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梅特涅的信徒
存在就是真理,需要就是合法。
51好读  ›  专栏  ›  梅特涅的信徒

别等到在朋友圈看到救助众筹,才想起家庭保障(此文送给所有身体健康的你)

梅特涅的信徒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03-22 12:36

正文

颂说:世事易变,江山易移。人生多事,岂能临事佛脚?家庭保障乃是现代人在不确定世界中自我保护的基础。孙明展硕士对于这一课题深有研究,其公众号更专门就此作出论述,下面二维码可关注。


作者:孙明展,中山大学统计系硕士毕业,国际金融理财师,候选北美精算师,中山大学金融系、数计系专业硕士导师,创必承创始人。更多关于儿童保险、儿童财商、家庭保障、家庭财务规划的实用知识,请关注微信公号“孙明展-真理财”。


你是否会因为朋友圈里频繁出现的朋友圈众筹信息,某某亲人重病,急需帮助;或者受到身边亲朋不幸的触动,才联想起自己也需要重疾保障?



我在上周的《明知顾问》中,与大家讨论了这种常见心态和现象,收到许多粉丝感同身受的回应和咨询。


今天我单独用文字的形式和大家再次深入交流这一个——对于人生极为重要的话题,给所有“偷懒”不愿意和不方便看视频的朋友。


1

上月初,我在高中毕业20周年聚会上,听说一位同学因父母双双罹患重疾惨遭巨变。




这位同学的母亲此前曾罹患癌症,经治疗后本已复原,却不幸于最近复发。


祸不单行,父亲此时又突然中风,状态还不如母亲。


面对突来的双重巨大打击,同学一家已经懵了,丈夫和妻子每日辛苦奔波于双亲病床前,同时要照顾老人和幼小的孩子,分身乏术……家庭的秩序已然乱掉,焦头烂额。


父母一夜之间缠绵病榻,让这位同学暗自心惊,开始后悔:


是不是自己也早已被种下了大病的基因?某天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也会如自己一般遭遇同样的焦头烂额呢?为什么不早点给自己也置办重疾保障呢?




2


当看到对疾病的恐惧,熟识人遭受痛苦时,受到触动的远不只是中年人。

有一天,一位90后师妹在朋友圈里发出如此感叹:“真该考虑一下自己的保障了!”


我推测,可能她身边也有人罹患重疾了,触景生情。


这位小师妹学的是金融专业,对于保险的重要性,理应理解得比普通人要深刻和清晰。


没想到朋友圈发出不久,她马上跟了一条自己的评论:“不好意思,我真的不是卖保险的!”


。。。


保险销售行业这些年来纵然口碑不太好,但当人们意识到重疾保障的重要性,想要正常的表达和抒发心情时,还要因为社会压力而感到不安,乃至要专门澄清。。。

这影射的,不就是对保障深层次的不认可吗?




3



前几天,一位同事和我讨论了一个非常普遍的老人医疗问题。


这位同事30出头,普通家庭,夫妻双独一个小孩。自己小家庭的理财规划已经做好,正在执行,但一想起双方老人未来的医疗问题,同事就一脸忧虑。


双方父母年纪都在60-70岁之间,只有普通医保,以目前医保覆盖大病花费的范围和未来医疗成本上涨的趋势来看,未来将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同事坦言,几年前其实就想给四位老人购置商业医疗保险,可老人五十几岁的年纪,保险公司很难承保。


即使愿意承保,费率也已经高到保费倒挂,即交的保费和赔的保额差不多,给老人买商业医疗保险已经毫无意义。

同事说,她最害怕的就是出现为了给老人治病,家庭财务受到重击甚至返贫,影响孩子的教育和未来的生活,甚至要面对是否继续为老人治疗的博弈。



△电视剧《欢乐颂》中,樊胜美为了老父的脑手术四处借钱,最后不得已卖了哥哥的房子


我们的父母辈年轻时生活在一个“国家理财”的时代,即国家将个人创造的大部分财富收走,留下微薄的工资,但国家提供个人的住房、医疗、养老、教育的基本保障。


然而到了今天,普通人可享受的公费医疗,大多已经变为普通医保,覆盖的范围比公费医疗要小得多。国内的商业保险也在近三十年才发展起来,近十年来人们才开始逐步认知到补充商业重疾保险的重要性。


