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童书妈妈三川玲
分享新生代家庭教育资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冷丫  ·  女生完美身材是这样的吗 ·  2 天前  
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  ·  抽象动图表情包!感觉很适合我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童书妈妈三川玲

正在团购中 | 为什么连中国人自己都很难欣赏中国画?

童书妈妈三川玲  · 公众号  ·  · 2019-04-15 07:34

正文



对于中国画, 我们似乎能在那些写意的图像中,隐约感受到某种符合我们中国人的审美,不过也仅此而已。


对于我们自己的国画和书法,那些历朝历代留下的属于我们独有的珍宝,我们竟然都不会欣赏。而且直到现在,我们的孩子也还没有这样的美学教育。


为什么我们更容易去欣赏西方的古典绘画? 因为它们更接近真实、容易评判; 对于现当代的西方艺术,我们常常一头雾水——“这到底要表达什么呀?


对于中国画,我们却又是另一种态度:我们似乎也能在那些写意的画中,隐约感受到某种符合我们中国人的审美,不过别说评论了,就是谈谈自己观画的感受,也说不出来什么。


▲收藏在美国大都会艺术 博物馆的《康熙南巡图》(清,王翚等)(卷三: 济南至泰山)



为什么连中国人自己都觉得

中国画更难理解和欣赏呢?


当我们趋之若鹜地排队去看《清明上河图》石渠宝笈展、国宝级的书画菁华展,其实大部分人也只是停留在“亲眼一睹国宝”的层面,具体看到了什么、看出了什么,收获 了什么, 似乎也没什么。


说到底,还是因为我们这几代人在学校的艺术教育几乎为零,现在虽然国家提倡国学、文化自信,学校的美育也大多停留在历史名著名篇的层面。对于我们自己的国画和书法,那些历朝历代留下的属于我们独有的珍宝,我们竟然都不会欣赏,我们的孩子也没有这样美学教育。


林语堂说“中国的书法和绘画里藏着中国人所有的审美基础。”可惜这样的美学基础,我们和孩子们是缺失的。


李叔同则认为:西洋绘画虽然更重艺术的科学性,需要画家通晓几何学、物理学、透视学、色彩学、人体解剖学等知识,但照相机的发明彻底打破了传统西方绘画的审美理念,现代西方绘画开始不断否定传统。


而很多西方绘画大家认为:写意的 具有独立精神气韵的 中国画,在未来会更具生命力和发展潜力的。


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牧马图》(唐,韩



三百多年来中国美学的

启蒙经典读物


提及中国画的启蒙,是肯定绕不开《芥子园画传》的,它是取材中国绘画技法精华的中国画启蒙之书,也是中国画各种造型方法的分解百科全书,更是一部中国美学的入门之书。


《芥子园画谱》又称《芥子园画传》《笠翁画谱》或《笠翁画传》,成书于康熙十八年(1679)。当时清朝文学家李渔曾在南京(时称金陵)居住,住所名为“芥子园”,因支持刻印画谱,故成书之时便以此园命名。

▲重修的南京芥子园, 楹联为 人仰笠翁如瞻北斗,园名芥子可纳须弥”。 芥子指蔬菜的种子,须弥指 佛教中的须弥山,它是诸山之王、世界的中心。 小小的种子可以容纳一座大山,意指简单、渺小的事物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芥子园画谱》的创意者和主持人是沈心友,写绘者以画家王槩、王蓍、王臬三兄弟为主,于1679年刊印了第一集《山水》,1701年刊印了第二集《兰竹梅菊》和第三集《花卉翎毛》。


王蓍、王槩、王臬,三兄弟,秀水人(今浙江嘉兴)。他们能诗善画,所编《芥子园画谱》为中国美术史上最系统的画谱,每门之前有叙论,各门叙论合为《青在堂画学浅说》。

多位国画大家的自学启 蒙之书


大量中国画名家通过自学 《芥子园画谱》,开始了自己的绘画启蒙之路,比如 近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等,都把《芥子园画谱》作为进修的范本。

齐白石,幼年家贫,以雕花木匠为生。20岁那年,在主顾家看到了一部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发现自己能画,但多不合章法,故如获至宝,半年间,自己勾影了16本。从此他以自己的画来做雕花木活,既能花样出新,画法又合规则,为其后绘画打下良好基础。

