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字纪念币大家都收藏了吗?
大家了解和字纪念币上的书法文化吗?
秦始皇六和诸侯,统一天下之后,文字上的差异造成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遂出台“车同轨、书同文”的政策,秦统一的文字就是秦篆,也就是小篆。小篆的鼻祖是李斯,李斯做了秦相,便整理制定了秦代的标准书体——小篆。
秦代书法最闻名的便是以秦小篆书体书写的刻石文字。2009年第一枚一元“和”字书法流通纪念币的书体就是秦篆。笔者认为该“和”字应出自李斯“会稽石刻”中有“皆遵轨度,和安敦勉,莫不顺令”一句,纪念币雕刻专家选择篆书的鼻祖所书写的“和”意义重大。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嬴政出游会稽,祭奠大禹之时,为歌颂秦王朝之业绩,刻石以纪念。史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颂秦德”。此刻石便是“会稽刻石”,由李斯撰并书写,因此也称之为“李斯碑”。
碑文三句一韵,每字四寸见方,以小篆书写,碑高约5500px,宽约2500px,共289字。其内容主要称颂秦王统一中国的业绩及秦王朝奉行的大政方针。汉代史官司马迁将此碑全文载入《史记·秦始皇本纪》。
原碑早在宋代已散佚,现存的重刻碑是清朝乾隆年间绍兴知府李亨特命人根据拓本重刻的,重刻碑置于大禹陵碑廊。“会稽刻石”的出现也引起了日本学界的关注,故日本也出现该碑的重刻碑。
2009年11月26日发行,面额1元
,发行量1000万枚。
遵崇法家思想的秦朝,法律严苛,文书繁多,与秦篆书写的繁琐产生了矛盾,遂出现隶书。
魏晋时期书法理论家卫恒《四体书势》记载“秦既用篆,秦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
秦末隶书开始流行,而成熟并走向鼎盛却是在汉朝,因此常有汉隶之称。
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纸币上“中国人民银行”六字便是典型的庄重汉隶。
汉隶讲究“蚕头燕尾”,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隶书在西汉初期仍然沿用秦隶的风格,到了东汉时期,隶书才产生了众多风格,并留下大量石刻,“张迁碑”、“乙瑛碑”、“曹全碑”都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作。
2010年发行的一元“和”字书法普通纪念币便是汉隶书写。
笔者认为该“和”字应出自“曹全碑”中“威牟诸贲,和德面缚归死”一句。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是汉代碑碣巅峰时期的作品,是中国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立于东汉中平二年 (185)。
碑高约4250px,宽约2150px。
碑身两面均刻有隶书铭文。
碑阳20行,满行45字;
碑阴分5列,每列数字均不相等。
明万历初年,该碑在陕西郃阳县旧城出土。
在明代末年,相传碑石断裂,现在人们通常所见到的多是该碑断裂后的拓本。
该碑书法风格以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为历代书家推崇备至,阴柔居多,缺少了一份阳刚之气。
1956年移入陕西省西安博物馆碑林保存。
2010年11月9日发行,面额1元,
发行量1000万枚。
汉代独尊儒术到了魏晋时期后,儒术的地位逐渐衰微,士大夫阶层信仰的失落以及司马家族的高压政治、门阀制度等造就了远咏老庄的魏晋风度——崇尚飘逸、洒脱、超乎物外等风格。
在这样的一个时期里诞生了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前人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形容其字雄强俊秀。
与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寒食帖》并称“天下三大行书”。
2013年第三枚五元“和”字书法普通纪念币是魏晋行书书写。
笔者认为该“和”字应出自王羲之《兰亭集序》里“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一句。
如果说,将“和”行书列个排行榜,“永和九年”之“和”应在榜首。
《兰亭集序》代表了中国书法的高峰,“清风出袖,明月入怀”——这是书家欣赏兰亭给予的评价。
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
其实,现在《兰亭集序》的真迹已无法找到,据说做了唐太宗李世民的陪葬品葬入昭陵。
现代人能看到的《兰亭集序》是唐代冯承素的摹本,因在唐中宗李显神龙年间所作,世称“神龙本”,该本纵612.5px,横1747.5000000000002px,卷前有“唐摹兰亭”四字标题,引首乾隆皇帝“晋唐心印”四字,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2013年9月23日发行,面额5元,
发行量5000万枚。
唐代政治清明,文化上灿若星辰,无论是行书、楷书还是草书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说文解字》中说:
“汉兴有草书”。
草书始于汉代初年。
其特点是:
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
因草创之意,故谓之草书。
2014年发行的第四枚五元“和”字书法普通纪念币,以初唐时期的草书书写。
笔者认为该“和”字应出自孙过庭《书谱》“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一句。
孙过庭的《书谱》是一本关于书法的评论,长22520px,宽662.5px。
书谱今存多种刻本,最著名的是北宋大观年间(1107--1110)内府所刻的刻本,因帖石放置于太清楼楼阁之下,故又称《太清楼书谱》。
墨迹原石早已散佚,现仅存拓本,故宫博物院所藏宋拓孙过庭《书谱》为海内孤本传世。
故宫博物院所藏宋拓孙过庭《书谱》是上卷残本,摹刻精良。
拓本有张伯英、罗敦、林志均、马叙伦、齐燕铭等跋,钤“石门吴乃琛尽忱珍藏”、“陈叔通”等印。
共14页,每页8行,行10至14字不等。
每页尺寸纵775px,横557.5px。
《书谱》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相当高,孙过庭的书法上追“二王”,颇有魏晋遗风,历代书家给予以很高评价。
宋米芾评论道:
过庭草书《书谱》,甚有右军法。
2014年9月25日发行,面额5元,
发行量7000万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