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北方
辽宁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王牌栏目《新北方》官方公众平台,百万粉丝聚合能量,致力打造“传递真善美、关注城市发展”的媒体公众号,为人心尽善社会尽美不断努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话沈阳  ·  沈阳下雪时间,定准了!每周三场... ·  3 天前  
新北方  ·  沈阳市教育局发布最新提示!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北方

关注|房子是不是最重要的 这位网友的答案把这件事讲透了

新北方  · 公众号  · 沈阳  · 2017-03-19 19:55

正文

点击上方“新北方”可以订阅哦!


我和我的丈夫都是从湖北五线小县城考到北京的,他北大物理,我清华建筑。我们本科毕业留京至今九年,期间搬了六次家,最近的这第七次,正在打包准备搬回武汉。

 

近来看到我的朋友圈被好多“清华毕业生买不起学区房逃离回二线”的文章刷屏,文章里充斥着疑问、遗憾和不满,让我特别想记录一下我们这些年的故事,同样关于房子但画风截然不同的故事。



“我们虽然九年搬家六次,

但其实每次搬家都是欢欢喜喜的。”

 

2008年毕业,我从清华紫荆公寓搬到顺义的新员工宿舍,公司离宿舍有1个半小时车程每月400不到的房租,从学校四人间搬到个人的小单间,反而觉得人均居住面积显著提升。

 

期间印象最深是,我们一家人一起来北京玩,父亲执意不肯住宾馆,一家人就在小单间打地铺,两位奶奶睡在床上,我和父母睡在地上。父母看到我的状况有些心疼——毕竟独生女,在五线小城虽然家境工薪,也是住着大房子,读了那么多书,来了北京反而生活质量这么低。我安慰他们说,我很喜欢我在北京的工作,同事优秀,领导也很好,而且我一个人睡不了两张床,小单间正好。

 


第二次搬家是一年后,我和当时还在北大念硕士的男友结婚。为了他念书方便,我们搬到万柳——租了个小一居。贴上喜字,我们在亲友的见证下办了盛大而简朴的婚礼,幸福地裸婚,能和自己最爱的人结婚,真是有情饮水饱的感觉,有衣有食有相爱的人同住,就很知足。

 


第三次搬家是在婚后两年,我怀孕了,他也快要毕业,我们租了一个朝阳区公司附近的两居,单位的集体户口孩子无法落户,才把买房提上日程。我们快速地在公司当时所有的楼盘中挑了一个唯一能买得起的五环外小两居。首付30万,双方父母各支持了一部分,交完了首付和各种手续费,卡里什么钱都没有了,当时都有点担心下个月工资发了够不够生娃产检的费用。

 

我们在租的团结湖小两居里迎来了自己第一个宝宝,我姨来帮我看孩子,她女儿大学毕业来北京找工作,住我们家。期间,我的好朋友一时找不到房子,也先住我们家。所以这个团结湖50平米的小两居,最多的时候住过6个人——闹哄哄地很拥挤,但是我每天下班骑车回家看到可爱宝宝的时候都觉得特别幸福,其实不拘在什么房子里,也无所谓什么好时机。

 


孩子一岁多断奶,我们终于搬到了属于自己的五环外小房里,从租住的老破小搬到自家的远小新,居住幸福感爆棚,孩子和老人也都很开心。

 

此时丈夫成了一名高中物理老师。我们搬到南边的时候,他本来联系好调到家门口中学,但是他带的第一届学生,还没有高考,所以想着把他们送走再调过来,就开始了西南五环到东北五环的痛苦通勤。没办法,只能周中住在学校,周末回家。我那会儿正负责北京第一个地铁上盖项目,也常常不着家。

 

虽然住得很好,但如果家人都不能住在一起,房子再好有什么意义?我们开始了第五次搬家,寄居到东五环他们学校提供的宿舍里,里面所有的家具是一张床、一个衣柜、一把椅子。

 

女儿很喜欢我们自己的房子,但是我跟她说,住这里虽然很小,你可以天天见到爸爸了啊。她想了想就说:嗯,房子不重要,还是一家人在一起最重要!

 


于是,在这个小小的不足30平米的房子里,我们一家生活了十个月,每天爸爸都有时间陪孩子——其实人生活所必需的东西就是很少,所需的空间也不大啊。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小房子里,我们又有了自己的第二个孩子。

 

在二宝出生之前,我们第六次搬家,终于真正搬回了南五环外的小家,丈夫也开始在家门口学校上班的幸福生活。大姨又继续来帮忙带老二,丈夫则负责接送在旁边上幼儿园的老大。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我们的收入也渐渐宽裕。

 

意外决定回武汉

 

想着父母快退休,孩子大了需要独立房间,去年把手头的小房子卖掉作为首付,贷款买了一个四居。本来筹划着第七次搬家和父母一起住上大房子,我们却特别意外地决定回武汉。

 


跟朋友道别时他们都特别不理解,有房有车有户口有事业,觉得我们是最不可能“逃离”的那一类人。

 

但其实丈夫一直想回去,回武汉也能去国内顶尖的中学,而且离父母近,孩子也能得到更好的照料,恰好我们公司也有一个内部调动去武汉的机会。

 

但是真的很纠结,毕竟在北京待了十四年,我们都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和丈夫商量了许久,就家庭而言,去武汉,父母和孩子都能有更好的照顾,提升整体幸福感;就个人的职业发展而言,我们俩无论在北京或在武汉都会有很好的发展。

 


最后促使我们下定决心走的,是我们俩觉得自己去武汉相比留在北京,尽管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但肯定会有更大的行业影响力,能服务更多需要更好建筑、需要更好教育的人。虽然回去估计还是继续租房子、继续搬家的生活。但是,我现在觉得这真的是最不重要的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们所受的教育,从来没有承诺我们有TOP级的物质生活,更多的是让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不失德,都不丧志。

 

就像先贤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像新约圣经中保罗说的,“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秘诀。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我和丈夫都特别喜欢北京大学前身燕京大学的校训“因真理,得自由,以服侍”。我们深信我们所受的教育,绝不是仅仅为了留在北京获取户口,或是为了自身更好的物质享受,更不是仅仅为了后代能保住所谓的TOP2阶层,而是因着有立定的心志。既然通过教育晓得真理,就得以自由,不追随世俗的潮流,而是努力去服侍和影响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至于我们的孩子,若是始终能在父母的爱中长大,那他或在北京,或在武汉,或进渣小,或上牛中,或居豪宅,或居陋巷,又怎样?他始终处在一个比所谓有房阶层更高的,永远不用担心滑落的被爱的阶层!

 

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小万工


这里是新北方,用新闻力量关注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