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朋友圈的提问箱中看到你说对苏联代管下的大连城市史感兴趣,能说说为什么会关注这一段历史吗?
A:
首先,因为我本人是大连人,
对家乡的历史会有一些自然萌发的亲切感和探究的欲望
;
其次,我外公是苏联代管这段历史的亲历者
,在日常闲谈中也经常会谈到相关问题。在20世纪的上半叶,大连地区先后被沙俄、日本殖民,被苏联代管,这座城市疏离于大陆的纷争超过半个世纪,它的现代化进程与历史发展节奏都无疑是独特的。我的学业导师马建标老师得知我是“关东州人”后,他建议我
重点关注“满铁与列强在东北的博弈”
,尤其是跨国资本的运作和日本扩张对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挑战,鉴于我现在的日语水平还不能大量阅读日文材料,就决定另辟蹊径,先试着收集“满铁覆亡”之后的材料。
上学期在修读陈雁老师开设的《口述历史》课程时,我选择外公作为访谈对象,在集中阅读整理了部分档案、报章和回忆录后,我认定这个方向有较大拓展研究的空间。汪朝光老师、沈志华老师和美日学者的既有研究,围绕着《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旅大回收问题”,对国共美苏的矛盾和多边关系做出了具有信服力的研究,另有数篇论文探讨了所谓“中苏地方关系”和红色政权的确立、巩固的历史过程;在我看来,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在苏联的军事统制与“庇护”下,国共内战的战火并未波及大连,中国共产党的干部以及其领导的警察队伍与日殖时期形成的本地绅商团体共同参与城市治理,并通过数次社会运动,塑造起市民对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认同,把大连由殖民港口城市改造为社会主义新都市——“苏联模式”的样板城市。
除此之外,我是
由“口述历史”切入这个历史时空的
,像我外公一样出生于上个世纪30年代、亲历“日本殖民”“苏联军管”“中国收回主权”三个历史时段的“访谈对象”正在慢慢老去,正如陈雁老师所说,
我在进行一项“抢救记忆”的工作,这种“使命感”或许也是我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