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玩收藏
中华收藏网以“互联网+艺术品+金融+拍卖”创新模式, 是一家专业从事艺术品投资交易、艺术品拍卖、鉴定评估、书画定制、网上开店、网上展览、手机版鉴宝、软闻发布、行家交流等线上下合作共赢平台。欢迎您,尽在“玩收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GBA Community  ·  Jobs | Foreign ... ·  7 小时前  
GBA Community  ·  Jobs | Foreign ... ·  7 小时前  
包头晚报  ·  提前预约!“2.14”情人节领证攻略来了 ·  20 小时前  
FM1007福建交通广播  ·  抖音、快手、微信同日宣布:下架! ·  2 天前  
FM1007福建交通广播  ·  抖音、快手、微信同日宣布:下架! ·  2 天前  
成都日报  ·  最新,九寨沟景区紧急辟谣! ·  3 天前  
成都日报  ·  最新,九寨沟景区紧急辟谣!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玩收藏

他是艺术界的“奇葩”,爱用绘画迷惑人的双眼,却影响一代科学家!

玩收藏  · 公众号  ·  · 2020-02-27 11:23

正文



换个角度去看待问题,

你的人生将变得与众不同。


你可能没听过埃舍尔这个名字,

但你一定见过这幅作品!

一只手拿着画笔,

在画着另一只手,

我们不禁会问:

到底是哪只手在画另一只手呢?


埃舍尔《画手》,1948年


也曾有那么一幅图,

刷爆了我们的朋友圈,

配的文字是: “是三根还是四根?

这要看你站在哪一边。

换个角度去看待问题,

你的人生将变得与众不同。



其实这东西也跟埃舍尔有关系,

因为他最擅长的就是,

画类似这种矛盾空间的东西。



再比如下面这幅图,

二层是横向的,

可是三层就变成纵向的了,

二层最左边的两根柱子,

里面的柱子,

居然是支在外面的台子上,

大家一看就有问题。

这个建筑在现实生活中,

是绝对不可能被制造出来的。



这张更有意思,

平台明明是在一个平面,

可是却产生了瀑布。

或者你从瀑布开始看,

流水顺着台子流下去,

突然又流到了瀑布的源头。

可见这也是不可能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东西,

都是错觉。



埃舍尔的作品,

就是这样让你脑洞大开。

而一款叫做《纪念碑谷》的游戏,

也是向埃舍尔的“矛盾空间”致敬,

游戏里充分借鉴了埃舍尔的画,

好多关卡的设置,让人觉得特别奇妙,

一边大呼神奇,一边又觉得不可思议!


纪念碑谷


埃舍尔的作品大多为版画,

以黑白居多,线条鲜有个人痕迹。

然而,无论何种风格、闻名与否,

大家都能一眼辨认出那些奥妙横生、

挑战视觉落差的画,

必定是埃舍尔的杰作。



埃舍尔一定是艺术家中最善变的,

他活跃于欧洲历史上最为动荡的年代,

从小数学成绩差强人意,

作品却成为了数学家、

科学家的研究对象。



1898年6月17日,

埃舍尔生于荷兰,

他父亲是一位土木工程师,

从小他便跟随父亲学习木工。

但幼年的埃舍尔体质较弱,

曾在特殊学校就读。



中学时期的埃舍尔,

便展现出了他的绘画天赋,

可惜作为一名学渣的他,

二年级时因为成绩太差,

被勒令重读。



但他还是在1919年

考上了哈勒姆(Haarlem)

建筑及装饰艺术学校学习建筑。

在数门科目挂科后,

埃舍尔转学装饰艺术。



后来埃舍尔师从

学校里担任美术教授的版画家

萨缪尔·吉西农·德·马斯奎塔,

萨缪尔发现埃舍尔

有着极高的绘画天赋,

于是教授他制作版画的技术,

两人后来成为了多年的朋友。



在众多风格多样的画家中,

诸如毕加索、马列维奇、波丘尼,

他们一生中对于艺术的看法,

总是不断地在改变,

因此总是在不断地尝试新的风格。

以至于不了解这些画家的人们,

常常很难分辨出他们各个时期的作品。


毕加索《亚威农少女》,1907年


他们很少以理性为原则,

往往反其道而行之,

甚至以反理性为荣。

而埃舍尔却始终

以研究科学的态度研究艺术,

总是一本正经地画着

一些“不可能”的世界。



不过,

这也并不意味着埃舍尔没有幽默感。

他的好友曾这样评论他:

“我认为他是一个很安静的人,

但有着丰富的表情语言。

他心胸开阔,对世界充满兴趣,

对艺术事业也很投入。



但埃舍尔的作品,

却因注入了太多的理性元素,

曾遭到当时美术界的排挤。

也正因如此,

在科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因为你不仅可以在他的画中

看到对分形、对称、

双曲几何、多面体、

拓扑学等数学概念的形象表达,

还可以从中体会到他那

充满哲学性的思考精神。



比如在作品《蜥蜴》中,

埃舍尔就向世人

抛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小蜥蜴的起点是哪里?

是纸上、是旁边的

某本生物书上,

还是收纳罐里?

我们的起源是哪里,

我们的未来又在哪里?


埃舍尔《蜥蜴》,1943年


埃舍尔不仅仅拥有着

严谨的作画原则,

也兼具艺术性与科学性。

无论是不是艺术爱好者,

走到埃舍尔的作品前,

总会忍不住停下脚步,

仔细地研究一番他的“异度空间”。



这些违背现实规律、

超现实的场景,

在埃舍尔的画中,

看起来十分自然和谐,

这就是埃舍尔的魔力。



杨振宁曾将埃舍尔的作品,

写进了他的《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中。

据说,

杨振宁的《基本粒子发现简史》的英文版,

用的也是埃舍尔的作品作封面。



英国数学家罗杰·彭罗斯,

将埃舍尔的作品加入到

他介绍现代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书《皇帝新脑》中。

他的铺砌设计

也同样被埃舍尔收入到他的石版画中。



埃舍尔的作品也出现在了

德国物理学家哈肯的《协同学: 大自然构成的奥秘》

等许多科普著作中。



埃舍尔的成就,

使他成为被《大英百科全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