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
蝉主诊所
”,最近有病友向我们反馈:自己的各项恐惧症有加重的趋势。
蝉主一问,原来是病友临睡前刷朋友圈,看见有人发拔火罐的高清无码大图,吓得有
密集恐惧症
的他一个哆嗦。
刚想不看手机,就听见铃声响起。
病友“唉”了一声接起电话,
有什么事不能在微信说,非要打电话呢
?
打完电话快夜里十二点,
周末还没过够瘾,就到周一了
。
蝉主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出了各位病友的以下症状,请大家对号入座,
及时就医
。
临床表现:
生人面前静如处子,熟人面前动若疯兔。
别人的一个表情和动作就能疯狂联想。
现病史:
群聊自己说完话就冷场,朋友圈没有人点赞就删除,公司团建就请假装死。
检查部位:
右手大拇指、食指脱皮明显,推测为频繁滑动手机屏幕所致。
传染性:
患者喜欢自嗨,无处传染。
他人的视线
图片来源:Twitter@avogado6
患者自述:
最害怕的几大场合——
NO.1过年串亲戚。三姑六婆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不叫又不礼貌。
NO.2见新朋友。网上激情斗图,见面不知道该说什么。
NO.3别人的要求不好意思拒绝,自己需要帮忙不好意思开口。
NO.4吃饭拼桌。和陌生人面对面吃饭只想隐身。
NO.5坐电梯。最怕空气突然安静。
NO.6逛商场。口红试色、随便看看时最怕热情的导购。
哪里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罢了。
诊断:
话题终结者,冷场王。
治疗:
敢分享这篇文章。
临床表现:
手机常年静音,接听全靠缘分。
现病史:
被突然响起的铃声吓到。
检查部位:
偶尔出现耳鸣、神经紧张。
辅助检查:
不同号码来电测试。接到领导电话时,做好一级预警。接到恋人电话时,情绪有所缓解。
独特的握手方式
患者自述:
打电话之前,会先在脑海里排练一遍,有时还会写草稿看着念。看见有未接来电,也不会回拨电话,而是选择发消息问有何事。另外,强烈建议把“
没事别打电话
”写进当代社交礼仪手册。
治疗:
有来电时,把手机丢出窗外。
电话恐惧症恶化会转为
语音恐惧症
,收到几十秒的语音时,恨不得把微信卸载了。
临床表现:
左右为难,不同的意见会让我更加混乱。
患者自述:
每天都过得好纠结。
点外卖——a家送得最快,b家的川菜很好吃但容易长痘,c家的优惠活动最大,d家的餐盒费和配送费比较低,e家看上去不错但是评价说很差。
两个小时过去了,还没选好......
截图决定下顿饭吃什么
↓
自拍发朋友圈——每张的角度和滤镜都有
细微的不同
,是露齿笑好看还是不露好看呢?第一张显得脸大,第二张腿看上去没那么长,第三张把闺蜜拍得比我好看。
选工作——体制内的工作是铁饭碗,外企能学到更多,小公司自由,国企清闲稳定。回家压力小但日子没有盼头,在大城市打拼辛苦但挣得多。
治疗:
多挣钱。
药物:
人民币到位,药到病除。
临床表现:
每周一的上学和上班迟到率攀升,节日长假结束后更为明显。
现病史:
周末晚上熬最久的夜,以为周一就能晚点到。
诊断:
面色苍白、疲惫乏力。
传染性:
极强,迅速蔓延学校/公司。
患者自述:
作为大学生,读了十几年的书,开学时还难过得像个幼儿园的孩子。
开学前一晚VS开学后一晚
图片来源:微博@脑洞少女阿怂
有人说,
上班如上坟
,心情很沉重。
治疗:
上学党——
多做几套试卷
,忘记时间,在题海遨游。
上班族——
周末适当加班,有助于缓解症状。
临床表现:
可以催债,可以催命,但是不要催婚,更不要催生。
现病史:
女人不敢看“不给产妇无痛分娩”的新闻,害怕男方家庭重男轻女,害怕就业歧视、因婚育被公司开除,害怕面临“丧偶式养娃”。
男人害怕婚后生活失去自由,害怕承担不了养家的重担,害怕不能及时开导产后抑郁的妻子,害怕不知道怎么教育小孩。
共同点是,他们都把“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当做人生箴言。
患者自述:
穷,养不起孩子,怕他输在起跑线上。生完孩子怕身材走形。有的人没什么特别的原因,单纯不喜欢孩子。
朴树袒露不想生孩子的原因
朴树直言,不敢尝试做父亲。
传染性:
情侣双方交叉传染。
诊断:
严重者会恶化成
看见孩子就头大
,觉得熊孩子刺耳的哀嚎是世界上最烦人的噪音。
治疗:
你不止是母亲、妻子,也不止是父亲、丈夫,你还可以活成你自己。
临床表现:
手机软件的红点提醒全部点掉,网站广告再多也要关掉,最讨厌别人用这样的头像。
检查部位:
全身检查,
少了一个都不完美。
诊断:
在自己设定的框架里循规蹈矩。
患者自述:
喜欢的东西越找不到越想买。出门前要反复确认有没有锁好门。所有东西固定放在某个地方,按照颜色、大小、类别放好,标签一定要朝相同方向。
治疗:
逼疯别人。
在《幸福三重奏》节目里,
陈建斌穿脏鞋进屋,让蒋勤勤强迫症爆发。
恐惧
不会让人生变得更好
以前,“你有病啊”是一句骂人的话,如今大家已经有了自嘲的回答,“
我有病,你有药吗
”,仿佛
身上不带点病,就枉为社会人
。
甚至有些人觉得,有心理疾病是一种流行的时尚,因此跟风给自己设立病症,作为
逃避现实的借口
。