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职场要有目标,且远大即高是值得赞赏的,但目标的实现是建立在你的实力之上,有实力,自然目标会远大(但不一定正确),资源或实力决定你注定不会平凡。
环球世界,能够对世界极有影响力的大国,可分为三类:一是海权型大国;二是陆权型国家;三是海陆兼备型国家。
海权型大国的优势,在其机动性能卓越,只要有海洋的地方就可以基本做到自由航行,但前提是,你得有足够强的海军,其弱点当然也比较明显,即陆军会比较弱,因为海空军占据了大多数组织资源,这种现状决定,海权型大国,通常都会很困难(在征服陆地国家方面),但其搞乱一个不相关的组织却非常容易。
而陆权型大国,必须其国土面积足够大,以至于其触角可以深入到各关键地区,增强其影响力,但要打下足够大面积国土,在其所到之处,会是易攻难守,且相对没有其他优势竞争者争夺,但缺点是,其打下的面积也同时不具备自然屏障,而要提高战略安全,也就是战略缓冲足够大,只有面积在其所在区域足够庞大,才有可能成长为陆权大国。
海陆并重型大国,即背山面水,在中国风水学来讲,此乃宝地也,中国东南被海洋所包围,在工业文明到来之前,中国此乃天选之子,但海陆并重型国家要成为大国,需要两大条件:一是地盘要足够,拥有足够的战略空间,否则外患一发生,政治中心即灭,国亦亡;二是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有一个战略中心,不能多面作战,而中国西面有喜马拉雅山为阻挡,东面有海洋环抱,如果没有强大海军的国家,是无法构成对中国的直接威胁,因此农业文明时期,我们重心一直都是北面,如匈奴、突厥、以及沙俄等,而工业文明之后,我们面临北方和东南沿海两面威胁,险些亡国,只不过,上帝保佑,西方帝国主义自己狗咬狗,将势力退回欧洲作战,没有过多时间关注东方。
内部破局
从内部来讲,对中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地缘政治板块,有四大块:一是东北;二是蜀地;三是中原;四是关中。
东北之地,从明清开始对中原政治中心影响逐渐抬高,且北京作为彼时的中央政府所在,东北地区有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迅速震动京师。
明帝国时期,便时常受到东北渔猎部落的侵扰,清政府就是从东北出发,进而攻略明帝国的政治中心,从而得以入主中原,成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清帝国在东北方向同样面临各种威胁,如沙俄,以及日本在侵占朝鲜半岛后,便迅速拿下东北,从而华北等,纷纷被日本分割成多个板块。
再看蜀地,其地理位势决定其对中原构不成巨大的直接威胁,却能够做到割据一方,即进不可以攻,但退可以具有一定防守能力。作为在蜀地建立地方政权的组织,其要进驻中原,统一中国,两条路可走:一是北线,即走汉中,拿下汉中,即可作为跳板,进而影响关中;二是南线,以重庆为切入,顺江而下荆襄,进而直逼中原。
在蜀地割据一方的政权,前有如刘邦,后有如刘备,其实此二人所占地盘几乎是差不多的,但刘邦成功了,刘备却致死都未能成功。其原因有自身方面,也对手层面的。
自身方面来看,刘备取守势,即刘备将国都定在成都,远离中原政治中心,而刘邦却在关中地区政治环境未稳的情况下,
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手段拿下关中,进而可退可守,尽而攻占中原,退可争取时间,发展实力。
从对手来看,刘备的对手是曹操、刘邦的对手是项羽,曹操以关中作为重要战略方位来对待,严密防守,而项羽在大封天下诸侯之后,便滾回老家去了,假如项羽将国都定在关中地区,估计刘邦致死也不会有机会入主中原,所以,对手的失误,就是你的机会,正因为项羽的爆发富心理、自卑心理,囿于个人私利,而忘却国家大战略。
至于关中地区,在唐以前,一直都是政治中心,有三点因素:一是彼时对中原王朝最大的威胁来自西北方向,将国都设于此处,则有利于集中全国资源来进行对外防御;二是关中地区属于进可攻退可守之地,进可直插中原腹地,退可守成积蓄力量,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自古得关拢者可得天下。
最后在中原地区,此乃四战之地,也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自古得中原,而无其他根据地者,多以失败告终,是没有办法守住中原腹地,各方诸侯都在争夺,只有拿下中原,才可对其他各个地方政权形成威摄,所谓威胁,有两点要素:一是你的力量足够形成与对方的不对称性差距;二是你的力量能够快速到达任何需要的地方,否则容易造成对方有恃无恐,而给你带来阻碍。
在职场,内部破局有三点要素:一是你要有稳固的根据地(对手不注意之处、或对手力量不足以到达之处,这才是建立根据地的首选),根据地选择在于发展,既然要发展,就得有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即没有外部干涉侵扰之地;二是你拥有可以向各部门渗透影响力的职务或岗位以及专业特长,比如说财务,可以对其他部门有影响力,但只有部门高层才能感觉,底下成员则无感,再如说,因为你会某项专业技能,通过与他人的技术差,从而在解决他人问题的同时,将影响力渗透进去了;三是你不能快速到达你的目标,则必须先获得战略跳板,蜀地以汉中为跳板、汉中以关中为跳板,如果你不能以背景关系为跳板,则以应当职业或专业为跳板,这是一种外在势能,能够有助成功。
