我身上的时间比较少,要么说她很累,要么就说她工作很忙,我妈的脾气比较暴躁,创造一些家暴的行为啊,不管是什么事情,讲到最后,一定说她自己是对的。
泽清父亲坐在去训练营的火车上望着窗外:我认为我不需要改变,我这次去上课,也只是因为学校要求,家长要一起陪同上课。因为我认为,这个家庭要改变,我不需要改变,至少不需要改变太多。
从泽清这个家庭,背后的整个家族来看的话,都是在社会上做出过相当成就的,所以这个家族可能有一个价值观就是:通过他们的成就,他们在社会上的成功,来体现自我的价值感。
到孩子这里来说的话,他也深深地认同了这一部分,所以他也希望能在某一领域做出成就,但是从现实层面讲的话,他力量又不足够,简单来说,他的内在是很自卑的。当一个人对自己的感觉很糟糕的时候,他的内心其实是非常痛苦的。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家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现在离婚率增加,青春期逆反的孩子也在增多,其实这是我们经济快速发展的这三十年来,每一个家庭都在承载着获取物质的压力,似乎我们都像连轴转的机器和齿轮一样,必须奔跑在获取金钱的道路上,而我们在享受,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成果的同时,我们精神的构建是滞后了。
纪录片的最后一集中我们可以看到,相对孩子而言,每位父母发生的变化更加明显:
张钊父亲试着与孩子沟通,放宽了自己的原则但没有完全迎合张钊的要求;家明父亲首先给家明买了一条狗,还将自己需要改变的地方写在纸上贴到了墙上,来时刻告诫自己;泽清母亲也表示,孩子回来之后没有和他们红过脸。
片子的最后,向我们交代了三个孩子的近况:出营后,张钊参加了2016年高考,被长春某高校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录取,张钊放弃,选择在河北安平县中学复读,继续参加2017年高考,目前已与女友分手。
家明在父亲资助下开了一家网吧,两个月后关闭,在其满18周岁时,他做背包客去了张家界,开始了人生第一次远行。
泽清希望换个环境,他让父母买了一套新房,目前依然没有去上学,继续在网上下军旗,2017年3月5日,泽清父母来到中央电视台向《心理访谈》栏目继续求助。
心理学专家张久祥老师在对这部片子进行解读时,说道:孩子生下来就是一颗人性的种子,但是这颗种子是在父母,在家庭这个环境里慢慢成长出来的,镜子的切入点是什么?当一棵树长歪时,镜子就切入进来了。
所以,它是时代的镜子,夏阳也好,泽清也好,张钊也好,家明也好,他们都不叫主人公的名字,他们叫这个时代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也不叫他们的父母,他们叫这个时代的父母。
现在看来,关注《镜子》这部纪录片的人数并没有想象中的多,就像俞敏洪观看此片发表的感受所讲的一样,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似乎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过错。
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机会进入到训练营,感受到自己教育方式上的错误。这部纪录片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所有人都可以反思自己,因为我们都是孩子,并且已经成为或者未来某一天将会为人父母。
........................................
【蓝橡树家长圈】家长的圈子决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和数万家长一起,学习最新最全教育理念和方法;与数百位牛爸牛妈畅聊教育;线上线下家长沙龙提前占座。
长按复制ID, 添加好友, 申请加入。
【五月特别福利】
1. 享受九折优惠价2688元(原价2988)
2. 您可88元升级成VIP会员/1个月(原价1500),享受专家导师一对一咨询等系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