但,在这样重大的变革时期,我们的父母辈已经与购买重疾保险的最好机会失之交臂,这是一代人的普遍现象,是时代的悲剧。




4



我们这一代人中,许多都从农村到城市、或是小城市到大城市、甚至是国内到国外的迁徙,而父母大部分还留在老家。


未来一旦老人罹患大病,除了治疗成本以外,高昂的时间成本和护理成本也是沉重的责任。

毕竟,医保还未能跨省支付,地区间消费水平差异巨大。若子女为方便照顾,将老人接到身边异地求医,医疗和护理的费用压力可想而知;若留在老家救治护理,儿女则要陷入两地奔波的劳碌,苦不堪言。


我的朋友,著名公号“刘备我祖”的创始人太史刘,一个定居在广州的湖南人,就从这样的两难问题中挣扎过来。


几年前,他的父亲罹患肠癌,因在老家享有公费医疗待遇,父亲大部分时间在湖南治疗。


在父亲和疾病搏斗的四年中,作为独生子,他面临上有老人要照顾,下有小孩在学步,工作走不开,家里又无其他人手的窘境,只好无数次的往返于广州和湖南老家之间,和母亲没白没黑的轮流守护病重的父亲。


从此,全家的生活节奏被颠覆,人人疲于奔命。


父亲去世多年后,太史刘提起“癌症”二字依然色变。


也许这样的境况并非钱能够完全解决,但倘若连钱都没准备,家庭生活只会被更快、更狠地击溃。




5


我的公众号后台也时常收到“如何给老人购置医疗保险”的疑问。

虽然已经不能用保障解决,也没人能为时代买单,我仍有几条可分享的建议:


第一,帮助父母保养身体,推迟大额医疗支出时间


潜移默化也好,诚恳劝说也罢,尽量帮助父母从各种各样的“伪科学养生”微信文章中逃离出来,科学的饮食和运动,维持身体健康。


这样可以帮助父母将大额医疗支出的时间尽量延后,为自己争取相对宽裕的准备时间。


第二,专款专用,提前储备


以老人医疗支出作为单独的理财目标,做好专项的理财规划和配置。


此外,市场上还存在一些把既往症都能包含进去的保障,但目前大陆市场较少,香港市场寻觅不便且费用较为昂贵。如果家庭资源非常充裕的情况下,可以考虑。


第三,补充老年人某些特有保障


可以为老人购买一些某些特有的保障,比如常见的消费型意外医疗保障,聊胜于无。


毕竟如果老年人一旦出现意外,损失比年轻人大得多。比如许多老年人有骨质疏松的症状,一旦摔跤出现骨折的概率较高。


切记,老年人特有保障大多是保险公司以“关爱老人”为名义推出的“敲门砖”,买了更多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但绝不是全部。


实际上,这些操作的建议背后,拷问的是我们对疾病和风险的认知,催促我们对自身状态反思:当我们60岁时,我们在儿女面前会不会重演今天的情景?



6


说到反思,我们需要反思一下你常常听到的一句话。



官方媒体、保险行业中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话:


“现在不买,等你想买保险、需要保险的时候,就买不到了!”



请大家和我一起“烧脑”,挑战一下这种莫名其妙的逻辑【不好意思,数学控实在受不了这种神逻辑,忽悠人的逻辑~~


什么才是真正的需要?“需要”真的是他们所说的那个时候吗?


这其实是对保障需求的本末倒置和无视


我用一个略夸张的例子来说明:

假设有一个普通家庭,夫妻双方基因都十分良好,双方三代以内直系旁系亲属从未有任何绝症患者。但两人要担负供车、供房、养孩子、赡养老人的重任,这种情况下是否需要重疾保障呢?


