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有很多应用场景,但目前一部分对区块链的理解存在一些误区,所以在真正探讨区块链落地的时候,就会遇到一些问题。
我总结,目前存在这些误区:
第一,“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这是最常见的一个问题。
比如,我们觉得区块链很新潮,觉得区块链对我们的系统、品牌有一些作用,在很多应用场景中舍本逐末,这是不正确的。
第二,觉得“区块链应用”就是上链。
第三,因为区块链技术现在很火,所以认为它就是好,这种认知太绝对化了。
第四,认为区块链应用就一定有币、一定有Token。
第五,觉得区块链技术绝对可以解决问题。
第六,我们经常强调区块链的安全性,因此给外界留下“区块链就等于安全”的印象。实际上,区块链的安全性是相对的,区块链需要和其他安全技术结合,才能够达到一定的安全性。
第七,觉得只要用到区块链,效果就能立竿见影。这种认识有点心急,毕竟目前区块链技术是处在初步阶段。
第八,觉得区块链效率越快越好。实际上,处理速度要跟实际的应用需要结合。
之所以产生这些误区,根本问题在于,我们并没有认亲区块链的本质,把区块链的一些特点夸大了。
要做好区块链应用,就必须对区块链的本质做一些深入的认知。
如何理解区块链本质?
第一,区块链最大的特点,很多人说是“去中心”或者“多中心”,但我认为最大的特点是“多方维护”。
我们在制定可信区块链标准时,对这个问题有很长时间的探讨,最终,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多方维护”或者叫“多方参与”是区块链最大特点。
正是因为有了“多方维护”,所以才有区块链其他的特点。
第二个特点,是共识算法,大家一起达成共识,一起来发挥作用。
第三,是分布网络,这意味着,区块链应用系统在物理上就是一个分布式的,
第四,是复式记账。
我们定义说“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复式账本”,但一般的分布式并不一定是复式记账,它可能在这里存了一块,在那里存了一块。
此外,区块链安全是基于密码的一种安全;在区块链2.0的时候,以太坊为代表的智能合约,也是区块链的特点。
正因为有以上的本质特点,导致区块链外部一些表现特征,比如,它有很好的容错性,又防篡改,防抵赖,抗攻击和抗勾结等。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描述区块链的本质,我觉得是这句话:
区块链本质,是一个不信任或者弱信任的多方共同参与,按照一个既定的规则进行合作的协同关系。
如何理解呢?
“弱信任”,很好理解,因为如果本来就相互信任了,那么用区块链的必要性并不强。
“既定规则”,可以理解为“共识算法”。
“合作协同”,就体现了多方参与、提倡智能合约等特点。
我们到底应该怎么使用区块链?我归纳了区块链的四个基本应用点。
第一个基本应用点,是交易支付。
这点很好理解,区块链本就是从交易支付起来的,比特币、以太坊等,它作为一种Token来进行交易支付的建设,也是一种价值的衡量中介。
如果我们的应用场景,存在数字资产、实物资产数字化或虚拟资产,比如积分、票卡等,可以考虑采用区块链技术,做一些交易所或者钱包等。
第二,是存证溯源。
2017年存证溯源方向的区块链应用非常多,比如说食品的溯源。
但存证溯源的范畴不仅在食品领域,在药品领域、物品里面都存在。
这里需要强调,区块链可以做到跨系统溯源、抗中心作假,但他是存证溯源,不是防伪溯源。不管数据一开始是真的还是假的,在区块链上面都是如实记录。
将来一旦发现这个东西是假的,是可以进行溯源来追责的。
第三,是业务协同。
刚才说了,区块链本质是“多方参与的按照既定规则的协同关系”,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应用场景也很多。
比如借助智能合约,我们能把一些协同关系,通过智能合约来进行固化,触发了之后自动来执行,能够很好的做到业务协同。
第四,是数据共享。
很多区块链应用,底层都是数据。
数据包括几种,比如主体数据、客体数据、行为数据等等。
这些数据在中心化系统时,它是属于中心化系统的,并不属于个人的。但区块链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确权,保证它的归属属于我们个人。
这些数据其实是一种价值,现在从IT进入了DT时代,这些数据是可以为我们个人创造一些价值的。
通过区块链能够对它进行确定,然后进行流转、提供服务。
以上是我总结的区块链应用四个基本点,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我们可以作为参考。当然这个也不是绝对的。
我觉得,一个真正的区块链系统,它是一个生态系统,一个生态网络,一个开放的网络。
不过,我们在采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应用系统的时候,要考虑的不仅是区块链技术,还要考虑它如何与传统IT技术融合,比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人工智能等。
比如,区块链网络和物联网网络天然有一种互相映射的关系,物联网中的一个节点可能就是区块链中的一个节点。
把这些技术进行融合混搭,来构建我们的应用系统,可能会起到更大效应。
如何来做区块链应用系统,我觉得有两个实现方向。
一个方向,是从提供区块链技术服务的企业组织考虑,我们称之为“区块链+”。
另外一个方向,就是从传统企业角度来说,叫“+区块链”。
这两种方向都是我们正在实践的。
从区块链企业角度,他可能对业务并不熟悉,他需要寻找合适的应用场景,他来提供一个技术平台。
从传统企业角,他对业务非常熟悉,但是对区块链技术并不熟悉,他们可以请教区块链技术服务商,一起来研究、探讨商业模式、应用场景,能够比较容易准确的找到痛点,找到可行的落地方式。
如此,才有可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区块链生态。
最后如何判定企业到底要不要用区块链,我觉得可以从四个方面衡量。
第一个标准是,区块链是否是解决了业务方面的痛点。如果我们业务上面没有痛点,根本就没有必要上链了。
此外,我们还要考虑,如果采用传统的IT技术,是否能解决痛点?
如果传统IT技术就已经能很好地解决痛点,那么是否需要用区块链,也得打个问号。
第二个标准,有一些场景,可能痛点并不明显。那么我们就要考虑,如果采用区块链技术后,是否能创造一种新的需求,或者说,创造一种新业务模式。
比如,以前大家都是骑马,后来发明了车,就创造出一种新的出行模式。汽车可能在一开始速度还不如马,但它代表了一种发展趋势,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快。
第三,我们还要有一些经济考量,采用的区块链的技术,是否真的节约了成本?
由于区块链技术还处于初期,现在采用区块链技术,可能不仅不能节约成本,反而会增加成本。
第四,我们采用了区块链技术,是否增加了收益。
如果说成本是有一些增加,但是同时也增加了收益,能够把这个蛋糕做大,这也是一个方面。
那么,如何正确实施区块链应用?我觉得有五个角度需要分析。
第一,必要性分析
包括:特定领域的痛点分析;当前技术是否能够解决这个痛点,当前技术是否本身存在不足;未来的发展趋势,采用区块链技术后,规模能否上一个台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