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另一个主要内容是前往冰岛寻找极光之旅的记录,也就是另一个关键词是“旅行”。
旅行文学已经烂大街了吧,从这些文学作品来看,旅行承载的意义是否过于沉重了?
似乎一个人只有抛下一切,去别处生活才能真正认清自我;而旅行了很长一段时间后,这个人好像就脱胎换骨了,完全摆脱了原先的生活。
但是这样吗?会不会更多的是无意义的旅行,就是鸡毛掸子之旅,短暂地离开原地,只是去某个自己想去的地方,散散心,掸一掸身上的灰尘。回来了我还是要工作啊。
最实际的旅行可能是这样:
我不是村上,也不是何伟。我不可能突然到罗马住上一年,带回来一部作品;也不可能常驻他乡,只为记录他人的生活。我只是领薪水养家糊口的普通人,我有数百个不能说走就走的理由,但我可以在倦怠不堪的时候,抽出十天时间,开始一场鸡毛掸子之旅,没有多余的意义,没有特殊的名目,只是散散心,扫除烦恼。可能会有一个小小的目标,比如看到极光。总归不要浪费钱就好。
也可以是这样:
我认准卡佛说的,不可能就是这样,在打一个响指之间,换一种活法。旅行不可能成为我生活的转折点,但它可以是什么?
初心蒙尘已久,已经忘记当时选择这项事业的理由。心脏一边装着成功的引擎,另一边揣着递辞呈的渴望,已经在这样自我分裂的状态中奔驰了很久,好像再踩几下油门,就能在竞赛中获得第一,但是……
兴许已经是人到中年面目可憎,前进中四溅而起的泥水已经殃及无辜,是怎么也得把车停到一边,掸一掸身上的灰尘的时候了。往后还要再跑三十年,掸干净了再出发吧……
再可以是更简单的一句:
在签下一张卖身契之前,开始一场鸡毛掸子之旅吧。反正竞赛还很长,一切决定等旅行回来之后再做。
以上三种分别对应于工作没几年的新生、工作好几年的职场老油条以及已经出坑又打算入坑的年轻人。
我想通过这本书重新给旅行一个正名,真的就是玩好了就好了;也想给一直在拼命工作,累得不行的年轻人一个摁下暂停键的理由。
90年出生的,65岁才能退休啊,还要再工作四十年,真是想想都累感不爱了。就是这样的现实,还有什么理由需要马不停蹄,非得着急忙慌地签下另一张卖身契呢。
而当你找不到答案时,就可以把自己送到最远的地方,开始一场短暂的鸡毛掸子之旅。答案或者决定在你回来之后就会有了。反正竞赛还很长,掸干净了再回来。
对于这一立意,我想援引书中的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