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次报告调研面向
201
9
年
1
月
1
日后成立的国内网络安全初创企业,以问卷、访谈等形式,共
调研了近70
家初
创型网络安全厂商
。
安全牛从企
业
创新
能力、
经营能力
、
团队竞争力
、
商业化能力
以及
资金能力
5
大
维度,对
这些
企业
的未来
发展潜力进行
分析
研究,并从中筛选出
4
0
家代表性厂商进行年度推荐;
2、在本次报告研究中,对网络安全初创企业的发展路径分析主要包括了以下考量点:
3、报告调研发现,当前网络安全初创企业所处的竞争赛道呈现“稳中出新”特点。部分初创型安全厂商已经不再拘泥于之前的安全技术理念创新,而是在“云大物移智”等新兴技术所推进的产业数字化进程中,
逐步在更广阔的行业应用场景中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相应地,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其对应的人才储备、场景化安全方案的突破,以及对应的商业模式的转变,都将成为初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体现。
4、报告调研发现,当前我国网络安全初创企业的创始人背景类型也呈现多元化特点,其中以“安全老兵(行业资深人士)”最为突出,其次是“安全外企背景”、“互联网大厂背景”、“研究院校翘楚”等。29%的初创企业创始人具有安全攻防大赛经验,另外像数字化转型经验、大数据应用经验、AI模型经验也占比较高(14%)。
5、报告调研发现,当前初创安全企业创始团队大多是技术背景出身,在新产品研发和新技术应用方面有一定优势,而劣势是商业模式和销售策略还在摸索中,商业化落地验证和企业运营模式还需要时间去积累和摸索。数据统计显示,目前59%的初创安全企业创始团队缺少行业销售经验,65%的创始团队之前没有创业经历,68%的创始团队缺少甲方用户侧实际工作经历。
6、报告调研数据显示,融资依然是当前保障初创安全企业发展的主要资金路径,占比为78%。相比之前三年,以融资为主要资金来源的企业数量已呈下降态势。从融资额和估值来看,本次调研初创企业累计融资额最高约为3亿元,估值最高15亿元,符合科技型初创企业早期融资额和估值的正常范围。
7、在当下经济环境下,对于初创型安全厂商来说,其整体估值与融资额的倍数(市融率)是其融资合理性的重要参考指标。报告调研发现,当前初创型安全厂商市融率最高约为10倍、最低约为3倍,整体略高于行业通常认可的合理范围(3-4倍)。这一方面表明资本对网络安全产业发展预期的认可,但另一方面也提醒初创网络安全企业需要合理调配成本保障企业正常运营的现金流,保持合理的估值和融资预期,把握好财务杠杆的正向作用。
8、
根据报告调研数据统计:由于发展基础水平较低
,初创型网络安全企业在2023年整体呈现出较快速的成长趋势,有36%初创型安全企业在2023年度营收超过了3000万元;有86%的企业实现了1倍以上的营收增长;33%的企业实现了100个以上的实际用户积累。
9、报告调研发现,有50%的初创安全企业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超过60%,其中约30%的企业在研发投入占比超过100%,符合网络安全企业重视研发投入的行业共性,也意味着大部分初创型安全企业未来在技术产品侧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10、报告调研数据显示:近70%的初创安全企业人员规模不足100人,其中营销类人员整体低于25%,大部分企业的营销体系还在建设中。在人均营收方面,4成以上初创安全企业的人均营收不足30万元,仅有5%的企业人均营收超过1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