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我们愿与关心和支持中国医院发展和建设的各界有识之士一道,携手并进,共同努力,谱写医院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重庆晨报  ·  被曝更衣室有摄像头,医院回应 ·  2 天前  
重庆晨报  ·  被曝更衣室有摄像头,医院回应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舞台分区”理念?这个国际医学中心的设计够大胆~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 公众号  · 医院  · 2020-12-23 16:25

正文


有这样一个国际医学中心,它的设计理念借鉴了“舞台分区”的概念, 将“舞台之境”融入到医疗建筑当中,有针对性地给使用者以不同的体验感。 下文将带您领略这座具有“舞台之境”的 良渚新城树兰国际医学中心 ~


良渚新城树兰国际医学中心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北部新城单元东南部、绕城公路以内、京杭运河西侧,占地面积为143亩,总建筑面积为370000㎡,设置床位2000张,主体建筑地上16层,层高4m。该中心致力于打造具备国际化医疗服务的高端医疗场所,规划上以“一核四心”为布置方式,将医技、住院楼、门诊、特色肝胆胰等功能完美融合,形成重点功能上的无缝衔接。单体方案中的门诊楼与医技楼则重新梳理了医疗流程,借鉴“舞台分区”理念,划分空间布局,将舞台之“境”融入到医疗建筑当中,有针对性地给使用者以不同的体验感。


“一核四心”的总体布局




该医学中心地上部分主要分为6个子项,包括:医技楼(含体检中心)、住院楼、门诊中心、肝胆胰中心、护理楼、综合楼。在功能规划和空间设计上巧下心思,采用集中为主、分散为辅的布局方式。


其中,集中主要体现在 “一核四心”的总体布局。“一核”是指医学中心场地内最庞大的医疗大楼,大楼通过中心公共空间和医疗街将“四心”即中间的医技楼、南侧的住院楼、东侧的门诊楼、北侧的肝胆胰中心有机地连接起来。这种设置既提高了日间各个功能组团的运转效率,又方便于夜间独立的运营管理。


辅助功能的建筑体现出了分散布局的特征,如基地东南侧布置护理楼,东北侧布置含有国医馆、宿舍等功能的综合楼。辅助建筑单体的功能较为独立,主要的使用者为慢性病患者及医护人员,需要较为私密的环境,方案结合其功能需要,设计了丰富的绿化景观,营造了安静、舒适的环境。



结合医学中心的总体布局,基地内设有4个大型主要出入口,东侧为门诊主要出入口;南侧为预留连接出入口;北侧为急诊、急救出入口和后勤出入口。基地内含有9条外部的交通流线,分别是:东侧的门诊流线、医疗配套车行流线;南侧的住院流线;北侧的救护车流线、急诊流线、肝胆胰及发热流线、后勤流线;另外还有两条就是公共的步行流线与共用的车行流线。


融合舞台设计理念的单体建筑



医疗大楼的建筑整体是由几个不规则的长方形组合衔接而成,其中:南侧的住院楼为19层高,中部的医技楼与检验中心为5层高,东侧的门诊楼为5层高,北侧的肝胆胰楼为8层高,虽然医疗大楼涵盖的功能复杂,但是流线布局逻辑十分清晰,采用的是国际先进的公共流线和管控流线完全分开设置的方法,使得人流、物流有序流动、互不干扰,既提高了医疗行为的效率,又提升了医院环境的品质。


*借鉴舞台设计理念的门诊楼与医技楼

门诊楼的内部布局借用了舞台设计的理念,舞台前场为温暖宜人的公共区域,舞台后场为紧张繁忙的医护区域,分别强调台后的管控流线(医用走廊)和台前的公共流线(公共人流疏散聚集的医疗主街)。


门诊楼东侧为门诊厅入口,门诊大厅北侧为挂号区,设有轮椅存放、抽血检查等功能,医疗主街的起点是“舞台观众”即患者的公共区,内部空间的材质、色彩、装饰都以暖色系为主,给患者一种愉悦轻松的感觉。医学中心的定位是高端的国际医疗中心,非常重视VIP患者的需求,门诊大厅南侧设有VIP患者专用的入口、休息厅、接待处、电梯等候前厅和单独的卫生间等,正如影剧院内的VIP观众接待室,VIP患者可直接进入五层的VIP区,整个流程顺畅且私密。


门诊楼北侧为眼科及儿科门诊区。门诊区如舞台一样,由医生展示着各种高超的医疗技艺,“舞台后”的医用走廊设有各类辅助室,类似于舞台背后的工作通道,涵盖各种道具、控制室等。这种借鉴舞台分区理念的方式,让门诊楼的流程设计逻辑更加清晰,也让设计的目标任务更加明确,例如公共区就是“舞台”的观众区,自然要融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设计,如:无障碍设施、自助服务机等,同时要考虑患者的流线,要兼顾间断与集中的人流通行方式,空间要尽可能地宽阔。医用走廊正如后台的演员与幕后人员的工作通道,流线设计应十分通达,便于医护人员及时到达每一个房间。


门诊楼二层继续沿用医疗主街单侧串联的模式,按照不同的科室进行分区,从南至北为产科、心血管中心、风湿骨科、肿瘤血液内科等,同时门诊楼还在内部设有3个天井内院,自然地将科室进行分区。三层主要分布了妇科、耳鼻喉科、消化科、代谢科。四层为胸外、普外、神经外、皮肤科等。五层为VIP区、护理区、生殖区、口腔区。