外部破局
在了解组织内部几大政治板块之后,也同时了解我们的威胁与地利之利后,再将我们放在世界格局之中来观察。
周边板块
西面是印度,其地利优势类同于中国,占据印度洋陆地主体板块,且同样为海陆型国家,但由于与中国有喜马拉雅山脉阻隔,且中国的政治中心已移居华北地区,所以总体来讲,中国与印度的矛盾有,但并不能成为中国对外战略中的主要矛盾。
且印度作为海陆并重型国家,其战略重心当在印度洋的控制权,控制印度洋,就较大程度控制了东西方海洋贸易经济咽喉,我们看印度为什么总在中印边界搞小动作,磨察不断,有两点要素:一是中国作为海洋兼具型国家,在海军建设以及海军军工建设方面迅猛发展,且中国已经能够形成对南海的主体控制权的当下,印度因此会感受来自中国可能压迫感;
二是印度在喜马拉雅只会小搞(当然这是建立在我们充足防备基础之上,毕竟假如你无所谓,那么对方假的试探就会变成真的进攻了),这传达给中国的意图是,你中国可以触角深入到印度洋,他印度照样可以触角伸到中印边界,以此来达到平衡。
在北面是俄罗斯,与俄罗斯修好,是中国应对美国霸权最明智的战略,由此,我们在整个北部西北部都能够形成比较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可以腾出手来应对美国的攻势,而美国能够对中国的直接威胁就在海洋,为什么?因为陆地是主权所在,人是陆栖动物,在陆地上是不能越界的,但海洋则可以自由移动,俄罗斯作为陆权大国,即是对外的进攻力量,同时也是平衡对外力量的重要力量而存在,历史上,英国用其平衡德法、中国用其平衡美国等,足以说明俄罗斯的地位能够影响大国的兴衰。
位于东北角的朝鲜半岛,其虽不能成为大国,也永远成不了大国,而只能成为大国博弈的前沿,由此而得,位于朝鲜半岛的国家很大程度是没有自我的,其政策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大国的干预或影响,俄罗斯、中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博弈,其实要不发生直接冲突,则只能在朝鲜半岛作文章,这是撬动大国力量天平的极有效支点,任何大国如能独占朝鲜半岛,都会对其他大国构成直接威胁。
日本在工业文明之后,在国际竞争上,可以说是大国,但他是有缺陷的存在,没有独立的战略能力,在很多重大问题上必须要平衡美国的意识,日本能力是大国,但其本身体量不足以承载其力量的结果,所以,其抢来的东西,也会被他人抢去。
作为现今唯一的世界霸主国家,美国依靠其强大的海军力量以及分布世界各地的军事基地,由此才构成了其霸权的支撑所在,美国人在日本、韩国有军事基地,在关岛、夏威夷等有其把控的地盘,更为重要的是台湾地区至今没有回归,且美国人就愿意台湾继续保持这种状态,由此可以作为牵制力量,来消耗大陆的资源。
美国人不希望中国统一台湾,日本人同样不希望,一旦回归,日本的命运便被中国掌握,那么,他只能回到唐以前的状态,即甘愿做中国的小弟,而台湾回归,对美国人来说,其战略前沿便移步到了关岛,而重心则只能退回夏威夷,那么,美国人希望台湾独立吗,两种可能:一是如果美国的战略防御重心在关岛,则台湾作为前方,则会继续使台湾保持现状;二是如果美国人退居夏威夷,则希望台湾立马独立。
发展中欧关系,除了贸易赚钱、技术合作等商务项目之外,另一层意思在于平衡美国力量,虽说美国与老欧洲国家盟友关系,但内部分赃不均以及互相倾轧的事时有发生,导致其内部仍旧有缝隙,有矛盾,因此也就有需求,而这样的需求恰恰是东方的中国,两者属于互补,因为老牌欧洲也希望中国来平衡美国的力量,毕竟老牌欧洲国家也曾辉煌世界几百年,但这样的光环被美国人抢走了,自然保有回归的幻想,想必这一点,俄罗斯应该能够理解。
俄罗斯与欧洲国家关系时好时坏,中国发展欧洲关系,战略重点不是针对俄罗斯,因为俄罗斯也是我们战略重心之一,欧洲在大西洋用来平衡美国,而俄罗斯则在太平洋用来平衡美国。
凡事有利有弊,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干涉他国内政,不结盟战略定位,虽从表面上看,我们没有盟友,在世界上很孤立,但这并不表示没有人帮你,支持你,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从人的情感方面来讲,你对别人好,别人一定是有感觉的,别人因为各种原因,不一定会马上行动上支持你,但会道义支持;二是国家关系,是以利益为基础,只要利益相投,通过协商谈判,同样可以起到盟友的效果,而所谓协定其实是最靠不住的,随时可以依据需要撕毁。
职场,你态度友好,别人自然愿意交往,当然,于此同时别人可能并不怕你,但只要配合强大的武力或威慑力量,这种友好同样是可以继续维持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在态度上,我们要友好,但你得让对方看到你的大棒就在后面,虽然它什么也没做、什么也没说,如果只一味将武力挂在嘴边,则极容易造成反感而心生怨恨。
关注以下微信定购
职场问题咨询解疑
(VIP
会员招募
)
关注顾问【叶大师】微信:
quanmougu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