在这个例子里,夫妻肩上固有的责任,并不会因为是否罹患重疾而变化;两人对保障的需求,仅跟身上的责任有关,而和良好基因无关。


人一旦出险就会影响家庭财务,这才是需要保障的根本原因。保险赔付看似只是福荫受益人,实则受益的是整个家庭。例如家庭支柱购买了重疾险,一旦发生赔付,受益人是本人,但真正得益的是整个家庭,家庭不会因为家庭支柱暂时得病而崩塌。


人不是因为容易出险而需要保险,而是因为一旦出险,家庭财务将会陷入困境而需要保障。何来需要的时候买不到呢?



7


当我们还在纠结于何时需要重疾保障时,发达国家已经把保障作为家庭构建的标配了。


此前,我曾经在过往的一篇文章《打破美国中产阶级幻想,他们的苦逼无奈,你可能看不见》中,谈到美国中产阶级如何看待家庭医疗保险。


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保险覆盖程度非常高,商业医保的覆盖范围也基本能涵盖所有医疗需求,虽然商业医疗保险存在着价格高企、医疗成本浪费严重等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中产阶级已把各类保障作为构建家庭构建标配、最基本的风控措施和财商成长的组成部分。


保险行业向西方学习了30年如何设计保险产品,如何宣传购买保险的好处,却没能教会客户,只要有生活,就会有保障需要,与身体健康与否无关。


不管你过往是不是“见了棺材才落泪”,只要你从今天开始思考保障于家庭的真正意义,积极有序地行动,而不是继续拖延,就不晚。


别再等到身边人深陷疾病,才想起重疾保障!


关于具体重疾险购买方法,请参考我今年5月的文章《家庭保障规划最完整的路线图1.0版》中关于“家庭重疾险”的论述(当然我最希望的是,你们能完整看完这篇文章,全面思考家庭保障问题)——


家庭成员的重疾险


家长经济支柱,最不容易面对的风险就是,如果我得了重疾,我不但不能给家庭带来收入,还要源源不断地从家里拿钱治病。


重疾险一般有两类,一类是定期返还型,另一类是消费型,但都不是以报销的形式存在的,而是以罹患疾病,获得理赔的的形式存在的(治不治都可以拿到这笔钱)。


应该买多少额度合适?


对于家庭支柱而言,应该是重疾治疗费,加上自己三年的年收入;如果是非家庭支柱,治疗费用还是会影响家庭财务,但在预算保额时,就不用加上三年的年收入了。


至于重疾治疗费,就是一个有弹性的问题了,根据网络数据,中国目前的重疾治疗费用约为40万元,我个人认为偏低,建议买到50万元。如果有医保的话可以酌情扣减。


为什么要加3年年收入,如果治不好就算了,如果是漫长的治疗过程,反而麻烦了,没有收入能力,还得花钱,所以起码要将三年年收入预算进去。


从节约预算的角度考虑,我们一再推崇的购买保障的原则是,保障充足,性价比高。从这个角度,我们认为应该以消费型保险作为家庭保障计划的首选,除非你的预算非常充足。


消费型重疾险也有其局限。消费型保险往往有固定的保障年期,过了保障年期后,我们就不再拥有重疾保障了。届时我们面临的问题可能是,年龄大了,重疾可能性更高,而保险公司却不愿意承保了。这种情况下,如果买消费型保险,就显得好像年轻时购置的保障浪费了。所以在这里向大家强烈建议,应该买短期或定期缴费,终身消费的重疾型保险(界于定期返还型与消费型之间),如果负担不起的话,可以与定期消费型相结合。这可能是最为全面的保险购置计划。


本文献给所有身体健康,且家人都身体健康的朋友。



粉丝福利

只要在公号“孙明展-真理财”上报暗号“陶陶+你的手机号码”,即可免费获得孙明展老师及其团队赠送的价值800元的量身定制的家庭保障规划一份。定制化规划服务包括: 家庭成员保障责任综合评估;现有保险产品的性价比分析比较;基于家庭状况和需求的综合保障规划构建。 




长按二维码直接关注

孙明展-真理财(zhenlicaiAPP)



如果觉得文章有价值

转发到朋友圈、微信群


了解更多家庭保障、家庭财务规划的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精彩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