▲齐白石 的《秋色秋声》

著名国画家潘天寿,14岁到县城读书时,从文具店买到一部《芥子园画谱》,成了他学画的第一位老师。在无人指导下,他照谱学画,如醉如痴,终成一代大师。

山水画名家陆俨少,从小喜画,苦于无师。12岁到南翔公学读书时,得到一本石印的《芥子园画谱》,如饥似渴地临摹,从此迈出了画家生涯的第一步。


鲁迅先生本人虽不是画家,但他收藏版画,并在中国大力倡导版画运动,品位极好。他曾经买了一套《芥子园画谱》送给妻子许广平,在书的扉页上写道:“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


这一套中国画审美启蒙大书

终于有了白话普及版


今天,我们要推荐的这套《白话芥子园》是以巢勋临本为底本进行编辑,它最大程度还原了这部中国画审美启蒙之书的原貌,每一幅画都由艺术工作者精心修整,由美术科班出身、在艺术书籍领域工作数十年的资深编辑团队,对内容进行精心编排,配色字体疏淡清雅。

必须说明,到了光绪年间, 《芥子园画谱》 原版已毁,经多年翻刻的其他版本模糊不清,画家巢勋(1852—1917)重新摹刻付印。此后,巢勋临本广泛流传开来,对现代和当代中国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套书包括4册:

第一卷《山水》

第二 《兰竹梅菊》

第三 《花卉翎毛》

第四册 《青在堂画学浅说》



白话版《芥子园》才是适合的美学启蒙书


《芥子园画谱》是用文言文写的,没有良好的古文阅读能力和国画知识,是很难看懂的,可是忙碌的现代人怎么会去读文言文呢?


这套《白话芥子园》由前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汪家明先生亲自策划打磨; 请古文专家将文言译成白话。 为了让大家理解文言文和白话版的 白话芥子园》的难度,我们引用了《青在堂画学浅说》中的一小段文字,大家试读一下就知道了:


文言文版关于“能变”的内容

人物自顾陆展郑,以至僧繇道元,一变也。山水则大小李,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李成范宽,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大痴黄鹤,又一变也。


白话芥子园》 译文中关于“能变” 的内容

人物画自顾恺之、陆探微、展子虔、郑法轮,以至张僧繇、吴道子有一转变,山水画李思训、李昭道有一转变,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又有一转变,李成、范宽有一转变,刘松年、李唐、马远、夏珪又有一转变,黄公望、王蒙又有一转变。


这套书搜罗各种版本,一图一页地比较, 优中 选优




《白话芥子园》不仅是学画入门书,更是中国美学的启蒙书


我们可以从 《白话芥子园》 中了解树木山峦、人物房舍、昆虫飞鸟是如何由简入繁一步步画出来的;图画之外,讲解文字细致实用,可以文图互证,加深理解。


《白话芥子园》还涵盖了古人生活情趣里涉及的衣食住行,是中国社会的风物图卷,更是中国博物的符号字典。翻开书籍,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的“柴门”是怎么画的,就更容易理解唐诗里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怎样的一副场景;

我们还可以看到担柴的古人、可爱的小鸡、淘气的小马、灵动的蝴蝶、骑牛的小朋友……笔墨简单,寥寥数笔,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两棵树怎么画、不同姿态的人怎么画、城墙怎么画……仿如一部“儿童画大全”。


中国画欣赏与启蒙经典之作《白话芥子园》 为全家人补上缺失已久的中国美学必修课



国画大家们的经典启蒙书

读懂中国美学的 必备之书

《白话芥子园》


这套书包括4册:

第一卷《山水》

第二卷《兰竹梅菊》

第三卷《花卉翎毛》

第四册《青在堂画学浅说》

传家必备的审美启蒙经典读物,终于有了完整白话版


  • 在美育界的地位,等同于识字界的《新华字典》

  • 一套中国绘画的启蒙教材、中国造型的百科全书

  • 一套中国博物的符号字典、中国社会的风物图卷

  • 专业编辑团队用心之作。 由前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汪家明先生亲自策划打磨

  • 请古文专家将文言译成白话; 搜罗各种版本,一图一页比较,选优汰劣

  • 以手账式裸脊小开本出版,手感和阅读体验超赞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