占地面积最大的医技楼建筑内部布局也同样借用舞台设计的理念,医技楼的主入口在建筑南侧,进门后的公共区域设计得温馨舒适类似于观众公共区,主入口西侧的医保办、门诊药房及其北侧的各类检查室、对外急诊区等就像舞台一样进行各种展示,其后的医用走廊及各类医疗准备室就类似于舞台背后的通道,是医护人员准备及候场的地方。


医技楼二层按照不同检查项目进行大的区域划分,主要包括神经诊断区、超声区、静脉注射区及医护服务区等。二层以上依旧遵循舞台模式,分为三大区块:患者公共走廊区、医技诊疗区和医用走廊及医疗辅助区。三层主要含有信息中心、内镜区、打包区;四层主要为手术区;五层为手术区和屋顶花园。


*标准双通道的模块化住院楼


住院楼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左部分的住院模块主要从二层开始,一层只在医技楼部分设有住院办理区。二层至三层为典型的标准三区两通道模式:中间区设有护士站、输液准备、配餐、卫生间等公共房间,上、下两区为病房区。四层开始增加了右边的住院模块,两个模块通过带有电梯厅的走廊相连接,直至十九层。


*自成体系的肝胆胰楼与检验中心


北侧的肝胆胰楼一层分别设有4个门厅:发热门厅、肝胆胰门厅、肠道门厅、访客门厅。发热区单独划分,内部设有预防感控的房间,包括:抽血、输液、控制、留观、感染检测等。二至八层为住院模块,也是采取三区两通道的模式中间为护士站,两侧为通道和病房,其中六至八层的平面做了内收处理。


西侧的检验中心为5层高,主要含有各类病理检查室、化验室、集中的医学实验室等,其定位是区域医学疾病的检测检验中心,所以规模较大,6500㎡以上。


*层次分明,利用地下空间


医学中心设地下两层。地下一层主要为医疗物品流通层,设有医院配套设备机房及机械停车库,便于医疗物品通过地下一层运输到所需的部门,与地上空间互不干扰;地下二层主要功能为污物收集、普通停车及人防设施,患者停车后可通过直梯进到医学中心。同时,污物收集在地下二层单独划区,避免了与医用物品的交叉,减少了感染几率。


细节处理打造高品质空间



*舒适、休闲的公共环境


内部设有敞亮、安全的就医公共空间,包含全日餐厅、咖啡厅、书吧、礼品店、医用辅材店等多项服务空间,用茶与咖啡烘焙的香气取代了传统医院的消毒水气味,舒缓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与患者的紧张情绪。


*温暖的病房设计


病房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日照、采光和周边自然环境因素,确保每个病房拥有充足的自然光照和通风,并且都可以在窗边欣赏到医学中心内部的美景。相邻病房之间以各自的卫生间进行分隔,释放出更宽阔、更舒适的空间,卫生间都是按照无障碍卫生间设计的,满足了不同患者类型的需求。


*注重隐私的诊查空间


每个门诊都针对患者及家属配套了两个不同层级的等候区,不仅规避了拥挤、嘈杂的不良等候体验,也为患者提供了相对安静、舒适的诊区环境,减少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标准诊室内还为医生和患者分别设立了单独的出入门,诊间检查床安装遮挡帘,施行“一医一患一诊室”原则,充分尊重了患者隐私。


*增设交流区域


医学中心在住院、医技、门诊单元内部均设有休闲区、医护办公区和宣教区。休闲区可以让医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及时了解患者被照护的情况,综合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医护办公区内设置有咖啡、茶歇区和会议室区,在为医护人员提供一个工作之余休憩、沟通、学习的多功能场所;公共宣教空间可以用于举办各类科普、学术讲座,更好地帮助医护及患者进行交流。


利用切角体块变化的立面造型



医学中心采用现代水平白色金属铝版、玻璃及外饰钢构作为主要的立面语言,体现出简洁、现代、纯净的建筑质感,给使用者一种轻松的感觉。



住院楼是医学中心的至高点, 占据了方案中视觉效果的竖向部分。左侧的住院楼立面结合功能需求,利用竖向窗及水平层间墙的变幻进行组合,形成类似于叶片形的韵律感。右侧的住院楼则变化了处理手法,采取了三层为一组的处理手法,将立面进行重新分割,体现出建筑的现代感。在色彩上,住院楼以白色装饰板与深灰色矩形窗户作为颜色对比,给人整洁、清爽的感觉。


医技楼主要沿用了住院楼的水平元素, 还加入暖色仿石材涂料铝板、印有树形花纹的透亮玻璃盒等材质,以减少水平元素的单调性,增加裙房部分的厚重感和现代感。



作为使用者最先接触的建筑形象, 门诊楼的整体造型是整个医学中心最为独特的。在立面造型上,利用切角体块的变化体现出建筑的张力;在立面装饰上,以树兰医院的代表树木及其树叶的自然形象为主题,利用外部金属冲孔板装饰产生出夜晚光影变化的效果,更具象地体现出医院与自然的关系。在门诊楼和医技之间以通高四层抓点玻璃幕墙玻璃盒作为主要南侧入口形象, 创造出过渡的灰空间。新颖活泼且富有现代感的整体造型打破了印象中医院的庄严冰冷形象,为使用者带来全新的愉悦体验。




良渚新城树兰国际医学中心以患者体验感为出发点,通过舞台理念给予不同使用者所需的环境体验,并在立面造型和细节把控上处处体现出人文关怀,是一座充满现代感、注重体验感的医学中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