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创意写作坊
分享写作技巧,交流写作经验,提供写作练习,给予写作指导。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每日豆瓣  ·  真心建议大家不要自称“牛马” ·  昨天  
每日豆瓣  ·  童年友谊让母亲有了上学的机会 ·  昨天  
每日豆瓣  ·  原来这就是富婆的快乐 ·  3 天前  
国家外汇管理局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 ·  昨天  
国家外汇管理局  ·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召开2025年全面从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创意写作坊

每个人都能成为作家 | 创意写作书系八周年回顾

创意写作坊  · 公众号  ·  · 2019-04-22 18:06

正文

编者按


/

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了“创意写作书系”,这是第一套系统引进国外创意写作成果的丛书,第一批推出了四本——《成为作家》《小说写作教程》《开始写吧!虚构文学创作》《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发出了“写作人人可为”的声音。

至今,“创意写作书系”已走过八个年头,我们将进行一系列的回顾和盘点,坚定我们的初心,让更多的人从创意写作受益。

时间回到 2011年1月21日,著名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阎连科,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金元浦,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刁克利,著名作家徐则臣,一起写网创办者徐志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周蔚华出席了“创意写作书系”的新书发布会。



“创意写作书系”让我们看到学习写作是有电梯可乘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写作的人。

——阎连科


写作不仅可教,而且有很大的规律性,创意写作能让作家创作出大于自己的作品来。

——徐则臣


“创意写作书系”是对中国整个文学系统教学结构的有益补充。


——金元浦


今后数字出版平台文学创作的主流化是一个必然趋势,“创意写作书系”的出版将有力推进数字出版主流化。


——徐志勇



现在已经进入了大众写作时代,中国的创意写作亟待开展。

——刁克利


在这种每个人都希望成为作家的环境下,有一套书能够指导他们怎么写得更好,非常有意义。


——周蔚华


1


徐则臣


"创意写作能让作家创作出大于自己的作品来"



大概10多年前,我在江苏一所大学教写作学教程。 有个学生说,我在第一节课的时候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写作不可教”。现在想来,尤其在这套书前,的确值得批判。


在北大念书的时候,老中文系系主任曾公开说,北大中文系不培养作家。这句话在很多年里被北大中文系奉为金科玉律。 国内大学几乎都是这样,认为大学里培养教授、专家,但不培养作家。


作家的确很难培养,传统上认为“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灵感这些东西非常神秘,这就把写作搞得很神秘。 这套书是对文学去魅的一个活动


其实写作不仅可教,而且有很大的规律性。 比如土耳其的帕慕克,我们从他的作品中可以发现文学的科学化。在帕慕克那里,下一步要写什么,好像坐公交车,每一站怎么走都规划好了。


创意写作就是这样。就好像好莱坞的编剧,谁擅长哪个部分就负责哪个部分。写作就是可教的,它是可以后天习得的。


2010年我曾参加过爱荷华大学的写作计划。爱荷华大学的创意写作是美国最著名的写作工作室,普利策获奖者一半出自那里。


我参加的写作计划由32个国家的38个作家参加。有一个华人作家李翊云在爱荷华学写作,她的小说层次感很强,而且完全是设计好的层次感。


问她是不是专门设计的,她说不是,就是经过一系列必要的训练之后,把技术性的训练都具备了,所以在写的时候即使一个短篇层次感也非常强,其中怎么使前后关联达到最大值,这些都是技巧。


前两年看过哈金的一篇文章,说中国本土作家在技术上要差了一大截。美国的创意写作在纯粹技巧、匠人方面可说做得非常好。


有的时候,作家大于作品,我认为这个作家是失败的。


大部分时候,作家等于作品,想到哪里想到多少都写出来,这样的作家能充分地把自己表达出来。


还有的时候,作品大于作家,虽然有些东西没有想到,但是通过各方面的技术的训练,通过文学性的表达,产生的东西大于自己所想的,这才是最好的。


就像我们理解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就是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莎士比亚,但是我们看到莎士比亚只有一个,在这个意义上,莎士比亚的作品远大于莎士比亚,这就是我们创意写作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有一个学生问我,他的小说怎么写不长,我提了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如果有5个人物,让任何两个人物间都产生关系,尽量不重复,这样可写的东西就非常多。


现在如果有学生再问我,我会推荐这套书,因为像我刚才讲的小点子,这套书里随处都有,而且做得非常好。 我本人也在杂志社工作,经常看稿子,经常遇到作者问怎么写、怎么让我们满意。我想我会向他们推荐这套书。



2


阎连科


“学习写作有电梯可乘,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作家"



和则臣情况相反,前两天看了这套书,感到非常沮丧,因为在我五十岁的时候忽然发现,一栋七层高的楼房,像我这代人是从楼梯一层层走上来的,但其实它是有电梯的。


等你知道这个事情,已经五六十岁了。在中国确实一直在说作家是不可培养的,是没有方法的,看了这套书你就知道确实是有电梯存在的。


如果成为作家是一个楼顶,确实有电梯可以一搭而上,不需要像我们这一代人付出太多的劳动,而后来发现其实这么简单。


你摸索了几十年,看很多老作家写创作谈,说你要体验生活,你要记日记,你要到大街上看到什么写下什么,练习你的描写,我们确实是这样做的。


今天看来特别笨。但我们这一代确实是这样做的。确实一加一等于二,但是不需要我们去证明为什么一加一等于二,只要记住一加一等于二就可以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