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是世界上导弹防御技术发展较快,也是较早实战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国家之一。这与以色列长期所处的复杂地缘政治环境息息相关。以色列国土面积狭小,缺乏战略纵深,是受大威力火箭弹、飞机、中近程弹道导弹及巡航导弹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美国为构建全球反导系统,维护其在中东战略利益,也一直在积极推动以色列发展反导技术。在1988年7月,以美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备忘录,双方正式合作研制箭-1导弹防御系统。而海湾战争中血的教训更是让以色列抓紧从美国采购并部署了爱国者-2导弹防御系统,并且加快了箭式导弹防御系统的研制和部署。1996年8月,以箭-1导弹防御系统为基础的箭-2导弹防御系统进行了首次拦截试验。2000年3月以色列空军建立起第一个可投入实战的箭-2导弹连,并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成功得到检验。
伊拉克战争后,随着弹道导弹的不断扩散以及地区安全环境的日益恶化,以色列的导弹防御系统发展也由此步入了快车道。 继爱国者-2和箭-2导弹防御系统部署后,在2017年1月和4月又先后部署了箭-3导弹防御系统和“大卫弹弓”导弹防御系统。
以色列军方认为,来自其周边国家和地区如叙利亚、伊朗的近中程弹道导弹以及加沙地区的大威力火箭弹是以色列当前所面临的最大威胁。为此以色列倾力打造了“高中低”三层区域反导防御体系,最低层负责拦截来自加沙地区的真主党武装使用的近程喀秋莎火箭弹以及哈马斯武装组织使用的自制的卡桑火箭弹;中层负责拦截来自黎巴嫩真主党和叙利亚使用的中近程导弹;而最高层负责拦截来自伊朗以及其它潜在敌国和地区发射的射程在1000公里以上的远程弹道导弹。
其中,“铁穹”系统是低层拦截的主力。火箭弹袭击是目前以色列面临的最主要也是最危险的威胁之一,特别是在与黎巴嫩接壤的北部地区以及与加沙地区临近的南部地区。2007年2月,以色列国防部决定选择“铁穹”近程导弹防御系统应对近程火箭弹袭击。“铁穹”系统由以色列国防军和以色列拉斐尔国防系统公司共同完成,由雷达、监测、操控和发射等装置组成,主要应对4-70公里处发射的近程火箭和炮弹,该系统在探测到火箭弹发射后会迅速计算其弹道,如果火箭弹射向敏感目标或居民区,它便会发射带特殊弹头的拦截器拦截来袭的火箭弹。近年来的巴以冲突中,“铁穹”的出镜率非常高,多次成功摧毁巴方射向以境内目标的火箭弹。
而“大卫弹弓”则是中层防御的中坚,该系统由以色列拉斐尔国防系统公司与美国雷神公司合作研发,主要用于拦截射程70公里-300公里的火箭弹和弹道导弹。该系统的斯达勒拦截弹以以色列怪蛇-5空空导弹为原型,安装了由美国艾拉因特技术系统公司研制的补充固体燃料起飞加速器。拦截弹采用2级结构,第1级为固体火箭发动机,第2级是动能拦截器。其动能拦截器采用了独特的非对称轴设计,并采用先进的转向控制系统来提高拦截的敏捷性。动能拦截器的三脉冲火箭发动机能够在实施拦截的关键时机,如与拦截目标交会的时刻,提供额外的推力,以此来提高拦截效果。
高层的防御由“箭”式导弹系统担任。目前“箭”式已经有了3种型号。箭-1采用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拦截距离约70千米~90千米,拦截高度约40千米,可拦截射程1000千米以内的近程弹道导弹。截止1994年6月,箭-1导弹共成功地进行了9次试验。不过以色列最终只将箭-1作为试验品,并未进行实战部署。
2000年10月17日,箭-2远程导弹防御系统正式服役。箭-2导弹为2级固体燃料导弹,弹长约7米,弹体直径最大为80厘米 ,起飞质量为1300千克。其头部不可以分离,内装杀伤半径50米的定向杀伤爆破战斗部和复合自主导引头。在大高度时自主导引头采用的是红外工作机制,在有云层和小高度时采用雷达工作机制。第1巡航级的起飞加速器脱离后导弹利用弹体上4个空气舵和第2 巡航级固体燃料发动机的偏转喷嘴来控制飞行方向。一整套箭-2系统由 4 具自动发射装置 (每具装有6枚箭-2导弹)、1部绿松大型相控阵预警雷达、战斗指挥和通信器材等组成,拦截高度8000~50000 米,最大拦截距离90千米。
而箭-3导弹是以色列于2012年在箭-2导弹的基础上升级发展而来的。箭-3同样为两级结构,但采用了高能火箭发动机,较之箭-2外形尺寸变得更小,取消了4个前翼气动舵,重量减轻一半左右,其拦截高度和最大拦截距离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最大拦截距离250千米,最大拦截高度150千米,其拦截弹最高飞行速度可达到9马赫。同时,箭-3导弹采用的是动能拦截器,其中拦截器所使用的是具有矢量推进的火箭发动机。另外,由于采用了多模寻的器和更先进的制导控制设备等,箭-3具备“射击—观测—射击”能力,既导弹能在远距离确定威胁优先级,进而在飞行过程中从一个目标转向另一个目标的能力。
以拦截弹道导弹为例,箭-3导弹的作战流程大致可以分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由美国的预警卫星、AN/TPY-2机动式早期预警雷达捕捉来袭目标的信息参数,并将其传输给以色列国防军前线司令部;第二阶段:由以色列国防军前线司令部对来袭目标的信息参数进行分析处理,而后向箭-3导弹防御系统下达拦截命令;第三阶段:由箭-3导弹防御系统、“海雕”预警机和陆基预警雷达对导弹的弹道进行探测和跟踪,并分析得出最佳拦截时间;第四阶段:系统发射箭-3导弹拦截正处于外大气层飞行中段的来袭导弹;第五阶段: 若目标未被拦截,再由箭-2、大卫弹弓、爱国者-2导弹防御系统对进入大气层并处于飞行末段的来袭导弹进行拦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